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乙倩
【摘要】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依据教材、联系生活与结合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以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技巧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个性化作业 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2-01
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要依据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针对学生的学力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化学认知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作业,促使学生的学习认知与生活积累相融合,形成重要的学习探究激发点。
一、依据教材设计,体现作业科学性
教材文本知识点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学情调查,只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维度,才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训练内容,并依据教材完成作业设置,体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空气”一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作业:①选择题: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白酒 C. 米醋 D. 干冰 ②列举题: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有哪些?③分析题:某市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所进行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分析,如空气中含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这是由哪种情况直接引起的结果呢?④根据本地空气质量报告数据,分析不同月份空气质量的特点,比对空气质量高低指数,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本教材、展开自发讨论。作业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评价。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其正确率是非常高的。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设题,无论是选择题、列举题,还是分析题,都需要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再学习、再探究。学生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大多数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任务,这说明教师设计的适合度是很高的。
二、联系生活设计,关注作业契合性
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为了让学生对化学认知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关联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具有个性化的特质,而化学知识具有共性特点,如何将学生的个性认知与化学的共性认知有机结合,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课题。教师应展开多元挖掘,对生活中的化学因素信息进行搜集、整合、筛选、优化,以获取最有价值的作业设计材料。
在进行《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时,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展开:①选择题:A. 酒精、味精、液化石油、食糖、汽油、火柴,这些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是( )。B.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氖气和氧气。②填空题:根据生活经验,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用哪种方式灭火。油锅灭火采用( )、森林灭火采用( )、煤炉灭火采用( )。③简答题:对着一支燃烧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燃烧更旺?④列举题: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难以控制?
从作业设计的构成情况看,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因为题目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作业个性化特点得以鲜明的体现出来。
三、结合实践设计,注重作业操作性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认知。化学实验活动需要较高标准的操作环境,教师要注意对化学作业进行改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实践性作业的可操作性,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在《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中,教师给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某学校成立环保小组,负责监测周边工厂的污水污染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个造纸厂继续向河里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造纸厂有违规行为。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展开讨论学习。有学生建议:可以取少量排放的污水做水样,然后加入几滴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溶液呈现碱性。也有学生认为:也可以先取少量污水水样,用pH试纸来检验,如果pH值大于7,就说明溶液呈现碱性。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作业设计要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快速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透彻理解和探索,成就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尽快实现身份转型,围绕学生的学力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等特点展开设计,以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技巧性和个性化。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