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增强朗读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性与科学性,引导学生眼、口、脑等多器官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高质量的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与评价,学生通过朗读将无声的、静态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与丰富的画面,依靠有效的朗读技巧与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在传授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给出个性化、高水准的评价,激励学生保持朗读热情与信心,让语文朗读课堂焕发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对文字、语言形成独特的情感与见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朗读时间较少、朗读技巧单一等,教师必须切实把握朗读教学重点,在方法指导和科学评价中融入新的教学元素,帮助学生领悟高质量朗读的真谛。
一、抓住文章核心和朗读节奏,为朗读注入高超的技巧
朗读是具有一定技巧的,教师必须给学生灌输一些常见的朗读规律,规范学生的朗读行为,帮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特有的语感与娴熟的技巧。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朗读文章之前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明确哪里应该停顿、哪里应是重音、哪里的语调应该高低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教学生们朗读整篇文章。通常情况下朗读停顿是按照标点符号来的,但是在一些长句子中,如果学生一气呵成地念完,会缺乏一定的朗读美感与舒适度,让朗读者读起来不适应、倾听者听上去很别扭,如何有效地停顿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朗读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汉语语法结构,再结合文章每一句、每一段落所传达出来的含义,进行有节奏的朗读,例如,学生在朗读课文《丁香结》时,有许多描述性的句子,如“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这一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小花”和“缀满”之间进行停顿,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感受花朵缀满枝头的重量感,通过朗读引发学生联想出花团锦簇的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来正确划分句子停顿与连读部分,有技巧地进行朗读。同样,在语句的“重音”技巧指导上,教师也应该悉心指导,重音反映了文字的内在情感,让听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重音上,快速进入文章营造的意境当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朗读课文的语气,纠正学生语气平淡、没有起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技巧点拨,帮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最终领悟句子的朗读技巧,把握全文的朗读节奏[1]。
二、结合学生特点与生活经验,为朗读注入丰富的情感
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是学生必须学会的朗读方式,从实际情况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朗读时,既没有深刻领会到作者传递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没有将自身的情感注入文字表达当中,导致文章与朗读者脱节,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身的个性与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与情感敏锐度,让学生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以或喜悦或悲伤或激昂或愤懑的情绪去朗读课文,实现朗读水平跨层次的提升。在语文朗读指导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们了解文章背景与作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与要点,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基调的把握,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们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首先让学生们了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介绍这是辛弃疾在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然后引导学生从词中平凡的景物上体会到一种恬静自然的意境,感受到词人平淡但淳厚的情感,从而奠定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在这种情感下朗读这首词作,感受到一丝词人平静且豪迈的内心情感,以达到有感情朗读文章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体会文章情感,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联想到生活中见到的相似的现象、事物,回忆起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事迹,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文章阅读当中,与作者情感产生联系,也能够增强朗读情感。例如学生在读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时,回忆起自己在夏天夜晚听到的蛙鸣声,从而产生一种悠然幸福的情感,在朗读时将这种情感注入其中,提高了自身朗读的水平[2]。
三、把握学生心理变化与优缺点,为朗读注入科学的评价
学生在朗读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有效、科学的评价,以温和的语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使学生在鼓励与肯定中获取大量前进的动力。一些学生在朗读后的情感是十分敏感的,学生会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而遭到批评,同时也渴望听到教师肯定、赞赏的话语,教师应该明确恰到好处的评价的意义与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成就感,让学生真正享受朗读、享受文字、享受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增强朗读评价的多样性、差异性、客观性与激励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真正受益。首先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導与评价,面对学生的阅读基础、朗读表现量身定制评价话术。其次教师必须重视评价的客观性与激励性,尤其是当学生存在大量朗读错误时,教师不仅要客观指出学生问题,还要柔性安慰、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有信心去改正错误,调整朗读方式。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对《浪淘沙》这首古诗的朗读时,发现有的学生朗读节奏不对,没有技巧性,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朗读,这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学生这种创新的朗读方式,进而转折,告诉学生这种朗读让听众听上去十分不舒服,接着教师直切要害,精准地指出学生在朗读节奏、语调上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朗读方式,鼓励学生信心十足地正视问题、改正问题,让学生在朗读水平上有质的飞跃。
结束语:
总的来说,书声琅琅是小学语文朗读的核心要求,教师应该优化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以更加高超的技巧、丰富的情感去朗读文章,同时教师还需要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纠正学生的错误面,帮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培养审美情操,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晓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24):83-84.
[2]史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有效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