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诚杰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与生本教育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与生本教育为“先学后教”理念的衍生提供了理论“土壤”。“先学后教”主张以“学”为先,强调学生先行自学,在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
[关键词] 先学后教;核心素养;类型;方法;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主张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自主建构去习得知识,而不要靠教师的传授获取知识。其主张与生本教育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与生本教育为“先学后教”理念的衍生提供了理论“土壤”,“先学后教”主张以“学”为先,把学作为课堂的核心,强调学生先行自学,在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先学后教”不仅是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而且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形成。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应用“先学后教”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自主先学的类型
“先学后教”突出一个“学”字,这里的“学”是指学生自学,自主先学,有效先学,为教定好基调,提供参考。自主先学有多种形式,按照自学的时间段可以分为课前先学与课内先学两种类型。课前先学,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在新课教学之前的自学。而课内先学是指课堂内的自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预学。自主先学还可以按照学习的方式分成独立先学与合作先学两类。独立先学是指学生个体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独自思考,独立探究。而合作先学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共同完成预学任务。
二、激发先学的方法
“先学后教”的最大特色是以学生的自学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想要学生“先学”,教师必须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活动之中。小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本身具有的惰性意识,学习消极被动,自学主动性不是很高,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动机、欲望,激励他们自主先学。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激发先学。
1. 趣化内容,激发先学兴趣
学生若对数学知识内容不感兴趣,是不会主动自学的,要使学生自觉先学,必须使他们对自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数学本身比较枯燥单调,这就更需要教师趣化内容和方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单调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趣化内容,可以创设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具体的场景之中,可以将数学内容生活化,从学生身边选取素材,使数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将预习内容进行灵活变化,多布置一些实践操作的类自学任务,让学生动手动脑,以活化数学学习,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先学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升”一课前,笔者要求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各种容器,了解各容器的容量,寻找两件1升左右的容器带到课堂,这个自学内容既简单又有趣,学生的先学热情相当高。
2. 任务驱动,激发先学动机
歌德认为动机是人们创作的前提,没有创作动机,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自学也是这样,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动机,是不会自主先学的。然而,激发学生先学动机的方法有很多,如趣化学习内容,变化学习形式,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等等。任务驱动是激发先学动机的良策,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或者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自学动机与自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我想要学”的状态。
任务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学,可以使学生有目标有动力,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还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自学动机不断增强。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布置学生自主先学。为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先学的动机,笔者采用任务驱动,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个纸风车,并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旋转前后的风车中每个三角形有何变化?笔者还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预先探究物体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这些任务产生了内驱力,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动机。
3. 竞争比拼,激发先学欲望
同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有好有差,说明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尤其是学生个体的学习欲望强烈与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才会主动先学,认真自学。
要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先学的欲望,可以采取竞争比拼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学比赛,如比比谁自学任务完成的速度快,比比谁解决问题的方法优,比比谁的计算正确率高等等,甚至可以适当给于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比拼式自学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唤醒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自学欲望,唤醒学生主体精神,促使学生主动自学。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笔者先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比赛:20道颇为复杂的四则运算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比谁最先全部算完。当然,所有学生都拿出计算器来计算,但是有些学生不太会使用计算器,会算错一些题。为了鼓励学生,笔者说道:“在自学之后,咱们再比赛一次。”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先学欲望,他们根据预学单中的提示,认真投入预学之中,预学单成为学生预学的支架,架起学和教的桥梁。
当然,教师既要激发学生自主先学,又要帮助学生有效先学,这就需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使其当好学生自学的引路人。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做好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的支撑,搭建学习的支架,降低先学的难度,组织学生开展协同学习与討论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凝心聚力获得共同进步。
三、优化后教的策略
“先学后教”中的“后教”是在学生自学之后的“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前提下的“教”,这里的“教”不是讲授,而是点拨,是启发,这里“教”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后教”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1. 瞄准“疑难点”,有的放矢
教师的教,到底教什么?一堂课中,教师需限时讲授,因此教的时间不多,这就要求教师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把握好教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当有所取舍,着重教“疑难点”。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成果的同时,还要耐心倾听,掌握学生的疑难问题。
总之,教师的“后教”要瞄准学生的疑难点,要有重点地教,有针对地讲,要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教的效果和效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中,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对“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存在问题比较多,因此,笔者就把这个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借助三角形操作,指导学生画图时抓住旋转的三要素,帮助学生总结出“定点、定向、定角度”的旋转步骤。
2. 采取“问题链”,提问促学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习就怕没有疑问,有了疑问才会有进步。提问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之一,许多教师深深懂得“提问比答问更重要”。教师在课堂中都喜欢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自主探究问题,自己建构知识。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常常用问的方式教,以问代教,提问促学,基本上不会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也很少提直接找答案的问题。笔者喜欢追问或连环提问,采取“问题链”的方式,启发点拨学生,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主发现规律结论。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笔者在学生自学了例1和例2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方程的意义。笔者提出如下三个连续性问题:(1)例2中的四个式子哪几个是等式?(2)这几个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何不同?(3)像这样的等式又叫什么?笔者用提问组合拳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出方程的含义。
3. 利用“小先生”,互教互学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教师是学生的先生,但不是最好的先生,“后教”除了教师去教学生,还可以请学生做先生,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互教互学。笔者受陶行知“小先生制”教学理念的启迪,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中的佼佼者,让他们扮演“先生”角色,请他们“即知即传”,来教自己的同伴。
在数学课堂中,笔者有时故意装傻、装不懂,有意给学生让位,给学生教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笔者采用互教互学方式,让有计算器使用经验的学生给大家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讲解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效果相当好。“小先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但凡有點会的学生都争当“小先生”,就连一些后进生,也产生当“小先生”的愿望。“小先生”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实现了合作互助,达到共享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