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01:09黄晶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践研究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尝试对地域特色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因此,对标“文化传承与参与”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挖掘闽都文化可融入中职语文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育人内涵。因而,教师应采用对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项目教学策略将闽都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闽都文化;中职语文;实践研究

文化是语文课程的命脉,在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化传承与参与”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守住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从地域文化中寻根塑魂,让地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源泉,方可打造更有底蕴、更有成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一、闽都文化可融入中职语文的教学资源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蕴藏着千年的闽都文化,如发端于船政学堂的船政文化,外显于三坊七巷、上下杭等街区的建筑文化,活跃于世界各地的闽商文化,及以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牛角梳等为代表的工艺文化,还有以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为杰出代表的名人文化。

闽都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它并非天生为中职语文教学所准备的,教师需要对闽都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整合。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中提出教师要“尝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资源,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需求与专业实际,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才能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闽都文化资源。

(一)融入闽都船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是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那么,闽都船政文化就可以为中职语文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资源支撑。

爱国自强是船政创办的初衷,也是闽都名人林则徐、沈葆桢等人悟西方真理、觅强国之路的一种探索。船政在创办之初屡经磨难,内有保守党人的层层阻挠与恶意诋毁,外有列強的恐吓威胁。然而,当时有一批爱国志士深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理,觉醒图强掀起了一场著名的洋务运动。船政人才们终“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仅用二十年时间,达到了西方五十年才达到的造船技术,实现了“中国制造”。在船政艰苦创业的历史中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爱国自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职生需要坚定传承的。

(二)融入闽都工艺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根据课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是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已成为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当前中职生身上普遍存在着浮躁之气,闽都工艺文化的匠人之道是引导中职生巧“技”持“恒”的瑰宝。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艺层面;二是精神层面。技艺层面,体现的是一个字“巧”。以寿山石雕为例,寿山石雕刻技艺目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相石”开始,在整个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又要根据石材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一件好的寿山石雕作品是和相石取巧、因材施艺、因势造型的“巧”技有着莫大的关系。精神层面,体现的是一个字“恒”。以软木画为例,软木画的每一刀都必须精细、精准,除了对技艺的要求,更是要靠匠人们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否则一点差池都可能影响作品的美感。

(三)融入闽都榕商文化,激发创新创业精神

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文化参与,是要求学生“拓展文化视野,理解文化的多样,懂得尊重和包容”。那么,派生四海的闽商文化其创新创业精神对中职生在文化参与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闽商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商帮,榕商是闽商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商善于抓住机遇,并将努力拼搏作为信念。无论是小本经营还是大资本运作,闽商均能吃苦耐劳、勤俭奋发。近年来,闽商更超越了“爱拼才会赢”,走出了“巧拼”“善拼”的新路,不少企业纷纷上市,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此外,闽商有强烈的眷恋故土的情怀,他们大多慷慨解囊,无私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家、回馈桑梓”,这32个字很好地诠释了闽商文化,也为中职生在文化参与方面提供了良好范式。

二、闽都文化融入中职语文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闽都文化资源的梳理,可以发现他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育人内涵。那么,以何种教学策略将其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是一线教师需要探索的。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三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

(一)对比教学策略

对比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独立思考,以触类旁通的方式进行推理迁移,这种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

“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增加文化积累”,这是课标中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考核标准之一。以文言文《劝学》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适当进行拓展,将荀子“善假于物”的学习观与闽都船政文化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观进行对比。教师先重点讲解“善假于物”的学习观内涵,后提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观萌芽于林则徐的《四洲志》,形成于魏源《海国图志》,实践于船政的兴起。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战国荀子“善假于物”的学习观强调的是通过学习,借助外物,以增强个人的能力,侧重个人的发展。而清末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观,强调的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与西方国家相抗衡,侧重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亡。“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善假于物”的理论践行与拓展。

通过对比迁移的教学策略,摒弃教师的简单说教,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主动探究两种“学习观”的异同,并进行了现代性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正确的学习观,即学习要扬长避短,要巧学活学,要把学习与国家富强、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二)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体验,进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

以口语交际《介绍工艺流程》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是《景泰蓝的制作》,教师尝试将教学案例替换成《脱胎漆器的制作》。课前,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脱胎漆器制作的相关资料,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观走访位于三坊七巷的福州漆艺博物馆,做好资料搜集,用于课堂分享。

当然,“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的脱胎漆器制作工序较繁复,学生在介绍过程中存在条理不清晰、详略不得当等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运用Flash仿真软件创设虚拟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式体验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学生在模拟实操过程中,深入领会整个工艺流程的原理,感受闽都工艺文化的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三)项目教学策略

项目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以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有实际工作价值的“项目”或“产品”为目标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以说明文写作课为例,教师尝试将“地域文化+语文写作+专业实践”三方联动的方式开展“打造完美内页,展闽宝牛角梳风韵”项目。该项目的实验对象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以“打造完美内页”为专业实践,以福州牛角梳为说明写作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不同类型的牛角梳,完成“閩宝牛角梳”的参数撰写。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消费者需求中提炼商品亮点,尝试用点列式、段落式或单句式描述商品,体验有效商品描述对商品营销和推广的作用,并最后制作商品详情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服务闽都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闽都文化既具有海纳百川的多元性,又具有和合儒雅的包容性,还具有向海而生的开放性,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内隐于课内,外显于课外。将闽都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就是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参与”,找到了抓手、找到了渠道,找到了根和魂。

参考文献:

[1]赵麟斌.阐旧邦以辅新命:闽都文化的现代意义[J].闽江学院学报,2011(11).

[2]倪文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吴禹.构建八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2).

[4]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9):52-56.

作者简介:黄晶(1988—),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福建理工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实践研究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