“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2022-05-30 23:13邱维珍
天津教育·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数学教师

邱维珍

自“双减”教育政策提出以来,“减负增效”便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学校教育中所需重点关注与亟需落实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对小学数学这一基础学科而言,在“双减”教育政策下构建高效课堂绝非是一件易事。因此,为了能有效改善与优化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一教学改革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从分析“双减”政策内涵出发,以高效课堂的概念解读为切入点,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上对在“双减”政策下有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思考与探究,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一、“双减”教育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指的就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与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顾名思义,“双减”,一方面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则是要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这就使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全部责任与义务。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如今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率不足的问题,而针对这一广泛存在的教学现象与问题,“双减”也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需进一步提升的要求与规定。这就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极为严峻的教学改革挑战,高效课堂的建设便逐渐成为备受廣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与重视的热点教学课题。因此,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积极应对“双减”对当前数学教学所提出的创新与改革要求,并要充分合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与促成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与组织,从而在根本上落实“减负增效”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指的就是能达到较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教学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高效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且具有较强教学影响力与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进一步延伸,是一种以有效课堂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综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现代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三个,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以及教学效果。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地位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与革新。这就使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会始终作用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者身上。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所构建的高效课堂,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上对其进行评价:

首先,在师生关系上,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与教育观念,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在有效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为学生学习与成长打造生动、活跃的和谐课堂环境;其次,在教师课堂作用上,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教学组织以及教学促进作用。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学习活动,实现协同进步。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围绕学生开展与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最后,在学生学习成效上,则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思考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以及探究学习的深度。

(二)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

有关数学教学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过程。这就充分表明了数学学科所具有思维性与逻辑性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双减”背景下推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尊重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交流,公平竞争,自由展示。从而在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为数学教学课堂注入新活力,全面提高与增强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双减”背景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探究

(一)优化课前准备,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

“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充分表明了课前准备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但就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以教学时间有限、教学难度低为由而忽视对课前教学准备的优化,这就使小学数学课堂常会因缺乏教学预设,而出现杂乱无章的教学问题与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会造成消极影响。因此,为了能有效改善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一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基于“双减”背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时,就必须重视对课堂教学准备的优化,注重对教师备课、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堂导入三个教学阶段的整改,以此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前,小学数学教师就运用微课技术进行课前教学准备的优化。首先,在教师备课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标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目标,即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发展几何空间观念、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并在理解其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实现灵活运用,以此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在此之后,教师则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可在互联网中收集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资源,并通过观摩名校名师网络课程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教师仍有余力时,则可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与要求,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备课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其次,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则可将所收集的教材资料与资源进行整合,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与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制作一段时长在5~7分钟的微课视频。其中可包含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长方体与正方体组成、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内容,并为学生布置“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哪些?用途是什么?”的课前预习学习任务,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学习质量,促进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夯实基础。

最后,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则可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立体动画模型,并结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图形组成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在活跃数学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质量,并以此为依据导入教学内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课中形式,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1.情境化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不仅是教师开展与组织教学活动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的主要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时,就必须重视对数学课堂环境与氛围的创设与优化,加强情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施。这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所存在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以及走神、溜号等不良学习行为与问题,也能在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同时,更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促使学实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向学生提出“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百分数?这些百分数有什么意义”等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与思考,以此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认识与学习百分数时,将数学知识与自身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从而在有效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如下百分数的数学问题:商店店庆搞促销活动,原价200元的书包现在以85折出售,请问买这个书包需要花多少钱?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与已知的百分数知识进行题目的计算,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与认识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情境化教学的方式来组织与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但能有效活跃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实现深度数学学习,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也具有积极作用。

2.有效提问,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就使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实际数学课堂学习中常会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厌学等消极的不良学习心理,进而严重影响与限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这一数学课堂教学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与影响,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能力为学生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问题,从而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在课程开展前,为学生出示圆柱与圆锥两种物体,并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待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则可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向学生提出“圆柱有什么特点?圆锥有什么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物品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吗?它们有什么用途”,以此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思考与分析圆柱与圆锥的特点,促使学生更为全面与深入地理解圆柱是由两个圆和一个方形组成的,而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组成的,从而在深化学生数学知识认知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几何观念,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随后,再以此为教学切入点,鼓励学生联系已学的圆知识、长方形与长方体知识自主的探索计算圆柱与圆锥表面积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更替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深入探究以及动手实践中逐步推导出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提问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和深化作用。

3.合作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因此,为了能有效改善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所存在的这一缺失与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与分析。这不仅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能集思广益,对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这对促进学生突破学习难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而言也大有助益。

例如,在教学“比例”一课时,教师就可在为学生讲解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知识内容后为学生布置如下题目:请计算2.4:1.6=60:40,3:5=9:15,8:30=4:15三个比例中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结论?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从而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中自觉、主动地掌握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比例基本性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对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也具有促进作用。

(三)完善课后总结,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总结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为了能进一步加快高效數学课堂的构建进程,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后教学总结的重要性。可以在每一节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利用课尾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复习,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严谨性较强的教学学科,这就使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具有较高的教学要求。因此,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推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关键教学节点,从而在有效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通过高效的数学教学实现全面发展与持续成长。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数学教师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