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这为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声势律动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辅助方式,因十分契合音乐这门课程,被广泛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率与质量都得到了升华,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能力。文章从声势律动的基本含义与教学价值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声势律动;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156-02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声势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音乐律动、节奏等,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体验与感知,从而引导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使其素养与审美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声势律动的基本含义与教学价值
(一)声势律动的基本含义
声势律动是指利用较为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拍拍手、跺跺脚、扭扭腰等,制造出具有一定节奏感的声音。把声势律动运用到小学歌曲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随着乐曲进行富有规律性的动作,从而产生较为完善的乐曲旋律,可以增强学生对乐曲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使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鉴赏能力得以逐步发展。声势律动这一新型音乐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与领悟音乐的内涵,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困境,激发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培养学生鉴赏音乐差异性的能力,促进其多元化思维的发展。
(二)声势律动的教学价值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且好奇心重等特征,这对其发展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特征,科学地运用声势律动,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在节奏的指引下,对节拍进行把控,进而提升其节奏感。
其次,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科学合理地巧用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当音乐学习一直处于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时,学生学习效率就能够提升,并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具体措施
(一)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将声势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构建新型的声势律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都有着较强的节奏,如《童心是小鸟》《小螺号》等,教师在对此类曲目进行声势律动教学时,可以借助歌曲所具有的节拍特征,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声势律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全新的音乐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1]。如以人音版教材中的《划龙船》为例,这首民歌给人带来了勇往直前、蓬勃向上的勇气,其节奏十分刚强有力,音乐中节拍和划船动作紧密契合。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这首节奏鲜明的歌曲进行聆听与赏析,使学生对其风格、旋律与节奏有初步认识。之后教师进行示范性演唱,学生随之轻轻打拍子,借此体会歌曲的节奏,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首安徽当涂民歌的风格与特征。同时,教师可以选取一段歌词,让学生根据歌曲本身的节奏进行朗读,使其在声势节奏方面得到启发,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编创生活中劳动现象的号子,以便更积极、深入地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二)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开展声势律动教学,教师可结合现代信息技術,精心编写教学设计,以便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利用全新的教学技术进行声势律动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大海的歌》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大海相关的影像、音频等资料,使学生通过聆听能够分辨大海的不同,同时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情绪,并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在进入课程内容学习时,教师需组织学生复习演唱歌曲《海》,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海的波浪起伏,促使学生对海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音乐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应当在学生赏析音乐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如歌曲中的海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见到的大海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根据对“大海”的理解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等编排舞蹈动作,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音乐。
(三)利用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推进声势律动教学
音乐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学生在对其进行欣赏与学习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琵琶经典曲目《十面埋伏》进行赏析时,必须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再配合节奏、旋律进行赏析,这样才能将音乐作品所要展示的情境、思想与感情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想象力是其进行音乐学习、赏析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通过音乐想象力的推动,学生能够更为专注地进行音乐的学习,并通过长期积累的乐理知识体会与感受不同音乐的音律、节奏,同时其音乐想象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又如音乐老师在引导学生对俄国歌曲《伏尔加河船夫曲》进行学习赏析之前,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介绍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背景,同时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的配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沙俄政权下,以俄国纤夫为代表的底层人民苦难的生活现状,激发起学生悲伤、愤恨不平等情绪。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拍掌、拍腿、踏步等动作,表达自己对赏析曲目的理解,使学生对音乐旋律有更精准的把握。
(四)通过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进行声势律动教学
小学阶段声势律动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使其可以根据音乐旋律“舞动”。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声势律动教学[2]。为此,音乐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对于一些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难度较高的声势律动教学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与能力获得提升;而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难度相对较低的声势律动教学规划,以此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其音乐感知能力,借此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声势律动能力。如在教学意大利民歌《大家来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感受音乐本身的节奏,同时可以安排学生体验不同段落的节奏,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声势律动的指导,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与丰富声势律动教学的形式
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都极为旺盛,轻快、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也期盼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表扬与肯定。所以,音乐教师应当采用更新颖、更科学的教学形式,使音乐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并在落实声势律动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与机会。如在教学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节日舞》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曲目的特点、节奏,即兴编创个性化的动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节日中轻松愉悦的情绪。为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节日舞》的主题,可组织各学习小组,合作编排舞蹈动作,再进行小組竞赛,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代表节日音乐的简易律动。
综上所述,声势律动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声势律动这一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深切的音乐情感体会,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情感,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菲.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科普童话,2019(26).
[2]代晓梅.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30).
【作者简介】
张艳(1990~),女,福建厦门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