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凤
摘要:学校教育既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适时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卡、组织教育半月谈、编辑家长报、创设预约听课制度等家校合作活动,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习惯养成;家校合作;方法尝试;有效沟通
引言: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学校与家庭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笔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适时——具有实效性的家长会
一直以来家长会就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若要使家长会这一传统方式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要改变家长会的模式。首先,在时间上加以转变,即改每学期的一次期末家长会为每学期的两次或三次的家长会,可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召开。这样,在不同的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情况有的放矢地同家长沟通。其次,在形式上有所改变,可以采取主题式的座谈会,也可以采用分组式的研讨会等。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可以共同探讨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家长会使家长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成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互相交流的有效平台。
二、灵活——具有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卡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教师长时间的观察和培养。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家校联系卡”是教师与家长间建立起的一种新型溝通方式。家校联系卡分为a卡和b卡,a卡为教师使用,用来记录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随时填写卡片,向家长汇报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进步或问题,家长可以填写反馈意见。b卡为家长使用。家长可以记录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时的表现。这样,家庭和学校就建立起了一种灵活、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方式,使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表现,从而互相配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的反应,或表扬或教育。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家长、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分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半月谈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是相同的,而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各有各的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就要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把这些各不相同的学生分成几类分别进行教育。因此,在家长和教师之间可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半月谈活动,即每隔半个月,教师把具有相同习惯问题学生的家长召集到学校进行一次交流、讨论。这样既使座谈会上的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了解到孩子在校行为习惯上的表现,也可以使每一位家长都有发言的机会。另外,具有相同习惯问题的学生家长也可以根据同一问题与教师、其他家长进行探讨,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丰富——具有可操作性的家长报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更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合作者,有很多尚待挖掘的教育潜能。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但也一定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会劳动、爱劳动;有的学生拥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有的学生具有责任感……每一种品质的背后都与家长的培养分不开,每一位家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自己的心得,所以教师就应该把家长们的好经验、好办法挖掘出来。《家长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家长报》是由教师倡导、家长供稿、编辑的报纸。在这张报纸上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对孩子的教育经历提供原创作品,也可以摘录好文章,还可以推荐好书……这样一张丰富而又有着很强的操作性的报纸,可以让家长们的教育资源相互分享。
五、随机——具有体验性的预约听课制度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如果班上有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让他来体验一下“预约听课”。“预约听课”制度就是家长可以在前两天向教师提出听课的申请,教师协调好后通知家长到学校进行听课。在听课期间,家长可以从学生听课、活动、写字、劳动等方面了解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表现,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表现,作出对比找出不足。这也是提高家校合作实效的一种大胆实践探索。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真心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获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