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培养实施案例

2022-05-30 13:12麦堞烽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教学案例新课标

麦堞烽

摘 要:新课标十分重视建立学生的数感。为了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感知和体验数感,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操作、拓展提升这三个环节实施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数感培养;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其中“数感”是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可以看作对数的感觉或对数的意识,其由数的概念派生而来,旨在体现人对数学的敏感与理解状态,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从国内学者的专业论述中可以了解,数感是对数字的一种直觉,能体现对数字的不同意义表述,揭示了数与运算之间的辩证联系。对数与运算关联的一般理解,能帮助人运用特殊方法来完成数学判断和思考,从而高效解决复杂的问题。既然“数感”是核心素养之首,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如何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其建立、感知和体验数感,使之掌握运用数学思维审视实际问题的技巧,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文章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二、案例描述

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情境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比之前学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说对南京长江大桥长度的两个数据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累学生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培养数感。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在本环节中,首先利用小正方体让学生尝试数出一万,对“万”产生初步的感知;接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具体表现,培养数感;最后借助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数出一万,引出“万位”。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见证了“万”这个计数单位的产生。通过单位的产生、计数单位“万”和数位“万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找“一万”的具体量等,帮助学生增强对数概念的理解。在制作数位表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确数位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智慧融合,拓展提升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为了拓展更多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课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交互式课件,利用信息技术当堂检测,学生利用智慧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及时抢答,汇报成果,教师实时收集数据,以大数据为依据,对正确率错误率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讲解,反馈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课例片段1:“一万”的建构

课中,笔者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先让学生自由数,找到数数的方法,再让学生数课件上的小正方体。通过数数,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大正方体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会一个一个地数,1、2、3、4……

生2:我会一十一十地数,10、20、30、40……

生3:我会一百一百地数,100、200、300……

生4:我会先一个一个地數,数出10个,10个一就是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10个,10个十就是100;最后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10个一百就是一千。

师: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们都用上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我们用上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师:当遇到数量较多的物体时,我们所选用的计数单位就越大。老师现在增加了这些大正方体的个数。请看,要想快速地数出这些大正方体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会选用哪一个计数单位来数呢?

生:老师,我们会选择大一点的计数单位“千”。

师:是的,我们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9个一千再添上1个一千是多少呢?

生:9个一千添上1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把10个一千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万来表示。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就有10个一千。“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计数单位。

2. 课例片段2:生活中的“一万”

师:通过数数,我们知道了比千还要大的计数单位是万,那一万到底有多大呢?

师:下面我们从生活中找找一万。

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人民大会堂大约可以容纳一万人。

英东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

学校的篮球场有1000多平方米,几个这样的篮球场大约是一万平方米?(10个)

我们学校一共有500多人,要几个这样的500才是一万呢?(20个)

一个房子大约100平方米,要几间这样的房子才是一万平方米呢?(100个)

师:通过刚才的例子,你觉得一万是一个怎样的数?把你了解到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一万比一百多得多。

生2:一万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比我们之前学的数大得很。

生3:我知道横江村户籍人口4500多人,两个横江村的人数合起来才接近一万人。

生4:我从爸爸口中了解到横江村的常住异地务工人员1.8万多人。

3. 课例片段3:利用计数器数数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特别是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是最难数的。笔者采取了“示范引领—小组合作—模仿出题”这一学习流程。

师:从二千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千零一十二。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题目中有几个关键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分别是“二千起”和“一个一个地数”。所以应该这样数:二千,二千零一,二千零二,二千零三……二千零一十二。其中二千零九,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是二千零一十。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数数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书本P83页的做一做。先看合作要求:组长负责组织组员,一题一题地完成,确保每个人每题都操作过。然后集体汇报时,再安排组员每人一题或每题几人来分别汇报。

生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先拨一千,再从个位上拨珠,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三……一千零九,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一千零一十……一千零二十。

生2:从四千九百五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先拨四千九百五十,再从十位上拨珠,四千九百六十,四千九百七十……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五千,五千零一十……五千零五十。

生3:从八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先拨八千五百,再从百位上拨珠,八千六百,八千七百……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九千,九千一百……九千三百。

师:请同学们仿照以上题目,设计出相应有难度的数数题目。

生1:从二千九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九百二十二。

生2:从二千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千零三十。

生3:从二千九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三千八百。

三、案例反思

(一)启蒙思想,建立数感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思想启蒙,因此,我们应该寻找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启蒙其思想,帮助其建立数感,使之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了解实际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数,切实解决学生思维发展缓慢的教学问题。在本课教学中的片段一,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数出一万。学生已经有了用小正方体数数的经验,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当面对数量不断增加,数数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教师的适时引导:“你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把这么多的小正方体数出来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蒙其数学思想。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尝试,动手操作,初步建立了数感。

(二)生活数学,感知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数感有赖于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经历。要想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教师必须把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去感受、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这样他们才能更具体、更深入地掌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又充满了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因此在片段2教学中,笔者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寻找“一万”。如:语文课本中学习的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英东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最后通过与学生的简单对话,提出学校的篮球场有1000多平方米,要几个这样的篮球场大约是一万平方米?我们学校一共有500多人,要几个这样的500才是一万呢?一个房子大约100平方米,要几间这样的房子才是一万平方米呢?等等。通过举例,学生可以感知一万的大小,理解计数单位“万”,意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由此感觉到数学的奥妙,理解了数学的应用,从而切实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能够形成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进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亲近感,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建立数感、形成数感。

(三)合作探究,体验数感

数感不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必须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在探究中体验,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数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探索环节,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究中建立良好的数感。

在学习“利用计数器数数”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尝试从二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一十二。数数过程中,要注意起始在哪,怎么数,拐弯数又该怎么数。然后根據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计数器完成课本中的数数练习。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动手操作,小组内经过讨论、探究得出了数数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在以上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发挥了主体作用,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对数的理解与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环节,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情境,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教学案例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方法
无痕培养数感有效提升数学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