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使其自主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可以帮助小学美术教师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基于此,文章从情境教学法入手,分析了其含义、特征及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最后探索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训练;情境教学;课堂设计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艺术灵感及绘画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其身心及人格健康发展。现如今,小学美术教学已经越发成熟,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都基本可以满足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但是从小学美术实际教学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及问题,比如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观察等。而运用情境教学法则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呢?文章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情境,以此来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及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课堂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各种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相关美术知识。所以情境教学法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1]。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征
情境教学法主要具有形象逼真、情感真切、寓教于乐三个基本特征。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小学美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来设计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带动其快速融入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学习。此外,情境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丰富的图片、场景、色彩等,这样既能拓展小学生的主体思维表达空间,又能培养其想象力,从而促使小学美术教学达到预期效果[2]。
二、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美术知识学习及兴趣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沉淀。此外,美术学习也需要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绘画技能支撑。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前期主要是对理论知识及基础绘画技巧进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这就导致本来就处于迫切探索和认知新事物阶段的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也较低,美术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对于小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较差是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影响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及效果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虽然精力旺盛,但是自控能力较差,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吸引其注意力,因此,学习美术的效果也不理想[3]。
(三)缺乏观察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课前经常没有预习美术课程,在作画的时候也没有认真参考参照物,总是看一下画一笔,或者纯粹进行描摹,这样不细心观察便生硬作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画出想要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信心,进而也会慢慢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情境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即通过相应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启发,使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原来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教育方式。这样看似简单的角色转变,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教师快速优质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设置一定比例的情境学习和课堂训练,既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并巩固美术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成绩及艺术思维水平[4]。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方式及实效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及绘画技术的教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艺术内涵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沉浸式的艺术创作。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相应的情境来进行美术知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术和艺术创作水平。因此,在小学美术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研究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
(一)巧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各种兴趣爱好的初始阶段,小学生对各类新鲜事物及各种新颖有趣的知识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巧设教学情境,并将美术知识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形与色”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活动任务:搜集和颜色有关的实物、卡片、包装纸等[5]。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学生会积极地寻找和收集积木、糖纸、食品包装袋、彩色书籍、卡通卡片等物品带到课堂上,甚至有的学生还带来了西红柿、香蕉、葡萄等食物。美术课堂上,教师把颜色分成七组,由学生自主選出队长,队长组织拿着同一种颜色的同学站到一起,然后进行猜颜色比赛。对猜中颜色的学生或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示鼓励和肯定,最后大家可以将获得的奖励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不但在欢快的氛围中认识了丰富的颜色,而且也体会到了与人分享的快乐。
(二)运用互动教学方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学生通常会缺乏学习兴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运用互动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如“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红色,常见的红色物品有哪些?”“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彩虹有几种颜色?”等小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踊跃回答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奖励回答得较好的学生,以示鼓励。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使其注意力始终放在课堂上,并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
(三)运用生活实例教学方式
艺术往往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而小学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也应把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一些自己认为美丽、漂亮的东西,可以是树叶、花朵、照片、手工等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并讲述该物品美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及作用,等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6]。
(四)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及态度
教师不仅是在教书育人,更是在为国家及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化优质人才。鉴于此,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改善教学方式,还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能始终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向前。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只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知识教学,也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等成长特点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传递积极、乐观、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易受到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及心理状况,用平等的态度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地给予鼓励,促使其在艺术修养及美术技艺方面均能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授手工制作时,学生可能会揉捏得不太形象,甚至会随意捏一些形状,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其他优点,并予以鼓励和肯定。如对颜色搭配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夸其颜色配得真好看;对形状制作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夸其心灵手巧;等等。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出几个好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也可以发放一些小奖品鼓励优秀的学生,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能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动手能力。
(五)革新美术教学的理念
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情境教学法彻底打破原有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美术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长远全面发展为主的引导式教学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情境教学的经验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革新美术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巧。基于美术课本及教学计划,教师应对每堂美术课程的内容都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知识,激发其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其艺术素养,为后期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7]。
(六)利用有趣的活动加强情境体验,优化学习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活动应用到情境教学中,优化情境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喜欢玩游戏、舞蹈表演或者魔术表演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或者表演活动,使学生快速融入情境学习中,以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原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情境,即拿几个空瓶子让学生先认识三原色,然后再使用空瓶子来演示如何调色。教师把两种原色的彩色水倒进同一个瓶子中形成间色,这样变魔术似的将两种原色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可以立马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程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如“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七)使用音乐渲染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
美术和音乐都属于艺术类课程,而且两者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美术情境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音乐元素,使情境更加饱满和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实际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耳听手画,简单来说,就是耳朵听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然后教师就把提前准备好的,融合了风声、雨声及动物声音的音频播放给学生听,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画听到的声音,最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通过音乐对情境进行渲染,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8]。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素质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依然格外重视课堂形式和内容,这样难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引入情境教学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了实现情境教学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内容情境的设计,还应重视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技术的提升,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技能,革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确保美术情境教学质量。另外,在此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也要重视学生日常训练的考核,不断地去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靖妮.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J].教育界,2020(24):85-86.
[2]徐晓艳.探究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J].幸福生活指南,2019(9):179.
[3]黃自珍.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上),2019(10):336.
[4]于珊珊.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J].青春岁月,2019(17):313.
[5]许菁.小学美术课创设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J].文渊(高中版),2019(6):477.
[6]王雷.浅析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202.
[7]刘芳宏.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研究,2020,3(9):37.
[8]王丽红.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文渊(中学版),2019(5):86.
作者简介:李瑞玲(1993—),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