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亦青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板块。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形成多元的文化认知。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相较于小学阶段而言,学习内容与学习难度均有所增加。因此,探索初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很有必要。本文结合部编版教材,针对当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提出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部编版教材在2017年投入使用,相较于之前的教材版本而言,部编版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的数量明显增多,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压力也就增大了。在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部编版教材,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具体有效的策略。
一、部编版教材古诗词选文与编排特点
(一)选文多样,文化价值高
我国古诗词资源非常丰富,部编版教材中选编的大部分都是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入选的诗人有的在古诗词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有的在军事领域,甚至是政治领域都小有成就,如王安石、陆游等。此外,古诗词选编也是丰富多样的,从题材进行分类,可分为咏史类、爱情类、田园类等;从古诗词的体裁进行分类,诗包括五言、四言、律诗、绝句等,词包括中调、长调等;从派别进行分类,有豪放派、婉约派等。这些古诗词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文学性和音乐性都较强,包含了丰富的文化韵味,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可以触到时代的脉搏,感受经典古诗词的魅力。
(二)古诗词学习体系编排完善
部编版教材在编排古诗词时,除了正文,还包括预习、注释、课后练习等,学习体系相对完善,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古诗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内容,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结合背景知识,自主预习,能给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古诗词重点内容和疑难字词进行注释,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文意。另外,一些古诗词还配有形象生动、丰富多样的插图,学生能直观了解古诗词的内容。课后练习安排在课文最后,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复习课文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古诗词的教学价值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可以窥见一部分。古诗词浓缩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情景、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更是古诗词中的典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古代的多元文化,继而进行传承和内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身的文化观念。
(二)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古诗词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生活常识、文学常识、人生哲理等。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不仅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的过程。例如,在生活常识方面,《木兰诗》中,后人由雌雄兔的区别的常识,得出“扑朔迷离”的成语;在文学常识方面,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能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增加文学知识积累;在人生哲理方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等。
(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诗词的理解与鉴赏活动。古诗词意象丰富,诗人的情感浓缩在古诗词的每个字中。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传统讲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仍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教学时,以参考书为主,因循守旧地照搬书上的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注重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而忽略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自然缺乏學习兴趣。
(二)低效朗读,缺乏情感
古诗词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是富有节奏感。朗读是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的要求是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也是理解古诗词的前提。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存在忽略朗读、低效朗读的现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古诗词的朗读一笔带过,没有组织多样的朗读形式,或只是为了形式而进行朗读,课堂上的朗读较为低效。
(三)课堂教学效率低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保证教学的效果是必要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在理解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古诗词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鉴赏古诗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古诗词专业知识,导致诗词解读缺乏深度,教学效率低下。
四、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多维体验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多维度体验古诗词,深入理解与感悟古诗词。教师可以在诗词教学后,让学生进行诗词的创作、改写、续写等,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归纳散曲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这首散曲中意象的独特用法。在学生探究完成之后,让学生自主仿写,进一步体会这首散曲独特的写作手法。
(二)加强朗读指导,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朗读要读出隐藏在古诗词中的情感,与作者共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诗词前加强朗读指导,并重点注意节奏的划分,让学生在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并读出自己的感受。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预习中提出,诵读课文,读出节奏与韵味。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情感起伏较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情感,变换朗读的节奏,调整朗读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还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当前的生活实际差距较大,学生很难体会出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因此,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与作品、作者展开对话与交流,进而实现情感的共鸣。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整首词的氛围是寂寞凄凉的,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联系词人的境遇,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词人先前生活美满,良人相伴,可现今物是人非,孤苦凄凉,词人触目伤怀,触景生情,眼前之景引出了心中之泪。让我们跟随词人,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心境。”然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借助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作者的生活,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初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助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潜心钻研教材,科学安排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罗莉群.人教版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8(7):96-97.
[3]马军平.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与实践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34-35.
[4]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58-160.
[5]刘清.试论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4):9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梅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