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琰 张文辉
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巩固和深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促进思维、发展智能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必要途径。时下,中小学作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要深入探讨,精心设计作业,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价值与功能。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时下,许多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题海战术,这样,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1.作业量偏多,效果不佳。有的教师生怕减少作业量会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凭“题海战术”取胜,布置了很多额外作业,搞“题海战术”,力求多多益善,信奉熟能生巧的做法。但题海战术可能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
2.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时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动手操作、调查研究与合作交流的作业却不多。这样单一作业,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厌倦作业、讨厌学习,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反而会适得其反。
3.忽视差异,统一作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布置统一的作业,忽视学生的差异,自然是缺少自主學习的权力,可能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种措施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与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训练,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为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与探索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
1.趣味性。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有趣的东西。如果教师能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必然会积极参与,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这一学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充满童趣的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乐学者。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游戏的作业,将小数加、减法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成闯关内容,学生只要闯关成功,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游戏中,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又能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过教师不要只注重作业内容的有趣性,而忽视了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这一目标。
2.层次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程度不一。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弹性作业,教师设计A、B、C三类作业,学生自主选择,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常教师对学困生可以采取“低起点、小步走、快反馈”的措施,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对中等生可以采取“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可以采取“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3.实践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践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如,学生在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收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小组合作调查我们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水果或蔬菜种类,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进而制成复式统计表,然后对调查结果提出你的建议。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4.开放性。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多种解法”“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校四至六年级师生340人要去春游,公交公司有大客车和小客车出租,大客车每天每辆需1200元,限乘50人;小客车每天每辆需650元,限乘25人。你认为应怎样向公交公司租车?这样,鼓励学生勇敢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5.综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了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作业,教师却往往不注意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到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因此,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如口头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剪报、调查了解、写数学日记等,这样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可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
(1)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3)说一说:向家长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4)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
(5)记一记:写一篇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所想、所做、所问、所悟……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找、说、涂、记,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表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像这样具有跨学科、实践性、生活性的丰富多彩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书面作业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
6.探索性。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数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用水的建议书。
(3)小课题探究作业。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为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此外,拓展还要体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等,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巩固知识,还要创新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