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时事新闻树牢法治意识

2022-05-11 22:03陈秀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法治意识

陈秀丽

摘 要:时事新闻主要报道有关政治、科技、经济、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消息。因此,将时事新闻的学习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有利于小学学生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本文分析时事新闻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地有效整合,希望能够借助时事新闻一步步树牢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时事新闻;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1-0183-03

Using Current News to Build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CHEN Xiuli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urrent affairs news mainly reports news about politics, technology, economy, education, life and other aspects. Therefore, integrating the study of current affairs and news into the curriculum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will help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establish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cep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news and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hoping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step by step with the help of current affairs news,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Current affairs new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时事新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时事新闻的学习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有利于小学生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本文提出的将时事新闻学习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理念,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高度体现。教师通过将时事新闻的学习贯穿于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时间里来全方位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时事新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对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树立正确观念和促进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现代小学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发展现状

(1)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空泛,难以培养法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更不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太小,对于道德与法治意识没有太多的感悟,总会觉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离自己的生活太过遥远;而对于教师来说,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成绩好的学生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一定高。这种思维惯性会影响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导致小学生接受道德教育都有种“假大空”的感觉,进一步强化学生认为法治离自己很远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老套,课堂教育效果偏低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安排的课时都比较少,教师在这种一星期只有一节课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将相同的教育模式照搬给下一届、下下届,长期下来,就容易导致学生接收到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老套,甚至一些已经改变的法律还被教师拿来讲课,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老套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学生在课上提不起兴趣,就会降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水平,导致课堂教育效果偏低,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3)教育与现实的融合点少,法治意识树立困难

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都是极其有限的,法治意识淡薄是小学生的固有现象,如果教师无视小学生现有的道德与法治现状,盲目按照课本给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学生科普法律知识,取得的教育效果将微乎其微。对于学生来说,本来自己的生活就和法律之间产生不了交集,书本上的法律案例会让他们觉得异常遥远,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半点联系。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育还不能很好的融合现实案例,只一味地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学生只会将道德与法治课本上面的事情当作故事来听,可以说基本上不可能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

(4)道德与法治教育停于表面,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引用了许多网上的相关案例作为辅助教育的材料,但是对这些材料却从不加以延伸贯通,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停于表面,没有正确认识案例引用的重要性,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就不能彻底树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深入的案例解释就不能从案例中获得很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案例之间没有相互之间的联系,就会显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杂乱无章,难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针对以上现状所提出的解决策略

(1)引用时事新闻,激发法治意识

学生都喜欢新奇的事物,当今时代信息不断更迭,我们掌握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学生对新闻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有关的新闻内容。我们都知道,道德与法治与时事新闻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把新闻资源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道德与法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就能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兴趣,有利于之后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讨论会,让学生彼此之间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节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从一开始就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带动课堂氛围,从而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例如,四年级下册“遇到欺负怎么办”一课中,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遇到欺负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最合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让学生拥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播放PPT:“同学们,大家可以看到PPT上老师给大家出示的几个新闻图片,这个新闻呢,主要是讲了一个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受到了欺负也不敢说,受到了校园欺凌,在面对长时间的校园欺凌中,他没有选择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告诉老师和家长,最终选择了自杀,一条鲜活的小生命离开了人世。”记住这个新闻,让学生思考这个学生尊重自己了吗?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应当怎样做?教师需要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比如普及法律《青少年保护法》《校园反欺凌法》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之中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哪些问题或者受过什么人欺负,自己是怎样解决的?一旦出现这种事情,怎样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素材,还能让学生学到《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

(2)选择时事新闻,渗透法治意识

应当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讲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提集体主义的方式,让学生懂的什么是集体主义,怎样做才是保障集体利益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加强学生对集体和国家的认识,树立奉献精神。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这一课时,为学生讲解“精准扶贫”政策,并让学生知道“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一个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重要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来临,是真真实实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也能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社会的分工也大相径庭,这就带给了无数劳动人民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国家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民也在幸福的大道上感受奋斗的魅力。”在课堂中渗透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和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扶贫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为生计而发愁,使贫困地区的人民能够达到普通生活水平。国家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政策,有效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上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含义,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小家和大家之间的家国情怀、维护集体利益既是权利更是义务。当然,脱贫的定义并不是单一局限在物质上的丰富,还在于精神上的丰盈。所以,教师这一角色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也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巩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取得的成果,做好后续扶持的工作,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发挥好教师这一角色的作用。扶贫也要扶智,教育扶贫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关注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就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中要渗透扶贫精神,做到教学“扶贫”,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融合时事新闻,提升法治意识

将时事新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合理结合,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练习,激发学生的法治精神。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要反复学习才能更好地消化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很多深刻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学习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因此,教师要在施行课程复习计划的过程中融入时事新闻来帮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学扎实。

例如,教师在进行重要知识点的习题巩固时,可以将时事新闻中出现的事件作为练习素材,辅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首先,教师依据课本内容和历年考题,找出本课所有重要知识点,如“知法守法用法”的措施等;其次,教师依据知识点选取时事新闻素材,例如在进行法治内容和法治重要性的复习时,教师可以依据中央十二台栏目选择合适的素材作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理解;最后,要想更好地突出本课学习的意义——强化学生法治理念,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复习中融入时事新闻,还要强调学生在课下练习做题过程中积极学习时事法治内容。通过在复习阶段结合时事新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考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法治内容、强化法治理念和弘扬法治精神。

例如,四年级上册“环境污染大搜索”一课中,教师引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此开展了系列河道整治的教学,为学生讲解关于河道整治的相关知识——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贯彻与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对于我国陆地水源的保护刻不容缓。顺应大势所趋,涌现了一批“护水侠客”,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湖长。这以后的每一段河流,每一处湖泊,都有着自己专属的“护水侠客”。也正因为他们的励精图治和一丝不苟,使得各级河湖愈加清澈,每一处河湖岸边都叠加了他们的脚印。可以为学生讲一讲相关人物和事迹。“田丽霞是东方市总河湖长,在他负责的河段附近,经常见到他的身影,经常举着手机到处拍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哪里来的游客。手机一边拍摄河流生态情况,比如河道水面以及沿线的保洁到位情况,有无倾倒泥、土垃圾等问题、进入河湖水的颜色和味道、还要关注非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河长公示盘设置规范问题,对此进行认真记录并填写在手机之中,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问题信息共享,加快了办事效率,降低了相应的办事成本。”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法治意识,感受法治精神,并且能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和生态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便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4)延伸时事新闻,增强法治意识

将时事新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合理结合,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前充分地预习是进行课本内容学习的首要前提,但是学生真正接受知识的时间是课堂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和课后习题的讲解才能使学生对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时事新闻融入课程课堂教学中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强起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时事新闻和课本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串讲,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这里以当下新闻热点“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案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师就“创新”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解读,并从国家层面上解读“创新驱动策略”的内容和重要性,使学生对“创新”有理论层面的认识;其次,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穿插时事新闻案例,例如教师在讲“什么是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新闻实例进行理论解读;最后,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就课堂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尤其是讲“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时事新闻以及生活案例剪辑成视频供学生观看,这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鼓励学生创新创造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时事新闻融入课堂学习中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将时事新闻的学习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教育理论,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深入推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树牢学生法治意識,借助时事新闻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感受到法治的魅力,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从而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培养自主先行的学习力——基于“一对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9(85).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法治意识
这一年,你所关心的大事
时事新闻在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探索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互联网时代法律如何保护新闻作品
那些读新闻的人生
依法治国背景下当代蒙古族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