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方法

2016-09-22 21:36
教师·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小学方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教育也得到了相应创新。在教育体系中,“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渐渐取代了传统教育思想。作为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小学时期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数感意义非凡。文章概括了目前农村地区小学生数感培养情况,就如何促进小学生数感培养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感培养;方法

数感,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对数学的直觉感悟,也是主动将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的一种意识。数感的形成往往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深度有关,当然,不排除创新、科学的方法对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数感的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具有促进效果,所以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数感意义非凡。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农村地区小学生数感培养情况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学生数感培养更有难度,学生素质偏低,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缺乏。而且农村地区的家长缺乏与学生沟通的知识能力,这也导致农村地区小学生在数感形成方面始终缓慢,进而影响到后期的数学正常学习。不可否认,数感培养对于农村地区小学生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其现实意义上,因为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学生能不断从生活运用中获取实践经验,数感形成速度也会渐渐加快[1]。

二、小学生数感培养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小学时期,数学教学虽然处于简单的阶段,但是诸多的知识点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数学的应用性体现得比较明显 [2]。而数感培养,也是为了提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和理念,同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这也与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完全一致。所以要真正体现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代入生活问题、引导思考生活等生活化教学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

2.引导性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数感培养时,需要注意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而不是激进的“灌输”。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感性观察事物的阶段,教师需要有效利用学生这一心态,通过多样的引导方法,不断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让他们进行主动学习,渐渐形成数感。

3.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数感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一些强调学习过程,而忽视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工作始终围绕学生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一些教师对数感的理念产生了错误的解读,误认为数感完全就是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敏感,因而会以“题海战术”进行锻炼,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思维形成定式,而且兴趣也会渐渐丧失,甚至形成抵触情绪及一些心理问题。

三、农村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1.做好生活案例的转化,促进数感形成

很多数学知识单纯运用数字进行教学,学生对于其认知以及抽象思维往往十分缺乏,教师如果盲目选择一些纯数字的案例,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数感,更不用说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同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理念了。最典型的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因数和倍数》的章节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如何求因数,往往列举的是一些纯数字的例子,如:“6的因数,就是6这个数字能够拆分为哪两个数相乘,如1×6和2×3,那么我们可以求出6的因数是1和6、2和3。”而要强化学生的数感形成,教师则需要对这种方法进行改造,即转化为生活化的案例。如“6的因数”生活实例可以是:“小华家里有一块荒地,每年开垦一块等面积的土地来种庄稼,每块土地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开垦到第六年,整个土地为长方形,问有几种开垦方法,边长分别是多少?”学生通过这类现实案例,很快能够激发思考兴趣,进而思考分析如果土地要形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必须拆分为长×宽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然后再通过自行画图找出答案,即得到1×6以及2×3的开垦方法。当然,一些学生也会将6×1以及3×2重复算入,而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图,很快可以发现规格为1×6与规格为6×1是同样的长方形;2×3与3×2亦然。这样学生不但能够从生活案例中获得相应的数感,同时对于“因数”的生活运用也有了新的见解。

2.拓展学习,加强数感

很多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往往存在相似性,这也导致小学生容易出现知识混淆,进而出现错误运用,所以需要着重将这些容易产生混乱的知识点提取出来,对学生展开经常性的比较学习,培养他们的分辨能力以及概念理解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数感。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数的除法”,也是小学学习中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为根据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分数的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即与整数加减法比较类似,所以普遍会在学习中产生比较直接的数感,即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一样,这也是一种思维定式的体现。教师则需要让学生正确区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从而形成正确的数感。例如整数除法运算“12÷6=?”与分数除法运算“ ?”的对比,首先整数除法,学生通过正常的运算可以很快算出结果为2,而分数除法,教师则需要让学生代入分数乘法的颠倒数的理念,即任何分数与它的颠倒数相乘,都等于1,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然后进行运算,最后进行约分算出结果。学生通过对比很快发现,其实整数除法与分数除法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所以运算并不能以“直觉”的数感作为依据进行,这样就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数感。

3.结合故事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数感形成

就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来说,除了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利用他们的天性,然后开展兴趣引导教学,以促进数感形成。就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课程教学为例,学生对“负”的概念尚且缺乏认识,也没有直观的生活教材作为参考。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一些趣味的故事代入,让他们了解负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会区分负数的大小。例如教师可以画一个数轴,然后开始讲故事进行介绍:“1是一个普通的数,他是自然数中的小弟弟,而且有许多哥哥,比如2、3、4……有一天1发现一面镜子(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下0),他很好奇,就去镜子中看了,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成了老大,而哥哥们也都变成了他的‘弟弟,他特别开心。”同时教师开始拓展负数的教学。学生的数感因为之前引导已经初步形成,很快会提出问题:“镜子中的‘1是什么样呢?”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理念代入进行解释:“我们都知道,平时照镜子看到的自己都是‘相反的,那么1看到的自己,还有他哥哥们看到的自己都是相反的,但是他们相反过来是在前面加上一个横杠,这也叫负数。”根据以上故事,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逐步形成自我的知识理解以及数感,并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四、结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重要的能力培养时期,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应用性极强的科目来说,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理念,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数感,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立琴.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8):51—52.

[2]朱龙梅.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之灵魂——浅谈小学生的数感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4,(3):7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小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试论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