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材插图优化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研究

2022-04-21 17:02吴洪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材插图对话教学小学英语

吴洪菲

摘 要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需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图片资源,可尝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想象,进入对话情境”“细读图片,理解内容,深入对话内涵”“结合图片,迁移创新,拓展对话外延”三方面举措来优化对话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材插图 对话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故事[1]。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对话文本都配有一定的教材插图,这些图片与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其独特的价值,是宝贵的英语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直接使用、化零为整、一图多用等三种教材插图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表达意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直接使用——构建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意愿

由于受教材文本篇幅以及学生本身英语语言积累等因素的限制,教材文本中的大多数内容尚未能够依据话题呈现丰富的内涵[2]。教材插图为文本提供直接线索,也是文本主题意义的直接表现方式[3]。以教材插图为线索建构对话情境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对话主题。

(一)观察图片,丰富背景信息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插图为教学做好铺垫,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图式,为新知学习创设切合主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丰富话题的基本背景信息。

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Story Time板块为对话教学,刘涛和王兵围绕王兵的网友Peter展开对话。教师首先呈现教材插图(见图1),并让学生仔细读图,以获取对话的背景信息。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的背景信息如下: Liu Tao and Wang Bing are at Mikes home./Liu Tao likes playing football.He wants to play football with Wang Bing./Wang Bing is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He has to do something with it.

分析:在读前环节,教师开门见山地呈现本课插图,激活学生背景信息和相应认知图式,以此初步感知和理解主题。插图呈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信息如地点、时间、人物等,指向本课话题,能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问题引领,激活学生思维

插图是图像信息,单凭简单地看图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但如果教师设置有效问题则可以迅速激活学生思维,借助直观图像的支持,学生能够快速与文本建立联系。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呈现王兵网友的图片(见图2),并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想知道关于王兵网友的哪些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Who is Wang Bings e-friend?/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What does he like doing?/Does he study English like us?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依次列出,并用name, age, nationality, hobby, school life对以上问题进行概括,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还可以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學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

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与自身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这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王兵网友Peter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姓名、年龄等一般性的问题深入到爱好、能力等特殊性问题。

二、化零为整——挖掘内涵,促进学生深度表达

(一)搭建图示支架,梳理信息

三年级下册Unit 8 “We are twins”中Cartoon Time板块的故事内容为Sam向来家中做客的Bobby 介绍照片墙中的家庭成员。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后初步了解了Sam一家的家庭成员情况,能得出有两位家庭成员的名字都是John这一事实性信息,但没有对文本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探究,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布置学生绘制家谱(Family Tree),引导学生将碎片信息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随后,学生借助Family Tree的图示支架(见图3),完整地介绍Sam一家,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的理解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无序走向有序。

分析:图示支架可以看作是模拟大脑思维系统进行记忆、梳理的有效工具,能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对语言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并建立联系,形成合理且完善的思维模式。这样单词之间层次清晰,关联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比图片,挖掘深层信息

教师在引导学生挖掘图片信息时可尝试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首次挖掘信息时教师可运用总体感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信息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第二次挖掘主要是对重要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着重分析;第三次挖掘主要以细节为核心,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时间与平台,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进而使文本内容更加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仍以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学生通过插图已经对会话内容和使用一般疑问句提问获取信息的功能有了较为充分的理解,此时教师可继续利用图片,指向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呈现王兵和Peter的相关图片(见图4),引导学生发现两人的共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王兵和Peter能够成为网友的原因,使学生对如何交网友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与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师生对话如下:

T:Look at Wang Bing and Peter.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What are they different at?Why can Wang Bing and Peter become e-friends?

S1: They are both eleven years old.

S2: Wang Bing and Peter both like football.

S3: They have the same hobby.They can have a lot of fun.

S4: They can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 together.

S5:Wang Bing can teach Peter Chinese and Peter can teach Wang Bing English.

T: Great!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分析:学生与教师在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文本中隐含的意义:Friends not onl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but also can help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ways.学生不仅读懂了显性的文字信息,还能深入思考主题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一图多用——实践迁移,丰富学生多元表达

教师可尝试改变单调的跟读、朗读等程式化的语言操练方式,以图片为载体,设计丰富的对话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六年级下册Unit5 “A Party”中的Story Time板块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六一儿童节派对前,苏海、王兵、楊玲和刘涛为派对做准备;第二部分是派对中的场景。笔者多次使用故事中的人物头像以及他们准备物品的插图,设计有层级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亮相:联系生活猜想

课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派对前苏海、王兵、杨玲和刘涛为派对做的准备活动。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呈现人物头像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猜想文中人物将要为派对活动做哪些方面的准备(见图 5 )。

分析: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对儿童节派对活动相关的背景知识,随后通过看图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将繁琐的讲解转化为对学生读取图片信息能力的培养。

(二)承接:深入角色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对角色进行体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对深层次知识的感知。若学生可以在真实和完整的情境下接触、学习并体验语言,显然更有利于其对语言语法和内涵的理解,这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具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对话文本的第二部分,Mike和同伴们商量派对中首先要做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书中不同人物为派对准备的物品,以一般疑问句形式提出合理建议,深入文中角色,体验人物情感(见图6)。学生提出的建议如下:

S1: I have some balloons.Are we going to play with them first?

S2: I have some snacks.They are yummy.Are we going to eat some snacks first?

S3: I have some fruit.They are juicy and good for other health.Are we going to have some first?

...

分析: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情境中感悟人物心情,推测人物语言,感受派对文化。在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学生能快速、有效地巩固本课的核心句型,扎实掌握句型结构,真切感受语言的交际功能。

(三)迁移:综合有序表达

文本阅读之后,学生需结合具体内容和主题积极表达,这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促进语言内化。文本的话题围绕“A party”展开,主要的语言知识为“be going to”,课文最后两句话为 “Lets have some fun first! Horrary!”但究竟孩子们在派对上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这为学生提供了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每个人不同的准备工作展开合理的预测,充分发挥想象,利用顺序词 first, next, then,finally进行有序表达。一组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展示如下:

First, we are going to play with some toys and models.They are cool.

Next, we are going to enjoy some music by Yang Ling.Its so beautiful.

Then, we are going to play some interesting games.They are great fun.

Then, we are going to enjoy a comic show by Liu Tao.Its interesting.

Finally, we are going to take some photos to keep happy moments!

分析:上述语言输出突破了原本机械化和单纯模仿的朗读形式,在输出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表述个人想法,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点赞:指向评价思维

完成基于情境的“派对计划”交流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谈最喜欢派对的哪个部分,并说明理由。学生在陈述理由后将表示喜爱的“大拇指”贴在板书相关的图片上,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得到升华。部分学生的表述如下:I like the clown, because it makes me happy./ I like Yang Ling because she brings toys for fun./ I like Mike because his house is clean and beautiful for the party.

分析: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固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语言活动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为故事点赞的形式立足教材插图,通过插图再用、拓展、发散等变式,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更好地活用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将语言学习和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围绕主题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观点,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插图是一种隐性信息,是对文本的补充与延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4]。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图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语言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2]钱希洁.追问:让课堂丰盈起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9):5-7.

[3]俞良燕.例谈以教材插图为支架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9(17):51-53.

[4]吴剑玉.以小学英语教材为契点的情感教育[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3(3):26-30.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教材插图对话教学小学英语
浅谈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小议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