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12:25林建姚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有效性

摘 要: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具有较高的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待提升,思维模式不成熟,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小学生如果一味地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单纯地依靠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就难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非常关键。小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多元互动关系,能够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学习灵感,得到丰富、有趣、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展开了深度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林建姚(1996—),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具体任务为导向,让小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当中,去思考、探究、分析和总结,进而获取新的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使得自己的不足得到有效解决,并积极地联合集体的力量、智慧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关,解决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普遍应用,且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突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即由于教师占用过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少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导致小学生的独立自主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的体现[1]。而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引导小学生在分工、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进行思维层面的交流,让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活跃及发散,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灵感,有更多的自信在课堂上质疑,从而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提升问题意识,由低阶思维转变为高阶思维,让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此突显小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进行探索的初期阶段,本身的思维模式不够成熟,其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学教学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维度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落实。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法能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展示,自我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与他人交流,能够对他人、对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小学生通过联合集体的智慧,实现深度学习,能够让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交流、探讨、组织、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培养自身的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自身的思维品质等,这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三)有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数学课堂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无论是教学效率还是教学质量都有提升和突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缺乏创新性,“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声音覆盖了小学生的声音,导致小学生自由发问、自主提问、自主发展的空间比较狭小,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也会导致小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小学生为中心、落实教学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活动。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重新焕发别样的生机和魅力,有助于更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有意义。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当前,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基于此,教师应重点关注当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课堂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探寻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2]。

其一,小学生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本身年龄比较小,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同时,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的积极性不高,在遇到数学难题时,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导致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低。此外,在小组合作当中,学生没有结合小组成员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工,无法及时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务,导致探究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二,教师的问题。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小组合作学习法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执行者。但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小组的划分比较随便。就某种程度来说,部分教师给小组学生分工时,没有切实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小组之间的综合竞争力不平衡,导致整体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过大,而忽视对小学生进行适度、适当的指导以及合理的监督管理,导致小学生在合作过程当中存在嬉笑打闹的情况,影响其他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课堂的整体秩序。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引导,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成为“花架子”,难以体现实际的意义。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途径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合作氛围

良好、轻松、愉悦的合作氛围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时间、精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价值,让小学生有敢于表达的自信和勇气,让小学生有说的欲望。这样才能让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与积极。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引领小学生的兴趣,以其兴趣作为主要的立足点,结合教材当中的内容,通过合作实验、合作操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给小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此外,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小学生展开交流探讨。这样才不会给小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实现思想上的减负。小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进而质疑、表达,在思想的碰撞当中,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二)合理分组,搭建合作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分组随意性比较大。这易使小组之间形成不良的竞争,也会使组内成员难以实现有效的学习。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在分组的过程当中,应该切实关注小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基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遵循异质相吸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搭配,组建多个小组,将每个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使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平衡,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能够使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小學生搭建一个开阔、自由、民主的合作平台,给予小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小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交流互动,不断地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自身则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小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适度的指导和点拨,启迪小学生的思维,启发小学生的智慧,让小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强化学习能力,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

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这一内容时,基于这一模块的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对万级、亿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有更深的认知和理解,能够熟练地掌握读写的方法,学会求数的近似值,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导向后,可以先将班级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多个小组,再通过引入生活实例的方式创设情境,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如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让小学生读数,然后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比万还大的数,你们可以具体说一说有哪些吗?”各小组从生活的角度去探究问题,然后将探究的结果进行整合,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多位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三)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

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主要目的在于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获得成长和提升。这一教学模式虽然强调教师应该放权,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指导价值。教师在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合作空间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合理的监督、引导和管理。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合作探讨的过程当中,容易偏离主题,偏离核心。对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制订奖励机制,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合作动力,或者在小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加强巡视,确保小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互动与交流,而不是讨论偏离主题的内容。由于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情形之下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小学生的合作过程更加顺利,以此突显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比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课时,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小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具体应该进行怎样的组合操作。基于此,在任务的导向之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小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当中,从物体的前面、侧面、上面等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先分别阐述自己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形状,再展开实践操作,还原图片上的物体。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引入游戏化的元素,积极开展竞赛活动,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完成度最高。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环顾,加强对小学生的监督,让小学生在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的过程当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小学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当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将小组观察的结果进行分享与交流,让其他小组的小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整合。在这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小学生通过拼摆、观察、交流与合作,能够将实物有机转化为视图,增强自身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及空间能力[3]。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教学实际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营造宽松、民主的合作氛围;合理分组,搭建合作平台;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小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冯浩娟.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9(67):73.

王希睦.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上),2019(5):148.

张士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5(97):6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作文评改“五步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