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知、感悟与生成

2022-04-19 13:12王丽娜
考试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感知感悟初中语文教学

王丽娜

摘 要: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无不面临着如何构建全新课堂、提升教学效果的挑战。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打破语文学科传统课堂的桎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而要真正实现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转化,就必须在教学中的“感知、感悟与生成”三大环节下足功夫。文章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历,对三大环节中教师应当积极完成的工作与教学策略进行了讨论分析,旨在使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能够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得到真正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感知;感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08-0034-04

所谓“感知、感悟与生成”,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前提,通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感知,即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对文章核心具有整体把握;感悟,即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将知识信息进行理解内化,形成自己的思考成果;生成,即希望學生将内化的知识信息有效地向外传递,以作文、发言、提问等形式形成学习反馈。若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真正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学生便能得到从阅读到思考、再从思考到表达的各方面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 引导学生思考,提升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的建立与提升,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课堂主体的关键首步。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为了加快教学节奏,在进度上“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往往倾向于在学习新课文时,忽略或者轻视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时间,大多数采用带读的方式展开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学生犯错,但也扼杀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文章内容形成初步印象的机会。教师的带读过程中穿插讲解,事实上已经干预了学生感悟文章的过程,在学生们的脑子里先入为主地带入了教师对文章的感悟,从而不再进行自己的体会。长此以往,很容易就会发现,在考试或者其他需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场合中,学生们自主阅读的效果往往不佳,对文章中的核心内容、情感、思想把握得非常不到位,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平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机会所导致的结果。因此,为了切实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由此来提升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语文感知能力,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合适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有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并保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有效地展开感知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课文《卖油翁》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将读课文的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先导工作,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找出其中不认识的生僻字并自主查询,避免在随后的精读过程中遇到阻碍。认字的过程同时也是识义的过程,有了这一准备工作,学生也对文言文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为随后的精读打下基础。其次,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事先强调,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对文章的感知,在断句工作上做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素养功底有高低之分,对文章的感知水平自然也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做好巡视、引导的工作,注意对部分迟迟找不到方法的学生加以辅导,也可点名让几位发挥不错的同学单独在班级中展示,再让大家一同讨论为何这些同学的朗读听起来较好,以此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接着,教师便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整体朗读,并结合自己刚刚巡视过程中注意到的学生常出现的断句错误处进行讲解,将错误读法与范读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感受两种读法优劣之分。可以看到,为了保证教学目的,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带领学生范读的教学方法,但却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范读与错误读法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突出教学印象。最后,在完成朗读教学后,教师可以再次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借助刚刚学习的朗读方法,学生们很快就能强烈地感知到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绪变化,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地有所疏通。

二、 加深学生理解,增强感悟能力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感知能力,能够较为迅速、准确地通过阅读从文章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后,教学随即便面临关键问题:如何将感知获得的信息加以消化吸收,进一步理解,从而得到有别于表层信息的、更深层次的核心内涵?这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进一步阶段:感悟。于初中学生们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法的能力,如若能够教导他们正确的方式方法,并提供有保障的、足够的发挥舞台,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加深自己的感悟,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脉络。然而,教师在以往的课堂上往往倾向于“先讲结果,后推原因”的教学方式,即在讲解一道思考题时,先让学生看参考答案,再带着学生回到文章中寻找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如此教学方法无疑是将学生的感悟空间限制在参考答案已有的框架之中,学生所思考的便不再是问题本身,而是在论证参考答案,感悟能力自然不会有所提升。因此,为了切实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各类信息进行吸收整合、消化重构的感悟能力,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式,重在教导学生思考方法与技巧,而尽量少直接干涉感悟过程本身,从根本上对学生的感悟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从自身的疑惑点出发,自主寻找信息进行问题发散与拓展,最终实现感悟。

(一)做好辅助工作,鼓励学生思考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课文《邓稼先》的教学时,教师便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感悟空间。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六个部分的描写,塑造出了一个饱满的邓稼先前辈的人物形象,其表现出来的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个人求学经历中的美好品质,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涵。因此,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便可以结合文章结构,针对每个部分的内容展开相应的引导工作。如,在第一部分的背景介绍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历史信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为随后的认识与思考打下基础;在第三部分比较邓稼先前辈与奥本海默的部分,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这两种风格不同的听众、老师、同学,你会更喜欢哪种?……通过这些辅助性的引导环节,教师便可以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走近邓稼先前辈,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而情感的积蓄最终在最后一部分的赞歌与挽歌之中得到爆发,将邓稼先前辈伟大的个人魅力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凸显出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考的状态之中,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辅助环节接收更多的信息加以内化;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见闻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与感悟。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能够取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学习印象也自然会更加深刻。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壶口瀑布》一课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精彩的语句,助力学生感悟作者蕴藏于字词之间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但对初中阶段学生而言,生活阅历及思考能力的不足使得他们在对语句进行分析,对情感进行理解时常常遇到困难。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们的这一特点,直接将相关的问题抛给学生,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突出这一文体的特点,借助生活元素来帮助学生找到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如,在引导学生们品读“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时,为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助力学生们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假如今天超市正在甩卖苹果,当一个人告诉你“超市的苹果好便宜!”,另一个人告诉你“我一下课就要跑去抢超市的苹果,但早已被抢光了!”,你觉得听了谁的话之后会真正意识到“超市有便宜苹果”这件事呢?学生们都回答第二个人,因为第二个人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出来,还描写了苹果现在的状态。对本课中的这句话也是如此,作者把自己对瀑布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虽然没有直接写瀑布的样子,但这一侧面描写使得读者对瀑布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发现其实在理解、感悟文學作品中的语句、段落时是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过去所学的内容来帮助自己的。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巧妙地将陌生知识与生活元素结合起来是一个化繁为简、化生为熟的过程。同时,在结合日常生活感悟内容、情感时学生们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常常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这也是促进感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文章,提升语文阅读能力,还帮助学生拓展了一项新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切实提高。

三、 鼓励学生实践,锻炼生成能力

知识在得到消化与吸收之后,最为重点的便是加以运用。事实上,运用知识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环节的一部分。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好,不仅仅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更是对所学知识另一种形式的再深化。对初中语文课堂而言,学生们在提升了自身的感知、感悟能力之后,往往对所阅读文章、所听闻见识都会产生丰富的思考与见解,也不乏在这些思考过程中产生相应的疑惑与不解,无论是何种想法,学生若能够有机会将其表达,或是与同学分享讨论,或是向教师请教答疑,都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与相互促进,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过程无疑更加完善。传统的语文课堂不乏许多提倡学生进行生成的环节,但大多效果不佳。如传统的写作训练课堂,本应是学生对自身的写作能力进行充分锻炼的极好机会,但根据学生反馈,在这一环节中他们却极容易产生较大压力,无法按照平时顺畅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从而影响练习的效果与提升。事实上,这些环节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出在环节具体实施的方式。以写作练习为例,教师过去多采用现场命题、限时完成的规则,这样做虽然还原了考试过程,但其本质是在训练学生的考试技能,而非写作技能。而学生能否写出佳作的本质原因,除了考试的技巧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其本身写作的功底。因此,写作训练环节应该重在专精的写作能力提升之上,而非一味地与考试对齐,忽视了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需求与渴望。因此,为了切实为学生创造根据内化知识进行生成产出的舞台,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教师应当以学生真正需求为核心,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舞台,让他们能够真正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习的信心、加深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设计多样活动,丰富学生体验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课文《孙权劝学》一文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后,开展课本剧活动。课本剧活动作为语文学科中经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一,能够使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对文章中人物形象、情感冲突、背景氛围等因素有一个全面性的回顾与深入理解。而在组织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更是对学生理解课文、设计舞台、团结写作等多方面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课本剧舞台正是一个学生进行知识产出的绝佳舞台,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对情感内核的感悟都能够在自身的表演中得到极好的展示。对《孙权劝学》一文而言,其表演主要需要孙权、吕蒙、鲁肃三位角色,在经过了前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们对三位人物的形象都有了各自的理解,对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何将“学习之可贵”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冲突、人物前后的形象转变等因素表现出来,便需要学生在各自团队之间进行讨论与决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不可做甩手掌柜,还是应当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保证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对各组同学之间的讨论进行跟进,并适当地给出一些辅助性的建议,保证课堂秩序的同时,也确保没有学生掉队。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根据学生们的需求,进行背景图片布置、背景音乐配合等工作,以帮助学生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营造出更好的表演气氛,以更好地传递他们想表达的内容。通过这样一种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便能充分有效地锻炼自身的生成能力,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同时也锻炼团结协作、利用工具等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也丰富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优化课后作业,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的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在这一文本的阅读与学习中汲取更多应用、生成更多内容,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课后进行群文阅读活动,并在今后的课堂上开展“读书分享会”。围绕《故乡》一文,教师可以选择鲁迅先生创作的《社戏》《藤野先生》等适合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文章来布置群文阅读任务,即要求学生们课后阅读相关文本,并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规的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以及读后感想的抒发以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阅读多篇文本后进行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分析:“你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怎样的特点?阅读的这三篇文本之间有着怎样的异同点?”以此来鼓励学生从更多、更高的角度出发去把握文本,从文本中挖掘出更多信息,在经过感知、感悟的过程后生成更优质、更多元的内容。当学生们将生产的内容记录在读书笔记中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也就是围绕上述的课外群文阅读活动进行一个分享、讨论与总结。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首先能够得到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能够获得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的体验。因为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存在着不同,在阅读相同文本后学生们的感知与感悟亦不尽相同,给予学生们这样一个平台去分享、去交流后,学生们的思维就会得到拓展,能力也能得到提升。经过“读书分享会”的交流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始终带着“鼓励为主”的态度去评价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输出”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态度生成。对语文学科而言,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应用力,使得学生们能够利用语文课堂上收获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结语

综合各方面看来,作为一门具备人文特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要想真正学好,就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感悟与生成。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不仅仅要学到显于纸上的知识点,更要学会如何用语文思维去阅读、理解、感悟与吸收应用。教师通过思考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用各类教学策略手段做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作,是当今时代教育工作者们必备的基本功。只有将学生培养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懂得实践应用的真正人才,才是真正地做到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1]陈玉荣.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知、感悟与生成”[J].语文学刊,2012(11):173-174.

[2]郑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知、感悟与生成”[J].吉林教育,2010(36):58.

[3]王显玲.有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中),2016(6):177.

猜你喜欢
感知感悟初中语文教学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