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碧华
摘 要: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工作。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来说,更是需要学生从多个方面开展设计工作,切实推动学生生态意识的发展。本文将在立足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意识;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1-0129-03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Awareness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SU Bihua (Chengguan Middle School, Nanj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relevant teaching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ourses, it is even more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design work from multiple aspect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cological awarenes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ology cour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study the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awareness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Ecological awareness; Educational strategy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既然想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工作中给学生开展做好生态意识教育工作,就需要从生态意识教育本身入手,了解这一方面工作的定义,结合该定义来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工作能够了解到生态意识教育,实际上是指从生态意识的角度入手,对学生开展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能够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环境的日益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是朝着恶化的角度发展的,在这样一种情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环保意识开始觉醒。环保意识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减少对自然破坏的同时,以谋求人类最大可能的发展。从某一个程度来看,这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是结合当前的生态系统来看,却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结合生态意识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意识品质上的发展。
1.生态意识教育的作用
(1)迎合社会的大势所趋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给学生落实的是生态意识教育工作,符合社会的大势所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情况对于目前的影响来说并不是特别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必然会形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例如在讲解有关生物链的关系时,引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应用,就需要做好環境保护工作,并且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极大动力,对学生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实际上也是响应社会的要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不少人着手从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角度入手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效果却不够明显,而且对学生没有造成实际性的影响。生物课程的很多内容本身就蕴含着生态环境意识,在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上有着极大的便利。通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帮助学生感悟课程内涵
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开展好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程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到生物这一门知识内容的,为了避免使他们形成厌学心理,很多教师给学生落实相关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从最浅层的内容出发,目的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整体学习上的提升。但这样一来,就无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内涵,无法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而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从而有效实现学生的成长。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活动来看,想要做好这一点,也是需要逐步探索和思考的。而通过在课堂上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则能够给课堂教学提供一定趣味,并且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认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不够深入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学习上并不够深入。虽然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知识基本上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很多学生都认为这类知识不太重要。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越是基础性的知识就越是重要。而想要学好这些内容也不容易,需要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有深入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学习上的提升,但这一点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做到。
(2)学生学习不够投入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不够投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如果学生不投入的话,都是白费。但是想要让学生投入也不容易。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没有对生物课程产生强烈的激情,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生态意识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3)教师授课延伸较少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在授课的延伸上比较少。所谓的授课延伸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立足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生态意识的认知与感受。而在实际的生物课堂上,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基本上还是以课程知识授课为主,没有就具体内容展开相关的探索与分析工作。
(4)缺乏与实际环境的结合
在当前的课程教学工作中,为了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从实际环境入手。这里所说的实际环境不仅是指课堂环境,而是社会实际对于生物课程教学的需要。生物课程实际上与社会环境的很多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出这一点,便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提升与发展。但是从实际教学来看,很多教师没有切实做好这一点,这样一来,也就让学生在实际的成长中缺乏完整的向导,影响学生生态意识的成长。
3.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工作
(1)结合时事新闻做好渗透工作
为了做好对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工作,初中生物教师就需要从时事新闻的角度入手开展好相关的设计工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生态新闻频频可见,这些新闻都展现出当前社会的环境情况,而且这些情况都是比较热门新鲜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时事新闻中所报道的内容往往是不良的消息,通过放大这些内容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有效推动学生获得成长与提升。但是在课堂上结合时事新闻来渗透生态意识教育也不简单,关键还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才能够有所开展。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再结合初中生物课程,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节课程为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态意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年社会环境的变化,比如“郑州暴雨”等恶性自然事件,以此来推动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渗透工作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来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工作。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知识内容中蕴含着许多生态意识,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所感知,我们所需要做到的是将这些内容进行放大,帮助学生形成更进一步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但是从实际的教学工作来看,很多教师还是局限于基本的知识授课工作,并没有实际开展相关的分析工作。我们以《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程授课活动中,为了加深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以从沙化保护的角度入手,做好相关知识的渗透和探究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
(3)利用情景模拟实施渗透工作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为了落实好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开展。所谓的情景模拟实际上是指在课堂上模拟出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内容来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与思考。从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来看,为了实现学生的长期发展,形成扎实的学习基础,就需要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形成抽象和具体的共同思考。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腔肠动物、什么是扁形动物,并且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这两种动物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这一教学来说,教师在落实监管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来展开,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情景模拟实验环境中学习课程知识,最好能够提供这两种动物所需要的环境,并且在水上实验的过程中,不定时地改变动物的生存环境来感受这两种动物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感受,而且能够让学生知道环境的变化对于动物的影响十分巨大的,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
(4)利用微课落实好渗透工作
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工作。微课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点高频率地集中在一个视频之中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提升与发展。
(5)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受制于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很多教师在新环境下对生物学教学的改善缺乏策略,仍然采用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以知识结构为主要教学体系,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任务是根据教学进度来进行的,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反馈没有及时跟进,难以把握学生的需求点。生物学教学不能拘泥理论教学,要充分用好周邊环境来做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切身感受,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去发现生物学中的美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切身价值与意义。积极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开展有价值的与生物相关的环保活动,提前做好活动主题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比如说开展劝烟劝痰活动,先对烟和痰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剖析,再把这两者中的有害物质列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在校园外或者公园里开展劝烟劝痰的活动,在劝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采取调查或提问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让吸烟者或者随地吐痰的人能够正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以此达到劝烟劝痰的目的。整个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灌输,通过结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来帮助他人,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优势,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建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6)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生物环保意识
无论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内活动,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出好的学习环境,好的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从而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的创设都是要根据实际环境来调整的,最好是以学生主体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在创设情境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环境来设定生物实践环境,通过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提高生物学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比如,在学习《免疫组织》课程时,让内容生动有趣是一方面,同时如何将免疫组织与我们的环境结合起来也是需要思考的,虽然看起来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实际上可以通过分析免疫组织机能在人身体上的作用而不断延伸课程主题,联想出环境中脆弱的部分便是免疫能力弱的那一部分,尤其差的环境中非常容易滋生一些细菌,这时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就容易受到破坏并产生传染。类似这种类型的课程一般是很难通过现实的教学来阐述的,这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对免疫组织的理解,明白生物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影响下,生物意识教学工作可以说是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学生对生物课程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着手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工作。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工作之下,不少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在学习的思维上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屈蕴.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24).
[2]景喜林.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