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杰 彭雨露
摘要:近年间,青少年性侵案件激起全球对性教育逐渐重视的背景下,以人格发展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调查禾青镇L学校高年级小学生受性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性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原则与专业技巧,联合学校老师共同开展“做个知‘性’人”的小组活动。探讨小组工作介入学校性教育的新途径,助力学生树立正确性观念,防范性侵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组工作;农村学生;性教育
一、背景
时代在发展变化,性侵害事件的受害主体也逐渐从人们刻板映像中的成年女性转变为未成年人,如韩国“N号房事件”中,受到性侵害的76人中有16位是未成年。这一事件也引起了我国现阶段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重视。但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教育资源上有所差距,在城市已有一部分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了学校的性教育工作,而在农村地区,社工仅在政府部门设有极少编制,学校中基本没有专职社工,且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谈性色变的社会风气。这给农村地区学校的性教育落实状况打上一个问号。本文以湖南省冷水江市L学校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L学校的高年级小学生性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以性教育为主题的小组工作,从而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性知识,预防性侵害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学生了解的性知识存在偏差
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4%的学生表示清楚男、女卫生间要分开的原因。仅有13%的学生能选出面对性侵害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有8%的学生会选择在遭遇性侵害后要立刻把身体清洗干净,这反映出学生没有树立留下痕迹便于报警取证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学生了解性知识的途径选择上,27%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教育是了解性知识的重要途径,23%的学生是从网络和小说里了解性知识,22%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讨论是了解性教育的主要方式。网络中存在软色情的文字和图片,小说中又常常会采用夸张的写作手法,这两种媒介的特性,会给学生造成诱导,可能会进一步引起行为偏差。
在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性知识的调查中,有18%学生认为学习性知识应该是无师自通的事情,有7%的学生不知道应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性知识,还有1%的同学认为学习性知识是肮脏下流的事情。
从问卷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树立了性别观念,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性教育知识,自我防范的危机意识较为薄弱,对待性教育的态度有待改善。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父母教育是目前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但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并没有很好完成这一使命。66%的家长偶尔给孩子进行性教育,14%的孩子指出只有自己问了父母才会回答,8%的学生表示父母从未对自己进行过性教育,2%的孩子指出询问家长,家长多以“你问这些干什么”“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等表回避态度的话作为回应。
虽然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有过性教育,但家长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所持态度存在问题。例如有9%的家长仍会用“充话费送的、石头变出来的”等来回答孩子是如何来到世界的问题。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迫于自身不懂得什么时候应该给孩子讲什么内容,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且农村地区的家长有很大一部分是年龄较高的爷爷奶奶,长辈在思想观念上更为保守,这使农村地区的家庭发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作用难以实现。
通过与L学校任课老师交流得知,学校对六年级开展过性教育课程,分发过性教育读本,其他年级没下发过相关书籍也没有进行学习。在问卷调查中,有68%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发过性教育读本。49%的学生指出自己所在班级没有进行过性教育。34%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校接受性教育的频率是一学期一次,12%的学生指出自己在校接受性教育的频率是入学后仅有一两次。从数据上可看出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不难看出学校对学生的性教育存在缺陷,学校不仅没有完整的性教育体系,还缺乏最基础的性教育读本与专业老师。学生在校接受性教育的任务由班主任代为承担。班主任并未经过专业培训,且工作任务较重,因此是否开展,以什么形式开展,全凭其自身能力与态度倾向。且学校性教育通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L学校当前缺少专业教师与专业性教育读本的现状难以快速改变,单靠学校一方的力量很难让孩子接受到系统的性教育。而通过乡镇社工站与学校联动,让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性教育工作,能确保孩子接受高质量性教育,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同时也能提高社会工作在基层的影响力。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是招募对本小组主题有兴趣且有需求的人作为小组组员形成一个整体,在社工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互助互动,学习相应知识,促进个人成长。由于本次主题是性教育,这一主题若采取社区工作的方式则不利于完整的讲解相关知识,且“性”这一话题在该地区过于敏感,公开的宣讲方式可能会受到抵制。本次的对象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服务对象较多,若采用个案工作模式则会有工作量过大的困境。因此结合该学校基本情况,本次活动将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开展。
本次小组的类型确定为成长教育小组,组员由学生与家长共同构成。本次成长小组以促进家长对于性相关内容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家庭这一系统在孩子后续成长中发挥应有作用为目的。通过小组组员共同学习性知识、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对自己持有的性观念进行反思,并借助后续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态度,家长了解恰当的性教育方法。
四、小组工作实务过程
本次小组总目标是帮助孩子了解相关性知识,促使家长学会正确的性教育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長。根据这一目标,将本次小组命名为“做个知‘性’人”。
其次在組员的招募中,坚持学生自决保密原则。社工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找出八位性知识较为欠缺且其家长较为保守的学生,邀请这些学生及其家长参加本次小组活动。
本次小组工作的开展将社会学习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是观察模仿的前提条件,同时重视榜样的作用。小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整个过程中,通过给小组成员讲解性知识,促使学生掌握有效避免性侵犯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念,同时给家长树立一个正确进行性教育的榜样,有利于在孩子后续成长过程中更好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在人格发展理论中,小组成员多处于六至十二岁的潜伏期,儿童受到社会化与内部生理发育的双重影响,使性冲动暂停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性冲动的消失。在这一时期若受到不良诱导会形成不良的性观念与性偏离。
后续对小组成员进行需求评估,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与组员的交流了解到小组成员有四大类需求:第一是了解自己生理构造的需要;第二是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的需要;第三是如何识别可能带有危险的情境以及如何自我保护的需要;第四是家长掌握恰当的性教育方法的需要。
在小组开展的前属期,最重要的是化解组员内心既期望又忐忑的矛盾心境与建立组员间的关系。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社工将先阐明本次小组的主题及后续开展方式,解答组员内心疑虑,使其处于一种积极期待的心理状态。
在小组工作的中期,组员已经慢慢获得安全感,并尝试通过权力竞争的过程,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此时社工的角色将从最初的领导者转变为促进者。在第二次、第三次活动中,社工以播放视频、PPT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并邀请学生组员进行发言,提出关于生理与心理上的疑问。社工鼓励家长组员为孩子解答问题,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第四次活动中,社工先以“抓手指”具有肢体接触的游戏引入,并观察与异性组员互动中是否产生阻碍因素。随后运用鼓励与支持的工作技巧,邀请在游戏中与异性互动不够自然的组员分享自己的想法。社工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与组员共同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第五次活动中,通过家长组员与学生组员共同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危险情境,由此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树立危机意识。
在小组后期成熟阶段主要是巩固组员所学知识,并处理好离别情绪。在结尾对未来进行展望,最后做好小组效果评估。
本次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将包括过程评估与事后评估。过程评估是评估组员的参与度。组员在第三、四节中讨论非常热烈,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并引发其他组员共鸣。事后评估则采用问卷法与面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了解组员在开展活动后的性知识掌握情况,通过面谈法了解组员对小组活动开展情况的建议与内心感受。
“参加这个小组我很开心,我知道了我到底是如何来到世界的。而且妈妈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我提出这些问题时就躲躲闪闪,现在妈妈会很耐心的和我说。”组员A与社工面谈时说到。
在事后评估中对本次小组开展效果满意度调查中,有81.25%的组员认为活动效果理想,仅有18.75%的组员认为活动效果不好。
五、结语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了解了正确的性知识,学习了人际交往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家庭层面上,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小组活动,向家长展示如何开展性教育,发挥家长在孩子接受性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学校在性教育中的作用,预防学生早恋的倾向,促进其心身健康发展。
以小组工作的方式介入学校性教育的实践中,社工贯彻案主自觉的原则,运用鼓励、尊重接纳的专业方法,为后续农村地区学校进行性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小红.问题与前瞻:女童保护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J]南方论刊.2021,(09):57-60
[2]杨梨,崔永鸿.健康中国背景下小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5):645-647
[4]王家合,赵琰霖.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女童性教育实务与探讨[J]云梦学刊.2016,37(02)146-150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2020.12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