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做出了重大的决策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职业学校能够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优势和使命。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专业资源优势、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设备优势,在精准扶贫、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工学结合等方面,有效对接和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地农村培养各类技能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头等大事,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工作,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职业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乡村联系最为紧密,能够直接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所以我们要在现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规划建成一批优质职业学校,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定西中医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是陇西县内唯一的一所公立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性质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在原陇西师范的基础上整合了陇西县职业教育中心、陇西县工业技术学校、陇西文峰职业技术学校、隴西县教师继续教育学校、陇西县烹饪职业高中等陇西县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于2009年成立,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现被列入甘肃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行列。近年来,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人才资源和教学设备优势,为陇西县乡村振兴提供了职业技能教育支持和文化教育智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陇西县当地和周边县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陇西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周边各县区学生占四分之一,学校为陇西县及周边县区当地农村农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推广和实施“毕业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实施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开展产学研结合试点,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订单培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陇西县职业教育的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近年来定西中医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为陇西县农村振兴服务的实践路径和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农村教育振兴战略
定西中医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根据陇西县的实际情况,按照甘肃省六大特色产业(中药材、马铃薯、牛、羊、蔬菜、水果)的发展方向和陇西县“西部药都”的有利条件,依托学校原有的中医药加工实训基地、中餐烹饪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专业,培养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按照以人为本、整合资源、服务地方经济、为乡村和中小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紧跟区域经济结构布局,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开设了医疗卫生类、旅游服务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幼儿保育类、金融与贸易七大类17个专业,其中中药制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建设为省级重点专业。坚持地方服务导向,建立与区域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如医药类专业,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动态对接的专业培训和社会服务格局。停止招收与当地产业关联度低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开设与甘肃西部地方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新专业,如中药制药、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大力实施“产教精准融合”,按照“一停办、两整改、三建设、四优化”做好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同时,依托原陇西师范学校教育资源,积极开设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幼儿师范教育专业,获得甘肃省省级农村幼儿园普通教师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农村幼儿园普通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室。
学校采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与甘肃宏腾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工厂建校、车间设教室、校门与工厂门对接”的“教产结合、校企一休”办学模式。积极推进以岗位实践式、校企合作式、工学结合式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案例教学、岗位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学校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国家第五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针对城乡剩余劳动力,开展中餐烹饪、焊工、钳工、车工、汽车驾驶、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电动缝纫、中药材加工等各类技能的短期培训和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二、在农村地区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帮助农村人才振兴
学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按照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培养能为当地农村经济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精准扶贫提供人才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提高当地文化素质
服务地方经济是职业学校服务于农业农村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职业学校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和使命。目前学校被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设为教学点,设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定西分校陇西站,与西安交通大学等本科院校联合举办高中本科班和特殊学科本科学历教育,在过去的两年里,该校被评为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职业教育交流的优秀教学点。为陇西县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实施多种形式的科学文化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配合陇西县相关党政部门,发挥学校的成人教育职能,对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进行学历教育,以夯实地方农村发展的人才战略基础,服务乡村振兴
2016年,学校与定西市总工会联合成立了陇西县社区教育学院。从2016年至今,学校与陇西县政府进一步合作,全面开展村干部学术教育班,培养高素质村干部。陇西县社区教育学院为参加学习的村干部开设具有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特色的课程,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良好。陇西县社区教育学院是全县建设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建立县级社区教育学院是中央和省市的明确要求,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全面落实省、市规划,进一步推进农村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指数。近年来,陇西县社区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类农村和社区居民教育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为陇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定西中医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是陇西县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和定西市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估基地。学校遵循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制订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技能,提高技能,增加收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学校的中餐烹饪、汽修、学前教育、中药制药、机械加工等实训基地,在学校培训中心的组织安排下,依托学校的国家第五职业技能鉴定所,在陇西县承担了技能鉴定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农民的闲余时间,对全县青壮年农民进行了拉面、汽车修理、电器维修、中药材加工、焊接技术、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和鉴定,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文化交流,为振兴农村文化服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灵魂。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事两个载体的外在体现,是农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之所在。为了当地乡村文化振兴,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志愿公益活动,如每年春节学校组织学前教育部的书法课教师到贫困村写春联送春联,每学期都要组织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参加陇西县特教学校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利用寒暑假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中职生社会实践活动,陇西中医药博览会期间医药卫生教学部和旅游服务教学部的学生到會场利用所学的知识做后勤保障服务。2021年学校组织师生赴陇西县巩昌镇、文峰镇、云田镇开展学校教师和团员志愿者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旗飘扬在农村”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派出368人深入农村开展文化志愿者、环境保护、捐赠物资等一系列活动,包括家电维修、禁毒宣传、扶贫补贴政策宣传等。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将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第一的职能使命——教学与教育、实训与教育、管理教育、活动教育、文化教育和服务教育,强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业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以能力为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观念,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伟大战略做出贡献。
四、产教结合,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深化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有效解决合作企事业单位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完善教育机制。例如,学校中医药教育部与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合作;陇西县中医院、中天药业、一方药业、神威药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前教育教学部与北京红轮教育集团、兰州美叶教育集团联合建设了订单班。机械加工教学部积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先后与上海宝钢集团、上海立丰船厂、惠州太平货柜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中铝加工等企业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开辟了广阔的渠道。按照“互利共赢、服务社会”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协商后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人才标准及相应的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建立,探索了职业学校校企融合、双精教育、合作办学的创新模式,有效实现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五、转化教科研成果,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学校位于甘肃中部地区,把职业教育发展和当地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服务当地经济,已成为学校的宗旨之一,努力做好与当地企业和行业的产学研合作。近几年,学校按照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已派出6名科技特派员进入企业开展项目申报、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加入甘肃绿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合作和社会化服务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依托自身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深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扩大产学研合作,先后与陇西、渭源等地中药材深加工企业达成了对口人才培养、技能培训、课题研究协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借东西部对口帮扶的东风,与青岛海信等企业在生产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应用方面达成了密切合作。三名教师成为市科技委员,参与陇西、渭源等地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科技活动,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发展,共同参与科技部“现代农业创新建设中心”等合作项目建设。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支持地方政策研究,规划设计“十四五”期间定西旅游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作用,为陇西县乡村经济振兴做贡献。
学校通过校地结队服务乡村振兴,与单位结队帮扶的陇西县首阳镇菜子坪村、石家磨村、王家磨村合作,加强教育、文化和志愿活动项目驱动,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助力首阳镇农村振兴,为农村振兴服务。同时,140多名学校副科级以上教师和各教学部门的专业骨干参加了当地的定向扶贫工作,派出骨干教师担任村一书记,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工学结合帮助贫困学生。帮扶队进驻首阳镇三个村以来,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多次走访、考察陇西县巩昌镇、文峰镇先进模范村社学习调研,对标美丽乡村先进成果,寻找差距,明确方向,抓好落实,为了拔掉百姓思想上的“穷根”,帮扶队多次派出思政专业理论教师到三个村讲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乡村振兴政策、美丽乡村规划路径以及农民增收途径,为农村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学校派出中餐烹饪教学部农家宴名师结队帮扶各村,向农民传授陇西十二体农家宴的经验;派遣中医护理教学部中医药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村社帮扶,在田间地头教授农民中药材种植技术。
定西市医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贫困状态,攻克农村扶贫难题,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多方位、多领域增产增收。根据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农村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农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卢晓慧,吴海红.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
[2]毕德全,孙兴民,陈凡学.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6).
[3]吕莉敏,石伟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责任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
注:本文系“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项目”(立项编号:2021gszyjy-1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国军(1973—),男,汉族,甘肃陇西人,本科,中专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专语文教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