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锋英
【摘要】小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是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的情感予以关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与新课改的思想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的探究视角设定在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上,分别从活动、生活、合作学习、问题和角色扮演的情景创设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紧密关联着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在教学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要把握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学生为本,通过对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整,使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培育和提升。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情境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把握知识要点,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和演变的法则,使道德与法治课程从“抽象”走向“生动可触摸”。
一、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优化的意义
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情境教学的含义来看,是指教师在情境教学的课堂,按照课程的要求,结合课程的内容,给学生创造有趣的、开放的情境;创设富有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生动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的经历来深刻地了解和记住所学的内容,进而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实现情景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实现情境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的《学习伴我成长》一课为案例,在新课导入期,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把文中辛巴的成长经历带进教室,并以动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以正确的人生观念为依据,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探究、合作等方法,全面地剖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对生活问题的有效解决。把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使课本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放松的情境中发现、提出、思考、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材《学习伴我成长》一课中,教师引入了狮子王辛巴的故事,设定了“辛巴是如何从幼年的小狮子变成了狮子王。”“辛巴是怎么处理问题的?”“这与法学有何关联?”等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思索。本课程的设计,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从辛巴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和发展的联系,从而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关注,从而达到课堂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1.建造活动情境,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小学生的个性和思维都是非常积极的。在这一时期,要切实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德育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我们好好玩》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术和知识的发展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所以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可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授课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你划我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举办“自主游戏”,让学生自己去构思属于自己的游戏故事;在游戏情境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并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
另外,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含有大量适合小学生的歌曲和图画,具有易于记忆和形象化的特点。在实践中,对这些内容合理地导入,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使课堂的有效教学得到保证。在教学一年级教材《我不拖拉》中,教师可将寒号鸟的小故事进行重新编排,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播放。改编的寒号鸟故事将价值观和处世的观点融合到生动的卡通故事中,并让孩子在聆听时想出理由,再由他们进行沟通和讨论。当学生知道寒号鸟是在冬天里没有筑巢而死亡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明日毕,不要放在第二天,否则只能使自己什么也完不成。在这个情境中,寒号鸟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室里的气氛也变得更加和谐,这会让他们更加乐于与教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感觉。
2.构建生活情境,使学生法治意识增强
2011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活动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却要高于生活,以正确的方式和生活相结合,创造生活的情境。在价值的存储和认知的层面,小学生还不具备对外界的正确判别。要用正确的思想恰当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用清晰的规则观念来规制和制约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德育认识包括了德育反思和德育决策,以及道德判断、价值认知和道德意识等。这是一种后天的学习经验,是一种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德育工作中,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育活动,使德育认识得以深入。
而其核心素养不仅是指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在学习中养成的行为、意愿,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而光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在德育工作中,要做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育活动,使德育得以深入。2011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德育工作要源于学生的生活,更要立足于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学生的生活”。由此可见,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有意义的主题。学生的优良品德培养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情感,情感越深刻、越细腻、越充实,其道德体悟就越高。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现实的关系联系起来,发现课本中的内容和现实的关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培养他们对法治的认知。
为了使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逐步培养,使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中。教材一年级下册《请帮我一下吧》一课时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游戏中经常会碰到的困境和问题,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反思:“刚才大家讲了那么多问题和解题方法,大家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学生的沟通中,他们找到了以上问题的共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有问题是很平常的,有问题就勇敢地去寻求帮助,有问题也不要急”。
3.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动性
在情境教学法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情境教学法能够转变学生的消极学习状况,并通过情境建构来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课程的内容,从而使其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构建更高层次的探索活动,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情绪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和情绪态度。由于合作学习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学生正面情感的培养。
在教材中,不乏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散见于教材的许多单元中,有一些是关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有一些是关于传统美德和思想的;有一些是关于传统技艺和科学技术的;有一些是阐述我们民族精神的;等等。在每一册的教材中,这些内容呈现的方式不尽相同。如“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就是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与传统文化其他方面的内容编排比较,这一单元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最为集中的,其话题可概括为:传统美德、科技和语言文字。教师在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时,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合作式学习计划,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思考活动,以合作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一是对中华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凝聚的文化认识进行剖析;二是从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来剖析如何正确地继承民族传统道德的意义;三是从自身的现实出发,阐述学生应当具有的优良传统道德,以及如何正确地理解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四是透过集体研讨,对课程教学的基础架构及文化意识进行剖析。在学生的合作沟通中,教师要进行有目标的知识解释和情感的培养,并将各种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材的综合,加强学生的情绪体验。在改善学生对课程的被动探究状况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资源的综合,进行高水平的知识解释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4.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与知识体验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特点和使用价值,在观念创新的前提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探究,以各种资源的综合为依据,进行高水平的知识解说,以指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问题情境是一种在课堂上需要引起学生注意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进行深入地探究和感情的体验,并在回答问题时加强对知识的认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状况,建立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如在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状况,创造问题情境,并在问题情境的指导下,引导他们对课程的认识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和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什么是安全?”“小学生的危险会存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规则?”“我们怎样对这些危险进行规避和处理?”“在这次的课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有哪些情感上的感悟?”旨在从多层次探究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知识点,并能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和安全知识。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5.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特别喜欢进行角色扮演,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交互性的情境。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按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为其营造一个现实的情境,让其作为情境中的角色进行交互,从而了解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情境之中,从而达到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
比如,在教材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的教学中,通过“人物”的角色表演,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转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实现环保、低碳的人生。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环境,了解今天“环保法庭”的组成,看看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很环保。教师从班上挑选一些学生,扮演法官、被告和原告,接着就是关于保护环境的问题。在活动开始后,学生就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在校园内有人在丢垃圾,也有的说是厕所经常没有冲水,或是学校水龙头经常不关,还有的说是有人在浪费纸等。接着学生对这些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会引发哪些社会性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纠正这些现象提出了对策。这样,教师不必过分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而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建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
6.设计探究情境,确立学生正确是非观
情境创造是进行体验式探索的最好方式之一。此外,情境经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解答问题、发现新的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问题,从而形成对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例如教师在讲授教材四年级上册《信息万花筒》时,利用“眼睛的反抗”作为情境,让学生了解电脑、手机对眼睛的伤害,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眼睛防护规范”。大部分学生所制定的防护规范,能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双眼。还有一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抓住该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自由选择权。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理解力比较高,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比较明显,所以教师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正确地执行自己的决定,而且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中,在对以往所探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后,会有更为理性的认知,从而能够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阶段,学生具有独立思维,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维,从而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效优化课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在小学法治与道德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对这一课堂进行优化,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育,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情境,以实现“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巍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04).
[2]朱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学,2020(Z4).
[3]唐永利.探究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