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晓
【摘要】作业是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诊断、指导、检验、评价的功能。为融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智慧,提升育人价值。本文试图探讨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达到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维以及增强地理情感教育的目的,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关键词】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减负提质增效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科思维、形成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给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背景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非中考科目,在教学活动中处境尴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不管是课堂参与度还是学习积极性都不高,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过于注重机械式、重复式、填鸭式、题海式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传统的地理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容的重复性
机械式的抄写作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题型的封闭性
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的训练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三)答案的唯一性
参考答案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四)评价的单一性
评语“优良中差”或者等级“ABC”没有感染力,无法激励学生。
(五)学科的排斥性
缺乏多学科融合,限制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六)对象的绝对性
全班学生完成统一的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布置作业,使得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遇到较多困难产生挫败感、优生因为作业过于简单没有得到拔高式的培养。
(七)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的形式单一,只有课内作业没有课外作业,不利于学生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更加了解学生对地理作业的态度,以本校八年级16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喜欢的地理作业类型(多选题),数据如下表。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机械抄课本和题海训练的作业无感,其中观看地理纪录片、阅读地理课外读物和拍地理景观照片的课外作业比较受学生青睐。
二零二一年七月,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为有效贯彻“双减”政策,巩固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增强地理情感教育,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就尤为重要。
二、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地理学科兼具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特性。《义务教育地理专业课程规范—2011版》的第四部分实施意见中,规定了地理专业教师教学时尤其要注重突出地理学专业特色,并灵活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关注地理信息资料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重视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意识與实验精神创新能力。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国家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并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和提出新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了人地协调观(认同)——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综合思维(认知)和区域认知(认知)——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践行)——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环节要注意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时候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内容生活性
生活处处有地理,作业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常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地理处处在生活。
(二)内容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作业更有趣味性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感,从而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三)活动实践性
可通过实景拍摄、制作学具、野外实践、社会观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形式开放性
可跨学科融合、小组合作等形式发散思维,培养合作意识、提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科学性
个性化作业要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
(六)评价多元性
个性化作业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要有多元多方位多层面的评价机制予以鼓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地理个性化作业形式及设计
杜威指出,儿童先天就具有四大本能:社会的本能、制造的本能、探索的本能和爱表现的本能。这些本能通常表现为:“说”“做”“发现”和“制造”。初中生需要在运用中解决问题、在参与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由此才能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彻、记忆的更牢固。“双减”的政策下,学校要减负提质增效,作业也要有个性化的设计,使学生从个性化作业中感受到身边的地理、学到对日常生活有益的地理,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地理的学科地位。因此,个性化作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联系真实情境的探究作业
建构主义学说指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建立真正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焕发活力”。老师要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己有的实际生活经历上来,并指导学生去考察、发掘、剖析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才能让学生从现实问题的探究和处理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学,进而体会到地理学的魅力,进而形成了地理教学的更高一阶段的基本要求。生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联系真实情境的探究作业契合了新课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也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
例:下图中为惠州市改建的水东街保存得比较完好,建有高度划一的骑楼,整街两边形成了两条长廊。骑楼上住人,下为人行道,雨天行人也不用忧雨了。当时,惠州的商业都集中在水东街,水东街因此被称为“旺地”。
根据上述资料,请同学们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对我国民居和生活生产的影响——以惠州水东街为例”的探究学习。
学生的回答:惠州的纬度位置是23°N,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是气候的主要特征,水东街的骑楼建筑是顺应当地气候,从北宋保存下来,为了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挡避炎热。而且一楼部分是商铺店面,无论骄阳当空,还是刮风下雨,顾客都可以悠闲地坐在柜台前,慢慢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这种充满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反映气候,是一种文化,也是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另外,让我领会到,从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然后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印证课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地理,让我能感受到无穷的魅力,让我成为生活中的地理小达人,我越来越爱学习地理了。
(二)绘制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作业
思维导图,是一个广泛运用于记忆、复习、思维中的有效思维模型。有利于人类扩散思维的发展,它可以将思想图像化,相比传统教学枯燥的文字来说,更具吸引力。地理思维导图可以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科融合的创新作业
个性化作业可以尝试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比如和音乐学科融合改编地理歌曲、和语文学科融合改写“地理三行情书”。
(四)提高动手能力的学具作业
巧思妙想出灵感,实践探索出成果。地理是一门文科中偏理的抽象的学科,需要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借助学具会变抽象为具象,让这门学科更加有趣。而且学具的制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五)深化学科素养的写作作业
在教學过程中,可以结合社区所(下转第29版)(上转第28版)倡导的“垃圾分类”环保行动,写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作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剖析现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的“火眼金睛”能力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分析地理问题。。
(六)观看地理纪录片的视频作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从紧锣密鼓的书本知识中走出来,欣赏地理纪录片,来一次有营养的“旅行”,让学生足不出户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风土等各方面知识,娱乐和学习相结合。如《航拍中国》、《河西走廊》、《地球脉动》等纪录片,丰富地理知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对地理事物的感知能力。
(七)拍摄地理景观的作业
资讯大爆炸的年代,学生可以通过拍摄日常生活中的地理景观图片,要求体现与教材知识有相关性的地理主题,要有反映主题或内涵的名称。并且与同学、父母、教师等分享并用地理知识进行解读。实现学生踏出家门,亲近大自然,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地域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掘美的才能,做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更重要的是设计拍摄地理景观的作业可以从学科角度引导考生洞察生活变化,观察生活生产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思考。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坚持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同行,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并重,要坚持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举,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实践研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地理学科特色的个性化作业,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价值,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12.
[2] 杜威.学校与社会[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9:222.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4] 吴琼.初中地理作业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8.
[5] 子叶.惠州日报.2012-06-26.
(责任编辑:郑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