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雯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位置,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阅读演绎;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组织学生进行语言鉴赏、读写训练。这样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主体;教学效率;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8-003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因此,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成为语文学科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大语文教学倡导构建开放性课堂。而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多元互动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在位置摆正中唤醒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根据学生情况构建对话的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独角戏”,“满堂灌”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文本具体的内容特点,构建对话平台,让学生与教师展开直接对话,体现主体教学思想的落实。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摆正对话的位置,充分放权,要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变成现在的课堂服务者,要让学生从过去的接受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蝴蝶的家》一文,教师鼓励学生先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再同桌之间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有一个学生问:“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呢?”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猜想:屋檐下、麦田里、松林中、树叶底、大桥下……因为是猜想,所以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二)建立师生公平对话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話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教学。一是让学生参与话题设计。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自己设计讨论问题,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二是让学生自己组织话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话题讨论活动,包括话题内容、活动形式的选择以及活动总结与评价等,这样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以《蝴蝶的家》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对“蝴蝶到底有没有家”的问题,学生普遍感到疑惑,因为课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于是,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讨论话题。很多学生都提出这个话题:“蝴蝶的家会是什么样的?请展开你的想象,说说蝴蝶的家的模样。”学生自己组织小组讨论并展示,表达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展开趣味性主题对话活动
趣味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讲述故事、编演课本剧、诵读展示、竞答活动等具有鲜明的主题、灵动的形式,学生都非常喜欢,效果也很好。在《蝴蝶的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蝴蝶的家”创作儿童诗,并参加展示活动。学生对儿童诗的创作有畏难情绪,于是教师进行示范,并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
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与学生展开学习互动,这是现代课堂的基本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展开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思想启迪,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断深入,学习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同时,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总结,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图式。
二、在创设情境中唤醒
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深入探究的强烈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具体的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阅读、鉴赏、表达,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思考问题、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启动学科思维,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学科认知。
(一)质疑释疑
质疑是一种主动性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然后,教师或让学生深入阅读自己释疑,或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释疑,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阅读更有深度。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盘古开天地》一文,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后,提出一些问题。如,“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吗?”“盘古开天地是传说故事,其蕴含什么样的哲理?”“这个传说是什么人创作的呢?”……教师将相关问题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展开深入研究,并归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入到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如,探寻故事哲理时,要注意思维的顺序,先理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再分析故事所折射出的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得出具体的哲理。
(二)媒体演绎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现在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各种材料进行整合,筛选出适合的信息,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从而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是以《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课前,教师对相关的影视画面进行剪辑,通过画面表现盘古的形象,这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形成有力的冲击。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动作演绎盘古的形象,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盘古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用什么样的动作进行演绎呢?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研读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主要应体现盘古的精神品质。
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体验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使学生敢于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在文本研读中唤醒
研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在研读文本中,为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可设置一些學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文本研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鉴赏文本的表达艺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可从鉴赏角度、鉴赏程序、鉴赏活动、鉴赏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的深度学习中。
(一)文本细读
语用鉴赏是文本研读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对语言鉴赏,多数学生只会从修辞的角度展开思考,而忽视对文本的主旨与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悟。这样的文本细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注意筛选细读内容,找到语言鉴赏的途径,给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顺利进入语言鉴赏的核心,获得研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走月亮》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精彩的句子,再确定鉴赏的切入点,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悟。如, “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为了拓宽学生的鉴赏角度,教师要求学生从其他方面展开思考、分析。于是,学生进入深度研读环节。有的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展开分析,认为这段话蕴含丰富的情感,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合作构建
在语言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体现出鲜明的主体色彩。课堂上,教师要在操作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展开引导,让学生合作探究,深入思考、分析、交流,形成共识。还是以《走月亮》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师这样引导:“有人对‘月是故乡明这个说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在哪里看月亮,它都是一样的明亮。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于是,学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教师组织双方展开辩论。学生开始进入角色,展开辩论。正方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转,根本不会有很明显的阴暗表现;而反方认为:对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和记忆,在观看月亮时,内心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感慨。教师对学生双方的表现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引用相关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本鉴赏没有统一的程序可以遵循,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展开鉴赏活动,让学生获得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在读写结合中唤醒
读写结合是最常见的语用训练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发掘,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的要求,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合的读写任务。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精选读写训练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语言、结构艺术,而且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在确定读写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言表达实际,并基于课堂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陀螺》一文,教师提出读写任务:“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少值得回味的事。请大家选择最难忘的一件事,模仿《陀螺》一文的写法展开写作。”听说要仿写课文,学生都表现出一些不情愿。于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普遍认为,课文内容太长了,写法也比较多,仿写难度太大。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了调整,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件童年发生的事,只要交代清楚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即可。学生很快有了仿写方向,读写训练顺利推进。
(二)创新读写训练形式
读写形式亟待创新,这也是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形式,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读写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读写能力的提高。例如,写童年趣事,教师可鼓励学生增加一些插图,让读写带上绘本的色彩,这样新颖的形式,能刺激学生的表达热情,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教师还可精选一些优秀的习作,让学生学习鉴赏,并对习作进行修改。
读写结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内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读写结合中,教师要让学生展开主动训练,根据实际对内容进行选择、对形式进行创新、对结果进行评价。学生主动展开读写活动,学习体验更为鲜活,学习认知内化顺利,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发展。
总之,语文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语文学习的规律,构建充满活力的、生动的、融洽的课堂。这样不仅能及时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愿学、乐学,而且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银雪.信息化2.0时代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1(15):99-101.
[2] 钱菊香.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名师在线,2021(13):27-28.
[3] 刘芳.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7):20-21.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