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倩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之中,已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了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补充当下的课程教学;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现实教学需求角度出发,不断筛选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书籍,同时要保证筛选出来的书籍,可以恰如其分地补充教学,这样整体教学的视野就可以进一步拓宽。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筛选出来恰当的书籍,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深化“双减”政策,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非是局限于过往的教学思想之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方面地成长和发展。
1. 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与此同时,根据过往的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较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年级较低的小学阶段,学生不堪重负。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全面提出了“双减”政策,目的就是要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高效学习。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整体教学方法也实现了进一步创新。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使得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整体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串联起过往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而积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可以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一个人,自身对阅读无感,也并不喜欢阅读,那么很多思维的培养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也并非是立即就可以养成的,而是要从小抓起,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则需要教师定时、定期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作业,给学生规定多长时间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还要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2. 整体感知,疏通脉络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共性,就是好奇心非常强,在拥有一本新的阅读书籍时,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就看,只看了前面几页,就急切地想要知道后续故事的发展,进而直接将书翻到最后几页,细看一下,喜欢的地方,就会多读一些;认为没有意思的地方,便直接略过。这样的阅读,是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非常不利。那么教师在具体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率先从这一问题的角度出发,有效改善学生的这一现状。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整本书的大概进行适当地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本书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带学生开展阅读,首先就是封面部分,封面其实汇集了很多的信息,不仅有书的名字,还有作者和出版社等,那么此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并告诉学生书的名字,就如我们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姓名一样。教师以诙谐且幽默的方式,来进行初步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兴趣瞬间提升上来,并且认识到了书名的重要意义,因而在后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会仔细看封面,记住书名。对于儿童类型的书籍而言,不同作者的编写,则实际的风格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其个人经历和体悟有极大的关系。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关注作者、认识并了解作者,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前提。举例来讲,有一本书名为《我妈妈》,其作者为安东尼·布朗。这一作者写的书,更多的是写给自己的妈妈。那么在对这一本书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可以将自己带入其中,以第一视角的身份进行阅读;而且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书里面写的故事可能很多都在自己的身边发生过,更有甚者,自己就像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恰好经历了某一件事。在教师的这一番引导下,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提升了上来,进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整本书阅读之中。
对于一整本书而言,目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让人们明确整本书的大框。举例来讲,在开展《中国民俗故事》这本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率先引导学生仔细通过观察目录,思考整本书一共分为了几个大的部分,那么學生通过认真观察,可以很快发现,整本书分为几大模块,而且不同的模块都有其历史依据。与此同时,发现不同习俗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典故,所以是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在此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学生认为这样编排故事,具体的规律是什么呢?又是否有变动的空间?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一次回到目录,发现原来这样的排版不无道理,都是依据具体的历史发展顺序进一步编排的,因此,是绝对不可变动的。这样,学生就对整本书有了一个更深入地理解。此外,在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迟到大王》和《笨狼旅行记》都是非常系统化和故事非常完整的书籍。因此,通过前面的逐层递进,就可以让学生对整体故事的发展进程有一个大概的感知,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不会只是集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而是深入到整本书之中,对整体故事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3. 专心阅读,读思结合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此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其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助益。那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整体阅读进一步转化为生活化和常态化,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对于阅读方面,更多的则是独立起步阶段,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一般都在二十分钟左右。在这样有效专注的时间内,如何进行高效阅读,让学生专心投入其中,则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
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并不是片面机械地阅读,而是要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不会认为一本书的阅读是走马观花,而是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人生哲理。那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短篇的故事集,教师就可以将具体某一个故事筛选出来,作为一个典型的范例,进而指导学生开展后续故事的阅读。举例来讲,在对《成语故事》这本书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率先将第一个成语故事选取出来,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一起深入故事之中,对主人公的智慧之处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提出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本身,那么针对现实中遇到的难题,又会如何解决呢?此时同学们开始了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各自抒发自己的见解,整体思维一下就全面打开了,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在短篇故事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再安排后续的长篇童话和寓言故事,这样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阅读思维;二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进一步保持专注力,维持在二十分钟以上。在小学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巴掌童话》是极为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的情节相对复杂,而且涵盖的人物也相对较多,针对这样篇幅相对较长的故事,教师只需要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坚持读完,明确具体故事的内容;同时,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己非常喜爱的人物,说说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情节,试着通过自身的语言,发表独立见解。当然,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 快乐交流,悦动成长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整体年龄偏小,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认识,而且具备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一味地让其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有可能让其产生非常强烈的疲倦感,那么长此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新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方面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每一本书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专门的读书交流课安排进来,具体交流的方式就是开展游戏,同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具体交流的内容,要从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等各个方面围绕展开。举例来讲,在全面读完《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这本书之后,教师就可以以主人公为中心,设计人物介绍卡,不仅要明确人物的姓名和外貌特点,还要明确其喜恶以及愿望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纷纷献策献计,说出其中人物的一个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针对主人公,设计一个人物的画像,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画在自己的图画纸上。这样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看法就会彻底改变,认为每一本书在阅读完成之后,都会开展这样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其阅读主动性,也不会觉得阅读是一项枯燥的活动。又如,在阅读完《稻草人》这本书时,教师就可以开设这样主题的交流活动,即“奇思妙想碰碰吧”,主要就是让学生从整本書的阅读出发,并且找出自身认为最有趣和最奇妙的故事,同时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又会有什么奇思妙想,去安排故事的发展呢?此时学生会绞尽脑汁,发散自身的思维,进而开展想象,最终落笔。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教师不要布置难度过高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成长和学习。
总而言之,如今教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践行“双减”政策,侧重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极为关键的内容,而且对于学生而言,看起来觉得难度非常大,那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做到把握好这个度,深化“双减”政策;同时,积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读思结合;不仅如此,还要创设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自发地开展学习,最大化地提高阅读效率,减轻其学习负担,令学生真正爱上整本书阅读,促进其综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