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2-04-29 00:44李永王刚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群文鲁迅初中语文

李永 王刚

摘  要:“1+X”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提取教材内容中的“1”来延伸出相关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培养自我阅读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短板和困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主动探寻文本深意,进而在沉静阅读、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真正有效的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的解读

(一)“1+X”中“1”的确定

本文所探讨的群文阅读以“1”为中心展开,准确把握“1”的中心地位是保证群文阅读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1+X”群文阅读活动时,首先要从教材的深度剖析中引导学生对教材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问题促思考,以兴趣促探究,让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素材的拓展。群文阅读切不可过于注重形式而忘记初衷,即过于关注课外素材“X”的阅读而忽略了教材内容“1”的教育初衷。群文阅读是为了通过有机结合课上与课外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相对单纯的阅读环境中获得深层次的阅读能力培养,进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文学综合素养,因此“1+X”群文阅读不可过多注入教师的主观意志,而是要以“1”为主,引导学生由“1”到“X”开展自主阅读。

(二)“1+X”中“X”的确定

以教材阅读内容引申出的群文阅读,需要在教材内文本的基础上寻找具有相关共性的文本,比如与文本体裁相同,或表述内容相同,或情感脉络相同等,帮助学生将课堂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写作技巧等知识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去,以“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

所谓“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是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个模块,教师将阅读教学在课堂上铺展开来实现“教读”,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即“1+X”中的“1”,继而进入到教师引导学生“习”阅读之法,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自主阅读,如同牛羊反刍一样回味课上所学;而课外阅读的环节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阅读,不仅要学会吃鱼,更要学会捕鱼,这便是“X”的把握要点。

(三)部编版语文教材中“1+X”群文阅读应用重点

本文主要围绕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阅读方法研究,基于教材的某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主题、一部名著,进而运用“1+X”的阅读方式进行拓展阅读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从“1”到“X”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和典型作用,通过教师的点播、速读、归纳、分析和研究探讨等方式,链接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材料,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和认知架构,特别是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实践性教学价值。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为例,单元主题是对新闻作品功能性、特点以及采访方法、步骤等进行了解和学习,教材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具有历史意义的电文作为实例,向学生展示了新闻在战争年代的重要性,其时效性、精准性以及严谨性都与普通的文本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其突出的实用性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去阅览本地官媒的时事报道,或者查阅央视新闻联播的演讲稿,总结这些新闻报道的特点,并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报道,如体育赛事、外交事件或者军事报道等,让学生通过写作理解新闻作品的意义,升华对实用性文学的认知。

二、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实践策略

(一)以兴趣提升阅读张力

初中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需要正确的引导,大多数学生对网络小说等形式的快文化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却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名著缺乏兴趣,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文学素养积累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缺失了有效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引导,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后期对阅读缺乏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习造成很大的阻碍,也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兴趣培养方面,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营造恰当而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阅读。比如在读《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学生已经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了很多的了解,小学时期的《少年闰土》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些文章着手,让学生认识“别人眼中的”鲁迅,并给出问题:区别于鲁迅本人所写的文章,我们能够从别人眼中的鲁迅身上看到什么不同呢?萧红是如何将鲁迅先生的“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来深入阅读。

继而,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萧红的生平以及她与鲁迅先生相识、相交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比如鲁迅在接待、帮助萧红的时候,自己本身也处于艰难的境地,却仍旧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在那段时间翻译的果戈理所著的《死魂灵》,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革命背景进行了解,进而引申到对《呐喊》《彷徨》《记念刘和珍君》等鲁迅的著作进行阅读。

通过这种拓展阅读的方式,便能够让学生从作者安逸、平和的笔触之下品味出不同的味道,体会到作者与笔下的鲁迅先生在朴素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追寻信仰的宝贵品质。由此可见,从教材内容中创建生动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问题猜想、思考与探究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拓展内容产生兴趣,是“1+X”群文阅读的有效展开方式。

(二)以静默提升阅读深度

以静读促精读,阅读不是简单的齐声朗读,经过了小学阶段以朗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已经能够做到默读,而默读能够培养学生沉静的文学素养,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思考深度。教师要给予学生宽松而静默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回荡文字,反复咀嚼文章的深意,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深度。

还以《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为例,文章中萧红的文笔细腻而立体,在她笔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习惯“举着象牙烟嘴沉思”,“很喜欢北方饭”“喜欢吃硬的东西”“胃不大好,没饭后必吃胃药丸一二粒”,这些细节都从侧面生动刻画出了那个特定年代背景下的鲁迅先生鲜活的一面,更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节奏营造出深沉的文学氛围,使得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沉入其中而不可自拔。

教师可以为学生引申出萧红所著的其他鲁迅先生系列的书籍,如她在身居海外,听闻鲁迅先生病逝的消息所著的《海外的悲悼》以及后来应邀所著的《记我们的导师》《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生活散记》等。学生在阅读中仿佛与作者秉烛夜谈,聆听她娓娓道来自己记忆中的鲁迅先生,回忆那过往的躲避迫害、充满曲折的人生。梁实秋曾言,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对伟大的文学的深度解读,便是对人性的解读,初中生正处于构造人格和品质的关键人生阶段,品读名家名作,能够帮助其了解人性深层次的奥秘,理解烟火人间的珍贵,感悟生命的美好,建立更为完整、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交流提升阅读价值

阅读离不开批注与记录,伟大的毛主席读书就有做笔记的习惯,一本好书读完往往密密麻麻写满了注解,由此可见,学与思当结合,交流与感悟是阅读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1+X”群文阅读教育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阅读批注与交流的思路,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在沟通中学会如何运用所学、实践所学。

就如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同的解读方式有不同的深意,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以教师为中心,让全体学生围绕某一个文章中的概念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平等、自由的讨论充分表达自我的想法与感受,通过情感的交流加深对文章本身产生的认知。

笔者的学生说到自己对鲁迅这句话的理解时,就提到自己所见的社会现象,一条马路,隔着两个小区,两片不大不小的广场,一个整洁干净,车子只停在马路边上,给人们留下了一片很大的空地用来锻炼身体,而另一个广场却到处都是垃圾、落叶,停满了车子,过往的行人都要躲着车走,很是危险。他从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中思考这种现象的原因,说道:“两个一样的广场,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也许这一切都源自那个最初停车的人,那个最开始扔垃圾的人,以及后来那些趋同的人,如果一条路是对的,那走的人多了便是好事,如果是错的,那走的人多了便是坏事,我们应该具有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跟从。”

由此可见,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将书本与现实结合,是能够升华认知、提升素养的,无论在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有效阅读才是“1+X”群文阅读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也是阅读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

(四)以主题丰富阅读素材

新课改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采取了单元主题编排,通过统一的主题编排,使得阅读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可以抓取,相对于单一而零散的阅读,主题单元辅助下的群文阅读不仅具有了突出重点的教学重点,也能够让学生建立更加有逻辑性的感性思维。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内容主要围绕散文这种体裁进行集中讲解,收录了《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活着》以及《昆明的雨》,通过不同形式的散文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文体的立体认知,进而学会运用情景描述抒发情感、提升生活体验;进而,对于朱自清、矛盾、严文井、罗素、汪曾祺等文学大家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对作者本身产生兴趣。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定拥有一段独一无二的履历与人生,只有经历过、感受过,才能够写出如此深入灵魂而流畅优美的笔触。

以《背影》这篇经典的课文为例,对“背影”的学习离不开对朱自清本人的解读以及对朱自清与其父亲的父子关系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朱自清的《毁灭》来理解朱自清对故乡、对自我、对归途的惦念与思忆之情;而对《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理解,又必须要从矛盾自身在西北边疆的人生经历开始了解,他借“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白杨树比喻坚韧勤劳的西北人民,教师可以以丰富的图文资料,搭配悠扬舒缓的音乐,为学生构建阅读情境,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西北望延安》《大西北纪行》等文章,延伸学生对西北戈壁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散文问题描写景色的水准。

同时,主题阅读与主题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课改教材的编排中,更是将阅读进行了单独的单元编排,并与写作进行了充分的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锻炼写作,从写作中升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对于说明文进行了集中的编排,对于说明文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等手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而教材从“陈述句”的语气与“疑问句”的语气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体裁写作风格的差别,进而理解说明文更为客观、理性的写作手法。

主题阅读围绕体裁、人物、观点、作家等不同的阅读视角进行引导阅读,让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把握“1+X”群文阅读的素材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深入主题,以教材内容为标杆,衍生出对系列主题文章的认知,这不仅对于学生当下的阅读习惯养成有很好的作用,更为学生未来的知识累积打下很好的阅读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1+X”群文阅读作为一种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课堂教学中引申出更为深刻、广博的阅读价值,不仅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文学素养,更让初中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充实人性、品味生活。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张玉石.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 课外语文,2021(33):77-79.

[2]徐红军. “1+X”群文阅读任务和阅读方法设计策略的研究[J]. 求知导刊,2021(40):79-80.

[3]陈丽春. 农村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3):74-80.

猜你喜欢
群文鲁迅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鲁迅《自嘲》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