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愿
摘 要: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关系着未来的生活,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实现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社会中事物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但是还未建立正确的三观,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向学生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知行的统一,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提高。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解读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提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途径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学科,这也是该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但从该学科的教学实情来看,学科教学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加强对影响教学实效性问题的分析,并不断提出优化的教学途径,以真正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未把握教学的本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要以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为目标,要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依然未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依然存在重学生知识掌握而忽视学生知识转化的问题,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脱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为学生提供思想、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引导,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所以,在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握学科教学的本质,才可以彻底解决教学无法把握核心要点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职责,但是教材中有大量理论性的知识,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还需要辅以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知识。实际上,现阶段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中,依然认为讲解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比较理想,在教学中的运用频率较高。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一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效果。所以,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分析,还是从学生个人学习的视角来分析,单一教学方式的运用都表现出了不适宜的问题,教师应做好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处于不断发展状态,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他们授课时的状态和效果。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引,让学生的学习既快乐又高效,反之则会使课堂教学十分压抑,学生课堂收获十分有限。但是纵观我国的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不少教师都不重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够顺利,最终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并不是要求教师仅仅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这么简单,还要求教师真正理清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可以在针对性、合理性的教学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教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解读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比如教材中编写的“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等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正确对待自己;“走近教师”“家的意味”等内容的编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教师和家长,并在这一基础上学会客观评价他们;“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等内容的编写,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以此来实现学生正确生命观的树立;“活出生命的精彩”等内容的编写,是为了通过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积极勇敢克服学习和生活中困难的良好习惯。总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各个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将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正确言行。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该学科所具备的教学价值,灵活利用教材来引导学生发展。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借助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思想认知
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均发生了变化,接触到的人也随之增多,与他人在学习和生活中打交道的频率越来越高,学生要想灵活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仅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必然不行,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因此,在日常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做好充分引导,以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的观点,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真正理解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
比如,在教学“交友的智慧”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之间的真诚友谊,同时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在该节课的授课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之外,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他人交往。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明自己关于朋友的具体观点,然后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正确交友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交友观,掌握更多交友的智慧。另外,当学生完成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总结工作,以便于学生在这一环节了解更多与交往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内化知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交友习惯。
(二)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想品德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十分丰富的阶段,但同时也是情感易受到他人影响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在课堂中通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般来说,教材在每节课中都会设置探究模块,通常以情境的方式引出,学生通过参与情境探讨,不仅能够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还能够顺利完成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
比如,在教学“爱的家人间”一课时,应帮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感受亲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爱。一般来说,初中生的父母正处于打拼的关键时期,不少家长的工作都很忙,甚至一部分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选择去外地工作,这些都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春节”这个节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亲情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平时与家长相处的时间不长,而春节这个节日的来临,增加了学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该情景的设计下,学生会理解家的深层次含义,也能真正理解父母平时陪伴自己时间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利用榜样示范,坚定学生思想品德信念
思想品德信念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这点在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方面均得到了体现。思想品德信念的建立通常会与学生的自我情感和理解有关系。其中,让学生亲眼看到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认可自己看到的内容,这对于学生自我思想品德信念的坚定十分有帮助。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中,应发挥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善于模仿他人的阶段,榜样对于他们的影响极大。在校园生活中,能够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的人很多,除了教师、同学之外,还包括教材中的优秀人物。
比如,在教学“少年有梦”一课时,应向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钱学森、莱特兄弟等人物,帮助学生对这些人物的事迹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被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所震撼,成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志向,了解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又应该如何去做,在榜样的激励下更为努力学习。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个人理想这一探讨内容,顺利地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生命价值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开展课外活动,磨炼学生思想品德意志
意志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常需要在生活中经历多种锻炼,而一些成功的经验以及自信心,则可以加速对学生意志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提升对学生意志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除了应在课堂中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在课外一系列活动中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教师在选择课外活动时,演讲比赛这类活动比较适宜。学生通过参与演讲比赛,自身的能力、胆识以及意志力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为学生为了参与这类活动,需要在课下进行多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也要不断面对成功和失败等不同的经历。在学生参与演讲比赛之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一点,在活动中无论是收获成功的体验还是失败的洗礼,均是为了促进自身自信心的提升、抗挫折等能力的提升,以此来帮助他们锻炼自身的意志力。
(五)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行为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素养和道德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其中,学生实践锻炼活动是达成知行转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好实践锻炼活动的合理安排。
比如,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与情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引入实践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博物馆、社会等地方参观,让学生在与更多名人、生活中真实人接触的过程中,明确每个人生命的存在的重大意义,可以体现在创造美好生活、创造历史等多个层面,从而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以此来彰显生命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是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探究式教学、开展情境教学、利用榜样示范、组织课外活动以及实践锻炼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认知,激发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坚定学生思想品德信念,磨炼学生思想品德意志以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知行合一,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自身生命意义的不断提升奠基。本文仅结合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建议,教师仍需要更全面地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教学实情,探寻更多提升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措施,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韦有多,刘若楠.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8(07):58-59+62.
[2]肖珍珍.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 年轻人,2019(38):218.
[3]张正伟.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 华夏教师,2020(11):86-87.
[4]江开胜.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9):53.
[5]梁娟梅. 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讨论[J]. 新课程·中学,2018(10):168.
[6]陈亚军. 浅析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策略[J]. 考试周刊.2020(42):121-122.
[7]张正伟.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 华夏教师.2020(11):86-87.
[8]范栋林.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属初级中学为例[D]. 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