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参与“三全育人”的路径及工作模式创新

2022-05-01 21:32杨再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三全育人

[摘           要]  “三全育人”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后勤工作在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方面具有广泛性、全人性、长效性和渗透性的独特优势。高校后勤如何通过育人功能来发挥育人效应,与教学部门协同构建有效的“三全育人”体系是高校后勤服务思考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后勤服务实践经验,探讨高校后勤参与“三全育人”的路径及工作模式,以期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方针、共谋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共建和谐校园提供更好的基础与保障。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高校后勤;育人效应;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97-03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在高等院校中正式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在教学、管理、服务三个重要环节中围绕“育人”核心,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1]。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到生活、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处处都渗透着后勤“育人”元素,全面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可助力高校教育“三全育人”工作。

一、高校后勤在“三全育人”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高校后勤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实践基地和载体,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运用到位更体现出一所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使高校后勤在“三全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衡量后勤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高校后勤在“三全育人”体系中具有如下独特优势与不可替代性。

(一)广泛性(全方位性)

陶行知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也就是说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镜花水月[2]。高校后勤服务覆盖着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吃、住、行及各种活动皆与后勤服务息息相关,后勤工作不仅为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环境保障。后勤服务平台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引导、转化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育人的校内重要实践基地。

(二)全人性

后勤服务通过贴近实际生活,将理论教育与生活体验的思政教育统一起来,让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且能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公共道德行为和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价值观、审美观和公共道德行为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因素,后勤工作的教育意义就体现在此,其内在机理和具体实施过程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路径”中详述。

(三)渗透性(潜移默化性)

高校后勤服务是通过人际交流与生活场景来演绎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堂”。首先,后勤工作者通过服务行动来传递校园文化的宗旨、信念、价值和态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自己亲身感受带给他们的影响力往往胜过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后勤工作者正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道德行为。其次,后勤服务是以环境、氛围和风细雨地影响学生的,主要体现在以优质服务构成的“软环境”和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构成的“硬环境”。后勤工作者营造的环境在大学校园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们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和生活空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行为。

(四)长效性(全过程性)

高校后勤服务不是通过一个学期、一个项目或一门课程就结束的活动,它几乎是每天24小时伴随大学生从新生入校到毕业为止3年或4年的全时空、全过程,对大学生产生持久、深入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工作的四个独特优势是后勤工作所具有的“先天性”优势,能使高校后勤在“三全育人”领域如鱼得水。

二、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主要路径

(一)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内涵建设

高校后勤是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肩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和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与使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针和各高校所提出的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管理,也是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自然延伸。高校后勤要高度重视后勤育人的功能意识,不断在内涵建设上做文章: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升后勤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让受教育者体验到“宾至如归”,这种“管理与服务”就是高校后勤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3]。高校后勤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与专业技能水平,深挖后勤“服務育人”元素,建设适应学校发展具有后勤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的高校后勤文化,用这种文化来感化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拓展后勤服务育人阵地

让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后勤服务是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后勤实践的劳动教育能锻炼大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能力,锻造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等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零过渡”,是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实现髙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途径。

1.创新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平台

大学生是后勤服务的客体,同时也是后勤管理的主体,这是现代高校后勤管理革新的主要理念。参与后勤管理平台是多种多样的,如我院组织的学生膳食监督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等,通过网络和热线24小时值班制收集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解决学生的突发紧急需求等。学生的直接参与和监督会带来后勤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创新突破点,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

2.拓展后勤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岗位

后勤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岗位是资助和育人相结合的主要平台,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经济帮扶,二是锻炼大学生职业品质与劳动技能,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内在修养,在校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氛围,培养学生的务实、自强、勤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高校后勤应从“育人”视角出发,打破旧观念,开拓新思路,拓展新路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管理服务岗位平台,使后勤成为重要的校园实践基地、资助育人基地,如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建设、教室寝室食堂管理、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和其他后勤服务项目。

(三)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在实体环境方面,园林作为校园内的“人工自然”,能调节心灵,正如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尔登湖》里写道:“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时,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调节身心状态,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提高公共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因此,高校后勤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合作,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联合学生处、团委等部门每年举办义务植树活动,根据植物四季生长规律,分区域地块栽种和养护各种植物和花草,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形成月月花常在、四季花常开的校园美景,逐步形成本校特色的艺术构图和景观特色。2019年,我院在教学楼一楼改建了一个约1300平方米的书吧,内设休息区、读书沙龙、咖啡吧和交流区等,安装了无线网络和多媒体设备,设计风格上也是别致现代,营造出了清净、幽雅、令人心旷神怡的空间,很受学生喜爱,也吸引了省内外许多高校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慕名前来参观取经。

在人文环境方面,校园里要营造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如展示名人名言、优美诗词、名画与雕塑以及标语和校训等。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塑造学生的美好品德和行为方式也具有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例如,在餐廳、广播台等校园公共空间中播放传统民乐和经典轻音乐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审美情趣,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规范规章制度育人

高校后勤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规范大学生和后勤员工的基本公共道德素养和行为方式。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校园生活的“人、事、物”,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具有显著的规范和塑造功能。

三、高校后勤“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创新

(一)领导是“三全育人”的关键

高校后勤领导要深刻领会“三全育人”的重要意义,坚定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使命和目标,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三全育人”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打破固有观念,勇于创新,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吸引员工与自己达成共识,最终形成蝴蝶效应。

(二)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工作目标

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才能有的放矢。为了使后勤在高校“三全育人”中发挥功效,要把握两个工作目标: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健康的审美观)和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方式。制定好“三全育人”总体规划,包括重点项目和年度工作实施计划,主动创新服务理念、工作模式,做好组织设计、结构与流程,做到责任清楚、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后勤自身的行政职能[4]。

(三)在建章立制中体现“三全育人”精神

高校后勤部门要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人、事、物”的服务机制,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规范的岗位工作标准及流程;同时根据服务的不同对象,制定后勤事务办事指南,实现“制度育人”与“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机对接,使后勤服务既有价值观方面的无形引领,又有制度化的强制规范,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建章立制的目标要明确

明确两个目标:一是针对大学生,以培养遵守公共道德、有理想、有素质的合格公民为目标;二是针对后勤工作者,使每一个后勤工作者规范管理,以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后勤教育任务为目标,使后勤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比如,通过宿舍管理制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校园绿色建设制度、教室管理制度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契约精神,让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向、凝聚、激励和制约的功能。

2.规章制度要突出育人功能

把价值引领、文化导向、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与“三全育人”方针有关的条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规章制度有目标、有灵魂。在后勤领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视角下不断挖掘每个岗位中的育人元素,并把它们纳入规章制度建设中,使育人元素成为员工的重要职责和考核内容,让其更好地融入后勤服务细节中。

3.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岗到人

后勤领导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开始努力践行制度,并通过优化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落实到底。特别是办学机制相对灵活的民办高校,要严格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走后门、不靠关系,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层层落实好每一项制度,让制度来规范“人、事、物”。

(四)加强宣传培训教育

一个组织或群体的转变,只能借着该群体中每个人的成长与转变,是通过一起努力学习的过程来完成的。因此,高校后勤的“三全育人”实施过程中,宣传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组织精准定位的宣传培训

除了加强工作技能和规章制度培训外,着重把“三全育人”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意识培训课程,使后勤工作者明白,自己也是“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逐步培养出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后勤工作、整体素质过硬的后勤队伍。

2.创新宣传教育活动

少数大学生怕苦怕累,沉迷于网络,行为习惯较差,享乐主义倾向严重。我院针对大学生不良行为已形成了专业特色教育,从2003年开始就将新生12课时的健康卫生教育课程纳入了学院教学体系,每年通过问卷调查或微信扫码方式展开“新生卫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习惯调查”,对新生不良卫生行为进行数据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课程内容开办“健康教育”“健康与行为健康”和“常见传染病防控”三门课程(每门课程4课时)。除此之外,还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卫生常识宣传,并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结核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艾滋病日,通过校内外网和广播、学生微网和宿舍公告板等,做主題宣传已是我院后勤医保中心常规性工作,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3.彰显教育服务活动的主动性

高校后勤要发起主动式的教育服务,将节水、节电、节粮、绿化校园、安全知识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如组织“光盘行动”,节能降耗演练,文明寝室安全卫生评比,垃圾分类,美化、绿化、净化校园活动,校园消防演练,宿舍违章电器检查等活动,让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提高人身和消防安全意识,保护环境和减少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做好垃圾分类,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会议、膳食管理会议、绿色校园建设会议,让学生共同参与绿化校园建设,为师生创造健康与温馨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共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四、结语

开拓创新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的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后勤应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内在的本质需求,发挥高校后勤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其他部门协同构建有效的“三全育人”体系,共谋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柳华.走向开放的高校后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

[2]赵晓军.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3]刘向兵,李珂,彭维峰.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8 (21):4-6.

[4]黄雨三.高校后勤管理创新与实践[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0.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科研项目“高校后勤参与‘三全育人’的路径及工作模式创新”(项目编号:YBKT2020081)。

作者简介:杨再娣(1972—),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三全育人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后勤装备方队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