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为以培养“德技双修”的新时代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顶层设计引领“双主体”育人的协同联动机制;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构建课程思政“双师型”队伍建设体系;统一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协同考核评价体系;打造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提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发展策略,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等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创新长效机制。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课程思政;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13-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对于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举措。要求学生除了要有较强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教育能将内在修养与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相融合。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教育要素的变动和协同扩大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价值、空间和维度,要求技术技能的培养与职业综合素质融合、学生个性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联动、高职育人与社会服务耦合。只有不断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改革与创新,完善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各项机制,保障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为高职教育培养承托中国梦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顶层设计引领“双主体”育人的协同联动机制
校企双方注重知识技能传授与精神浸润相结合,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思政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建设。由校内外教学团队和思政专家团队组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论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施方案及相关思政元素教学文件等。建立校企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会商沟通机制,专家委员会每周交流一次,搭建企业导师信息化互动平台,及时掌握学徒的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对综合职业岗位素质、工匠精神、企业文化、企业价值等职业精神的了解。明确校企“双主体”职责,针对校企课程思政合作的相关内容进行磋商,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校企协同联动机制。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应建立常态化的运行机制。二级学院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赛,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优势资源,挖掘运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課程思政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展示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在内的“企业家精神”,践行育人先育己的思想。
(二)整合校企思政育人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突出主流价值观的渗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注意优选共性元素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育。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毕业后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环境氛围,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专业教师要在了解合作企业的特色和专业对应岗位综合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规范和要求为中心,与企业共同整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掌握岗位操作标准、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设置若干个思政典型案例或专题,将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案例、思政案例、随堂讨论、课后作业练习等材料整合在一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和专题的评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情怀。如“红船精神”课程,教学内容以“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中共一大代表不同的人生轨迹;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及奉献精神三个维度下浙江努力建设“重要窗口”的典型事例;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红船精神”的责任担当为主,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积极奉献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
校企双主体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企业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或新产品、新工艺作为专业教学内容,满足实用性和技术性,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实训项目任务与岗位项目任务一致。以企业岗位认识实习实践课程为例,设计项目任务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载体,达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的素质目标,24课时完成见下表。
对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实践实训环节进行分解和重构,在思政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点对点地挖掘凝练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思政育人元素,并进行详细的列表汇总,专业教师在保证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进行仔细筛选,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促进专业课堂的效能性。
(三)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法
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大部分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教学场所大多都在实训室或者企业岗位,学校教师、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边教、边学、边做,将思政元素浸润进课堂教学和实习中。课堂讲授过程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在关键的节点和教学环节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思政话题,细化隐性教育,强调主流价值引领,把握思政元素的融入度,取之精华、点到为止。
1.创新课堂思政育人方法
主要采用现场案例教学法、画龙点睛法、专题嵌入法、隐性渗透法四种课堂育人方法,现场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以凸显价值认知为出发点,搜集具有一定研究内涵的思政教学案例。例如邀请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优秀技术专家作为案例主角走进课堂,围绕某一课程思政专题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发挥名人示范效应,并加以示范和引导。画龙点睛法指的是在课堂关键的“节点”用精辟的思政元素词句点明主题,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感情得到升华。专题嵌入法指的是专业教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收集一些有内涵的图片、视频、评论、资讯等表现形式,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进行教育。隐性渗透法是指专业课教师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态度、情感产生影响,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2.突出“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融合的育人方法,强化知行合一
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企业可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岗位场景模拟等实操锻炼,深化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任务素养。积极推进开展职业养成训练活动——“践行四个一”,即进行一次职业规划、参加一场技能竞赛、参与一次职场调研、获得一本职业资格证书,由企业导师定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进行评估,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基本法则和践行体系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培养中。建立网络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把企业发展历程、核心价值理念、党建活动、志愿者活动、优秀工匠案例等信息上传平台,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的熏陶。
(四)构建课程思政“双师型”队伍建设体系
课程思政“双师型”指的是学校教师除了要胜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外,还能承担企业员工职业精神培训、党建工作、企业工会工作等培训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课程思政优质教学素材资源库,作为持续深化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支撑。首先,要加强学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主动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能,“身正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次,专业教师要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熟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专业前景、行业形势和就业情况,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提升运用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设计出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且符合现代学徒制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五)统一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协同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术道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应以育人实效作为重点,建立相关考核制度,统一现代学徒制学生的思政教育评价标准,在考核中重视立德树人思想,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并重,注重学生的术道结合、知行合一,進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考核评价体系。
专业教师要定期进入企业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考核学生职业素养是否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在企业实践实习中是否把职业精神外化于行、是否把企业传授的内化于心、是否做到知行合一。企业导师应指导学生在企期间的行为规范、职业能力,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工作业绩、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职业素养、日常表现等进行评价,通过“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实现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双元化考核。
(六)构建课程思政产教融合育人数字化平台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学习地点比较分散,学习时间较难统一,为了发挥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最好效果,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可以充分利用“新形态教材+网络课堂+数字资源”模式,开展互联网技术的碎片化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突破实践和空间的束缚;打造院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课程思政平台,作为专业课堂的有效延伸,整合校企思政资源,传播正能量、驳斥错误言论,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思想对话。
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以动画、视频或PPT的形式上传到平台,学生通过手机端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的习题、主题讨论和在线解答,教师可通过平台数据实时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准地为学生提供帮扶。组织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展播、专题培训、网络实践和小组协作讨论,线上企业导师将行业动态、企业新闻和职业指导等信息上传到平台,通过线上熏陶,结合线下操作,培养学生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思维、用于创新、乐于创业的精神。积极打造课程思政信息化双向沟通交流平台,构建“数字资源+讨论区+微信公众号+视频会议”的新媒体融合应用模式,实现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资源拓展,构建面向师生的综合信息数据平台,有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
三、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创新教育工程,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因此,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必须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精准把握高职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实践,强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秀霞.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4).
[2]王丽霞.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8(18).
[3]程德慧.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3).
[4]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么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5]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6).
①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20190957);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1年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B74);2020年度嘉兴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丁丽泽(1987—),女,浙江嘉兴人,讲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