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杏林
余映潮先生说,风格的形成、主张的提出,是教师自我追求,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的结晶,是教师自我追寻、自我实现的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借助方观生先生主编的《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走近九位岭南名师,通过他们的“光”——他们的教学主张,感受他们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的思考和行动。
一、教学主张源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科学思考
主张是什么?主张是看法、见解。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面对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的碰撞时,会产生许多思考、见解、困惑,并由此开始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学主张由此而生。广东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丁之境老师从东西方教育哲学中得到启示,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学实践,用“生长”来诠释自己的语文教学,从而总结出“语文生长课堂”的教学主张。反思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现实的局限性,将智慧的启迪与建构视为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江门市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周华章老师结合30年语文教育实践,提出“情慧语文”教学主张。“情”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慧”注重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实用语文的智慧。“情”“慧”兼顾既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并贯穿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
二、教学主张是围绕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体系
从名师们分享的教学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主张想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围绕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一套实际可操作的教学体系,才是有价值的教学主张。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何泗忠老师在36年的教育历练中形成了“浮想联翩、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激情四射、天马行空、脚踏实地、悬念迭出、扣人心弦、虚实相生、神妙莫测、民主和谐、师生共鸣”的教学风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三悟”悬念教学模式——“悟空阶段”即设计课堂教学悬念,“悟净阶段”即师生探究研究悬念,“悟能阶段”即学生踊跃解悬释疑。这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凝练了何泗忠老师的教学主张,更是有很强的推广性,对一线教师有很大启发。
三、教学主张是不断践行、不断探究的教学研究过程
可能绝大部分新手教师在进入教坛的初初几年中,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的碰撞中,都会产生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困惑,但有不少人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失去了成为学习型教师的最佳契机。教学主张其实不是生成之后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是教师在不断践行、不断探究中,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教学研究过程与生成。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专家徐海元老师的“化成语文”教学主张,源自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脱胎于中国数千年传统语文教育,建基于中外现代母语教育理论,更植根于作者30余年的语文教育研究实践。但更重要的是,在徐老师看来,“中学化成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还没结束,仍旧值得继续前行。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正高级教师林明老师的“二自语文”教学主张,源自林老师30年前参与特级教师颜振遥主持的“语文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的经历,产生于林老师自2012年开始的,长达八年的“以自媒体为媒介,开展专题读写活动教学”的实验教学。更重要的是,林老师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感悟语之趣、文之味,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条不断向前的语文教育之路。
四、我的教学主张
名师们的思考,名师们的行动,带给我许多启迪与感动,也启发我思考自己的教学主张。我的教学主张,我把它概括为“活”语文。
(一)这个“活”,是“生活”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有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还是基于人文性的考量,语文都是离不开生活的学科。生活是语文的来源,也是语文的归宿。
(二)这个“活”,是“活动”
“三新”时代,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如今活动才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指出:只有以有教育意义的“语文活动”来展开语文课程,才能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在教科书和教师引领下自主进行语文运用实践,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面对如今深度学习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任务,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真正提升学科素养,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这个“活”,是“激活”
“激活”的是学习效果,语文学科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的记忆和背诵,想要实现深度学习,就必须“激活”学生。郭华教授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提出:教学,当然离不开知识(人类历史文化成果)的学习,但教学绝不是把储存在書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再储存起来,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这样的教学,就抓住了它的根本——既实现了人类历史文化的代际传承,又实现了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尝试,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挑战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恰当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实现学习的愉悦和好奇。
从教刚好十年,如今的我,虽然教学主张尚且稚嫩,也没有实际可行的课程模式与之配套,但我会追随名师的脚步,在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我的教学主张并让它也成长为一束教育之“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方观生.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1.
[4]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