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芬
素朴的封面上,放着九张岭南名师的彩照,配几个强劲有力的红色黄边大字“岭南教育之光”:教学主张是推进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专业成长点。这,就是方观生先生著的《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该书撷取了岭南大地九位名师的教学主张,摘选了教师们对名师主张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这无疑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看到名师们教学主张的各美其美,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教学主张,进而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形成教育自觉。
一、根植课堂教学,形成教学主张
“主张”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为:对于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用作动词);对于如何行动所持有的见解(用作名词)。教学主张,指的是教师个体在对教育哲学和教学理想有一定认知、对教育教学规律有深刻理解、对学科课程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在教學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富有特色、高度统摄的,对教学是什么和怎么做的见解和立场。教学主张来自哪里呢?答案就是:教学一线(课堂)。课堂教学是生成教学主张的最重要的阵地,是教学主张产生的根基;脱离了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主张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之《“思意数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林伟“思意数学”教育思想研究》中提到:“思意数学”教学遵循“有序”和“启动”两个原则进行施教;教学程序分成六个环节,依次是目标导向、激学导思、引义释疑、点拨提高、精讲精练、归纳自结。它以问题为主轴,综合运用知识的同化策略,构建充满悬念的动态数学课堂;以“有知识、有思想、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为评价基点,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乐于挑战的潜能和创造性,形成了概念课教学模式、定理(公式)课教学模式、习题(例题)课教学模式等。加强对课堂这一“第一现场”的实践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目标蕴含在相应的教学活动、渗透进相应的教学环节里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专业知识、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从本质上提升学习的品质。在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时,教者以“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肆虐武汉,迅速席卷全国”为引子,创设了“开展‘向平凡的英雄致敬演讲活动”这一情境,用“演讲稿的知识”“演讲的技巧”将2篇课文整合起来,通过阅读课文和写作参赛演讲稿完成预设的活动;这样的课堂尊重了教育对象的本体,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二、依托课题研究,形成教学主张
课题研究是凝练教学主张的有效途径,又是检验教学主张是否恰当的试金石。林明老师带领他的团队开展了“以自媒体为媒介,开展专题读写活动”的实验教学研究和论证,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和理念“二自语文”。“以自媒体为媒介,开展专题读写活动”(即“融合教学”)的每一个专题读写活动都有五个环节,依次是:下达任务、读写导引,应用资源、自主读写,分工合作、牛刀小试,知能测试、形成能力,展示分享,达成任务。阅读、写作、展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阅读,“会做”读书笔记,在“秀”中用心发现语言文字之美,感悟语文的多彩乐趣。这样的教学主张,从课题研究的理论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总结、反思、发展中得以修正,进而达到精炼的水准。
三、叩问自我,探索“无痕”却“有衡”之术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我常常静思:我这一生的“大事”是什么呢?这17年来,我坚定地行走在追寻语文之道的路上,孜孜以求;“无痕”“有衡”是我专业成长、实践“教学语文”之大事的准则和追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痕”为“痕迹”,有两层意思:物体留下的印儿、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痕。“无痕”,从字面上讲,就是不留下痕迹,没有什么疤痕,一切都像最初的样子。在语文教学追求的过程中,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因为某些主观原因给孩子的身心留下创伤,即“善教无伤”。“衡”原意为秤杆,可引申为“标准”“准则”;在语文教学追求中,可理解为评价标准。
无“痕”有“衡”的教学追求,具有三大鲜明的特点:
1. 无中生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课堂上巧妙地隐藏学习目标,却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不知不觉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2. 有中显无。学习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学生口头上简单的“我会了”“我明白了”“我学到了什么”,而应该是入脑入耳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够深刻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能为学生灵活实践,最终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
3. 共享共生。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共同评价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教者为了实现“无‘痕有‘衡”的教学追求,需要自主深度研读文本和研究学习方式,需要在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打磨学习评价标准;学生在“无意识”中自主产生学习的需要、迸发出学习的激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学习成果,并借之于不同的评价量表去衡量学习成果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就像农业,在教育者无“痕”有“衡”这一教学追求的辛勤培育下,学生这一根根“麦穗”才能茁壮成长,成长得更为丰满。
“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在岭南教育这道明亮的光的导引下,我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打开专业成长“天眼”,不断实践教学,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自信地行走在教育大道上,为岭南教育乃至中华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方观生.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刘从华.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J].湖北教育,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