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2022-05-30 10:54顾雪艳
关键词:道德品质教科书德育工作

顾雪艳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优秀结晶,对我国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小学是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走近文化以及形成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道德观的重要阶段,增加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中的分量是学校加大对小学生道德培养力度的有效方式。学校能够通过设置德育课程等方式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首先对德育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新时代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定位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可行路径,旨在为当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路径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53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德育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更加注重以加强德育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小学学校的办学目的之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好奇心最强、学习欲望最大的阶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培育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通过名人事迹、重要战役等来帮助小学生从德育教学中认识历史、走近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学校必须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道德品质。

一、德育思想与德育方法

(一)德育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宝贵资源能够为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小学加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要从挖掘、弘扬传统美德入手。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德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爱国精神、修养身心以及为人处世三个方面,能够满足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道德品质的好奇和需求。具体来说,德育工作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为小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长期发展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德育思想。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生也要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吸取历史发展中的优秀精华来形成自身成长成才的创新力和勇气,这也就要求小学教育教学要将德育工作、德育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

(二)德育方法

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很多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这些经过历史激荡而沉淀下来的方法措施对我国当下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比如开设我国古代最大私人学堂并拥有上千名弟子的孔子私塾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礼治以及克己复礼等思想仍然适用于当下学生的教学工作,其中“礼”更是孔子教育弟子中强调最多的部分,这也对后世统治者治国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育作为当下学校对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德育工作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也能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孟子曾经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其中刻苦锻炼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和实践运用,并被作为从上至国家政策、下至个人计划效果判别的标准之一,这在当下也同样适用。从中能够看出,德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开展进程,小学在设置德育课程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培养的方法。虽然我国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德育工作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学校可以利用古代教育所积淀下的丰富资源来指导当下德育工作,以一种学生更加易接受的方式让德育工作更加具有实效性,以便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德育知识的教学和学习。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定位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纵观我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始终是我国古代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兴办私塾的重要原因。从古代朝代更迭中能够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执政者道德品质的好坏息息相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道德素质对个人成长的必要性。同理可知,学校应该通过加强德育基础工作建设来引导学生,要让学生从学习中深刻理解家国大义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学生道德品质观念和认知体系的形成。对此,学校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加大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力度。

(二)中华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动力源泉

立德树人是当下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德”文化一直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对“德”的定位和认知始终受到社会大众的讨论和关注,可以说因为有了“德”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学校立德树人有了动力源泉。比如当下有的学校已经为小学生举办了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热烈关注,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从而帮助自身成长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少先队员。

(三)中華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的“三观”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正确认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道德品质素养培养的主要阶段,这也对小学生今后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道德教育,对很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并不强烈,虽然对“三观”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十分清晰,但是对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幸福生活已经有了向往和要求。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幸福生活的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关于有益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帮助。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方位路径

(一)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比重

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知识主要是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来获得的,因此教科书中所设置的内容会很容易影响到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积累和运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既要从教科书入手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量,又要体现出教科书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

1.在内容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教科书的全面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各种精神和品质是我国古代人民优秀道德品质的精华,爱党爱国、团结协作等精神更是经过弘扬传承至今,这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十分有利,既能够让小学生懂得道德品质的珍贵之处,也能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拼搏梦想和目标。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促进作用,要想运用好这种文化资源,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自带的“根”属性,只有将这种“根”属性的价值最大化发挥才能让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素养起到引导作用。而教科书又是小学生进行德育学习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相关部门要主动补充、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科书中的设置和占比,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道德榜样故事和教育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发地学文化、讲文明,进而能够主动弘扬传统文化和践行优秀道德品质,从而让自己成为更加讲文明懂礼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从形式上,优化中华传统文化在教科书中的综合设计

首先,小学教科书要注重从编写理念入手加大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引导和关爱。小学阶段,教科书可以围绕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以及和平协作等主题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毕竟小学生思维逻辑并不是特别强,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也要注重文章内容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让学生通过乐于学习、敢于探索来满足自身对道德品质的好奇。同时这也意味着教科书已经成为小学生理解家国大义的重要载体,相关部门要在教科书课程设置中加大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紧跟时事热点、了解家国大事。其次,纵观当下我国小学德育教科书的课程设置,虽然两者兼顾但是爱国教育的部分还是低于修身教育,作为在五星红旗下成长的青少年,对小学生的德育要更加注重对仁爱共济等爱国爱党精神的学习和培养,通过增强青少年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来推动其实现更好成长。最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还是教科书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堂提问,让学生主动将自身带入到情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的能力。

3.在效用上,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外部构成

泱泱华夏的文化财富进一步充实了教科书的内容,但是有的文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不能直接将其传播给小学生,比如文言文十分生涩难懂,如果将其直接放置于小学德育课程设置中将不能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甚至会打击小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将这些文言文转换为故事以及图片等方式会更加容易让小学生理解,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也会对小学生形成吸引力。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要主动从生活经验中找寻、积累素材,并将其分析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文字和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借用活泼有趣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读懂相关知识,提高在具体事件中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德育教学活动要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安排课程计划,比如一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对统一内容的接受速度和理解能力完全不同,相关部门要以此为依据对教科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二)要多途径、多措施加强具体实践

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也就是说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既要注重学习也要注重实践。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德育知识、践行德育理念的机会和平台,可以通过经典诵读、社团比赛、节庆以及课外阅读等活动在学校内营造学习、践行传统文化的氛围。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可以以教科书中的课程设置为中心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在小学阶段相关部门会将《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加入小学德育的教科书中,这些内容也是学生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和熟记的部分。学校通过举办每周或者每月的诵读比赛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举办诵读比赛学校的学生更能够吃透传统文化的意思,并能够从诵读中产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所感所悟,会更加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钻研。

2.定期开展社团活动

伴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学校也逐渐拥有了配套更加齐全的教学设施,这也使得在校内开展美术、音乐等社会活动成为可能。社团活动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小学生形成吸引力并能够让他们乐在其中,爱国、修身等主题社团活动的举办更是为学生在课堂之外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由于社团活动具备更多的不确定性,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来爱上传统文化,并能够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中不断提升对道德品质的认识和素养。另外,传统文化类社会活动的举办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学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

3.开展年庆活动

我国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传统节日,比如在清明节当天小学要组织学生来到烈士陵园了解革命故事,向革命烈士献礼;在端午节时要通过祭奠屈原的方式了解吃粽子、划龙舟习俗的起源。通过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内容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爱国之志、报国之心。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除了学校德育外,在课外阅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被视为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作品一直以来都被列入我国小学生课外读物的范畴,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为学生挑选、推送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优质读本,并通过打卡、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更加喜欢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故事,学校要结合这一点选择女娲补天等故事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和记录方式,激励小学生从故事主人翁身上汲取闪光点、敢于探索创新。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此时的小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逻辑理解体系,能够阅读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复杂的长篇故事,学校可以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作品推送给学生,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特色和故事内容,让不同学生扮演参与这个事件过程的不同角色,通過亲身体会所处情境中的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理念。

综上所述,加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内容设置和培养力度势在必行。虽然近年来相关各方对德育工作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各持己见、态度不一,但是不论是全盘复古还是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观点都不适合当下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要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立德树人的作用,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吴红燕、郑佳乐《小学“思政+”整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2] 丁晔《〈论语〉经典研读培育小学生传统美德的途径》,《中小学班主任》2021年第24期。

[3] 郑绍斐《正心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教育艺术》2021年第12期。

[4] 郭红丽《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51期。

[5] 孙晓明《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研究(1999—2019年)——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教科书德育工作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