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2-05-30 10:37韩伟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韩伟

摘 要:新《课标》教学要求中多次提到“数学知识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知识文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内涵,全方位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学会善用传统文化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22

随着新《课标》要求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发挥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普及数学基础知识、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下,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经摒弃了过去一切围绕成绩提升的教学方法,而是开始以增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始尝试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但大多数院校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中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教育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似乎比较抽象,难以名状。传统文化是数学发展历史中的人文成分、蕴含在数学深层的数学美学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它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铁安博士倡导彰显“文化意义”的数学教育观,积极推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主张数学课应该上得更有“文化味儿”,强调“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课堂文化,传统文化课堂应该是有趣、有用、有力的;是神奇、美妙、迷人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各种定理、公式的落后教学方式,现阶段数学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索、自主探究的能力。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是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则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扭转老旧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完成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只有将传统文化渗透融合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令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夯实数学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数学宏观思维的重要因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数学领域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和语言等,是蕴藏于浅层次数学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与价值性等特点。在义务教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精准把握传统文化的本质含义,审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作用,充分有效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引领。通过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从数学思想与数学精神等方面领悟数学知识的奥秘,提升数学学科学习的原动力,感知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并追寻数学家的脚步,形成严谨的数学治学思维,欣赏数学的统一美、对称美和简洁美。

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必要途径

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是小学生迈向数学知识大门的关键一步,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文化,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三角形运算中,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抽象化思维来分析问题。在教学中传承和实施传统文化,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上课热情和效率也有所提高,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在讲解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探索时,同学们对寻求真理的过程感同身受,对待数学学习就不会再轻易放弃,更加有进取精神。

三、小学數学课堂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师的文化认知,推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生天真烂漫,思想单纯,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力极大。许多学生都会将教师作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学生成长。所以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并将这一过程以及自身的心得体会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平行线与相交线》这一课时,可以适当穿插与该知识点有关的数学家介绍,为学生们阐述相关定理发现的背景,通过介绍历史上的伟大数学家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钻研,刻苦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教师通过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方式来影响学生往往能取得可观的教学成果。

2.借助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显著增加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借助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妥善融入课堂。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小视频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通过微课这种碎片化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对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解,让他们明白数学的辩证思维必须具备强大的理论支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相关数据表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小学课堂相较传统模式提升巨大。

3.把握数学内涵,积极挖掘传统文化

数学这门课程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掌握着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数学学科囊括了多类型、多维度的宝贵史料,蕴含了数学知识的精华与韵味,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资源。因此,数学教师可将数学历史文化带入课堂,使学生从宝贵的数学史料中挖掘价值信息,建立传统文化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思维,进而实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功能。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具体教学任务,将欧拉在分数方面的研究故事带入课堂,对其中的数学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将分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关联起来,加深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记忆,完成对本节课程的深度探索和学习。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学生还可受到其中科学精神与严谨品质的影响,潜移默化地端正自身学习态度,规范自身学习行为,实现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展。

4.生活化教学,体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数学知识实际上总结了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系、规律,同时新《课标》理念也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联系生活,借助数学知识的广泛性,体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知识点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以传统文化为桥梁,带给学生不同的感悟。

例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认识时间的方法之外,也可以从实践活动入手,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去表述时间,并构建相应的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介绍古人计算时间的方法,播放相应的视频文件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探究古代计时的方法,如《统天历》《大明历》等。借助拓展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也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一举多得。

5.增加数学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一些日常的数学活动必不可少。课余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学习活动从课堂中带到生活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奥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例如举办一些“我所知道的数学家”之类的故事会,数学家发生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数学思维,研究结果对数学的发展有什么卓越的贡献,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人文内涵。还可以举办一些数学小竞赛,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举办一些数学方面的经典竞赛,例如从1到100的所有数加起来一共有多少,看看最快算出来的学生得多少,再让学生去验证大家得出的答案有没有不同,之后再找机会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再给学生讲解高斯求和公式的基本方法。这样整个过程下来,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传统文化,还能够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个知识点,能够在学生的考试和生活中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师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时,还可以穿插西周数学家商高的趣事,其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理念。这一成果的问世,领先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年左右。数学知识难度高,但是自古以来的诸多数学家却常常锲而不舍,在这些名人身上体现出令人钦佩的钻研精神,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名人故事,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刺激学生调动思维,向数学家们致敬,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从而在学习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夯实数学学习基本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为后期深入钻研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6.渗透历史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价值

数学学科发展至今,是无数数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数学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各个数学家发现并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精神值得小学生去学习。因此,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借助数学历史文化,突显其文化价值,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学习优秀数学家们所传递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以《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一数学问题的由来,让学生了解问题背后的故事。“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中,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讲解一下,然后结合书中提到的解题方式进行分析。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使数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现古今联动。

7.做好课外延伸,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境界

为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应该设定必要的课后探究与思考任务,做好相应的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升华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提升数学学习境界。以六年级上册《比》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建立“比”和除法的关系,教师可引入“黄金比例”这一传统文化概念,向学生讲解世界上艺术领域、建筑领域等方面所包含的“黄金比例”典型内容,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欲望,运用数学观念、态度和方法等熏陶学生,培育其探索精神和进取意识。同时,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数学社团活动、数学家故事手抄报活动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彰显数学学科的人文性与厚重性。

8.利用游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传统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之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转化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轻松。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在游戏中开发脑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独这种游戏一直被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逻辑能力。教师可以截取数独的一小部分或者一行一列,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思考,先了解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到数独中的。如果数独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困难,可以采用挖空式的数学计算,让学生去思考某个位置应该填写什么数字,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这种就很像词语结论一样。进行倒计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逻辑能力,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比如小数换算过程中,很多学生就只会正向计算,不会倒向计算,可以运用这种游戏去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9.有效利用课后任务,感悟传统文化

要想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数学元素,以及各种生活场景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了解蕴藏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才能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促进自己内在文化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练习任务时,除了要布置一些基本的数学练习题外,还应当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任务。开放性的数学任务包括搜集各种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制作各种数学模型,以及进行各种数学观察记录测量等实践活动。这些充满趣味的数学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做题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增强,确保学生在进行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实践思维,促进自己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文化已在数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着重挖掘传统文化意义,推进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让学生逐步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形成数学思想,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不断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立足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与步骤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始终沉浸于浓郁的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品味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与精髓,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开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驰《渗透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2] 石海峡《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西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 胡余萍《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案例研究》,西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4] 陈莎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应用研究》,淮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