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永 黄长才 万珍妮
摘 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产教融合,着力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各地的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纷纷积极作为。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着一些政策、制度、院校重视程度、教学模式、硬件设备引进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障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健康发展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是首次由国务院提出的加强产教融合的文件;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该计划勾画了产教融合的“施工路线图”:民办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要有党组织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一)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民辦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义务承担、权利保障、意外风险承担、利益冲突等问题,都没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或协议等,因此难以保障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学校和企业的直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一旦出现利益、观念冲突,学校和企业之间又缺乏沟通的桥梁、调解的平台。
(二)院校重视不足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没有让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民办职业院校只重视产教融合中的就业,而没有重视产业;有些民办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专业结构方面有待提高,许多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实则教学内容空泛、课程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导致大部分企业不愿与之合作,大批学生空有满腹经纶,却缺乏实践经验,就业率比较低。
(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没有研究如何瞄准市场,做不到对标企业的需求开展产教融合;仅注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很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这就导致产教融合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
(四)硬件设施落后
有些民办高职院校没有根据产教融合的需要去购买教学硬件设施,无法落实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产教融合的目的是获得企业的支持、满足社会的需求,让毕业生成为“抢手货”,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舍得投资,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购买先进的教学硬件设备。学校只有具备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流的硬件设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大国工匠”,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
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产教融合健康发展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保证。民办职业院校党组织在产教融合工作中,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融合”的工作理念,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及政治核心作用、引领作用,确保学校的产教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建工作和产教融合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引领产教融合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一)“一引领、六融合”确保产教融合基本办学方向
党建引领主要是通过成立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抓好产教融合团队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确保产教融合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只有做到“资源、组织、机制、队伍、过程、文化”的“六融合”,产教融合的发展才有动力和保证,才有努力的空间,才有科学的标准。
资源融合是指通过“资源共用共享、项目共营共研”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办学所需要的经费。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等要素参与办学,依法享受办学效益,校企双方实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
组织融合是指“校区即园区,厂房即教室(实验室)”,实体企业进驻学院,生产在学院,教学在学院,实验实训在生产岗位,所有设备、场地全方位、全时段开放,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
机制融合是指积极构建学院和企业的互利共赢机制,以产业学院为试点,通过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在兼顾企业和学校发展需要的同时创新人事制度,统一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做到“同一团队,同工同酬,以岗定酬,多劳多酬”。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生产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之路。
队伍融合是指实施专任教师、企业教师“双轨制”模式,采取企业轮训和学院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企业技师“会教书”,专任教师“抓党建”,“上课在教室,上班在工作室”,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过程融合是指党建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对接,学院和企业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共同拟订教学计划、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以项目为抓手,还原真实生产过程,实现实践教学与实际工岗标准的对接。
文化融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前提,也是校企双方顺利合作的基础。学院将优秀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文化、效率文化、工匠精神融入育人理念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感受,提升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度,不断深化校园党建育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创新产教融合的基本办学模式
一是组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学校应积极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校企双方建立共同决策和成本分担机制,不断促进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不增加产业学院办学经费的前提下,企业在师资培训、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编写、学生职业能力认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提供经费和人员支持。只有通过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工程师参与教学、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民办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做到队伍融合、分工合作、学做一体。
二是合作制定项目中的党组织运行机制。例如,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项目为抓手:(1)围绕产业发展,校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取得有市场价值的研发专利50余项;(2)举办职业技能比赛,企业通过支持举办电竞、VR、平面设计、视频制作等专业比赛,挖掘未来人才,扶持优秀项目;(3)委托咨询,为企业排忧解难,完成动画类、设计类、游戏开发类、农产品推广类企业咨询报告、商业调查报告百余篇;(4)师生参与真实项目,企业以服务(产品)外包方式购买服务,师生承接各类后期制作、节目拍摄、产品推广、跨境电商项目等50余项,进一步落实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机制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校企良性互动,真正形成了师生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三)工学结合,激活产教融合办学活力
一是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推进现代学徒制纵深发展。例如,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采用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的方式,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管理,项目化课程全面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实践教学课时数不低于50%。真项目,真环境,学生“干中学,学中干”,实践教学成效得到显著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二是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以证促学”“书证融通”教学模式。例如,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制定了《关于在学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规定实施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并重制度,重构“课证融合”体系,建立证书遴选和保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的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单位: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民办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DJZD04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