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强 刘倩饴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表现做客观观察,对学生发展前景做科学判断,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内驱动力。学生都比较看重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借助评价手段,对学生施加有益的影响,理清评价目的、明确评价指标、设计评价任务、组织评价活动、延伸评价实践,对学生学习做客观梳理,为学生学习规划清晰路线,促进其学习思维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教学实践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表现性评价机制,教师需要有对接融合的意识,深度解析表现性评价的内涵,正确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机制,让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支持。表现性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不仅可以为学生评分,还可以对其学习表现做诊断,唯有培养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才能全面提升其学习品质。
一、理清评价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表现意识
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的成长,教师要理清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内容,以便做出科学的设计。表现性评价带有一定主观感知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解读、作品展示、态度表现等因素做出评价,目的是对学生做激励,而不是做定性评定,这是最大的特点属性,也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操作要求。
教学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相关内容时,教师先介绍“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对,在班级内找到具体的位置,学生大多能够快速找到位置,而部分学生却出现了差错。教师没有直接做纠偏处理,而是让学生自行寻找出错的原因。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交流,对数对做细致分析,对数对形成路线做梳理,很快就找到了出错的原因。教师让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而不是批评追责,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出现差错是难免的,如何直面错误,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师不直接做是非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做思维梳理,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展开自我构建,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评价设计。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执行评价标准时,要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唯有形成高度对接,才能赢得教学评价的主动指导权。
二、明确评价指标,调动学生实践探索热情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表现性评价指标的选择,能够提升评价操作的针对性,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教师要深入展开教学研究,借助目标设计推出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启动探索思维。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评价,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组织学生展开一些动态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以更多表现的机会,教师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做具体衡量,形成表现性评价结果。
教师对评价指标做梳理,其目的是为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学生学习表现呈现个体差异性,教师需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是用对错是非来进行评价,要给出思路引导,让学生主动找到学习的出口。如教学《小数除法》,学生对小数除小数的方法存在应用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是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教师先做示范操作,对小数点确定方法做重点强调,组织学生做展示操作,形成学习榜样。学生对小数除法操作方法有了更多认识,学习表现开始好转。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做客观分析,找到症结所在,然后给出针对性指导,组织学生展开矫正训练,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这样的评价应用带有表现性特质,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励,其应用效果显著。
三、设计评价任务,规划学生数学思想路线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活动设计的意图,根据学习需要设计活动,根据活动设计评价,根据评价推动活动,这是最为有效的组织。其次,学生学习知识要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并且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做评价,让评价成为活动的助力。最后,评价任务选择要有适合性,解释性任务、设计性任务、实践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基本形式,教师要对这些评价任务做筛选处理。
在教学《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应用题目展示,列出方程等式,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介绍方程的特点、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并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展开研究。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都比较熟悉,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展开多重互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组织学生做小组集体讨论,对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等式、方程、解方程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有更多想法和方法需要展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互动探究活动,学习气氛渐浓,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对学生具体讨论情况做观察分析,及时做出干预和指导,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展开。学生对群体性学习有更多期待,可以借助集体力量展开具体探索,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推出互动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本身带有评价属性,学生展示个性观点,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这个操作过程本身就属于评价范畴。教师适时出手干预,将评价内容做深度渗透,指导学生在讨论性学习中建立探索思维。
四、组织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规则制定
学生进入学习环节之后,教师需要做出评价设计,利用一些灵动的评价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评价激励,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是根据评价主体不同来划分的;口头评价、肢体评价是根据评价方式不同划分的;书面评价、网络评价是根据评价空间不同划分的。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及时吸纳学生的参与意见,确保表现性评价的顺利展开。
教师组织评价活动时,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以发挥评价的助学作用。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师设计了集体探索活动,实地观察一些多边形,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做测量,计算其实际面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行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归结操作方法和经验,学生有实践体验,都能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做梳理,归结出多边形面积計算的一般方法系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学生对方法总结并不陌生,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行动,对测量操作情况做归结,梳理出方法技巧,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学生对方法做理性梳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评价,而且是更有价值的学习。学生参与到学法讨论环节,能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和启示。
五、延伸评价实践,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习惯
延伸评价时空范畴,能够对学生形成长效激励,教师要精选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氛围,借助更多辅助手段,对学生学习评价做科学处理,以提升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设计课外训练任务,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互动,都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为表现性评价提供第一手材料。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展开评价行动,能够有效提升评价的品质,为学生带来更多激励和鼓舞。
学生对生活实践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结合训练内容做设计,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能够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触动和启示,在实践性学习中成长学科综合能力。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训练任务设计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自行编辑一些分数性质方面的计算题目,特别是生活应用题目。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充分讨论后,开始了题目设计。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进行观察时,有了很多发现。有学生设计一些同分母的加减运算题目,也有学生推出异分母加减计算任务,还有学生列出一些生活应用题目。如:有一个家长买回来一个西瓜,家里共四口人,每人一块,但他的孩子想多吃一块,家长便将西瓜切成了8块,他的孩子如愿“多吃了一块”,他是不是多吃了西瓜?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展开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训练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做分数意义和性质的概念梳理,唯有掌握了相关概念和定义,才能设计出适合的训练题目。这个操作本身就是一种评价性学习,而且带有实践属性。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应用、学习实践等评价指标展开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有重要帮助,教师要对表现性评价有正确的认识,对学生学习表现做客观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
【参考文献】
[1]武捷.支持儿童成长的评价变革—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8(26).
[2]宰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应用的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9(01).
本文系江苏省盐城市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实证研究”(批准号2020-L-08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