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项目式融合教学设计

2022-04-15 22:21陈茜
课外语文·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观念学科渗透项目式教学

【摘要】大观念的视域将学科碎片化零为整,“大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学生自发结成小组团队,自主设计、实施、完成“大项目式”融合课题,在真实场景中体会劳动精神,促进新时代创意劳动的形成。体现“血肉丰满”的劳动内涵,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渗透。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渗透;大观念; 项目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9-044-03

【本文著录格式】陈茜.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项目式融合教学设计——基于大观念视角[J].课外语文,2022,21(09):44-4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研究领域多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该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劳动教育,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仍有待思考。

以大观念为指导通过“大项目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语文书本走向劳动实践,把劳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内化为自身精神属性,促进劳动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为其他学科渗透“劳育”给予参考和借鉴。

一、大观念和大项目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一)语文与劳动教育融合下的大观念含义

从课程本质看,大观念反映出课程本质的核心知识、思想和价值。大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本质,建构学科的连贯整体。同时集中体现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

从课程内容看,大观念把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架构相联结,学生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大观念构成了学科结构的“骨架”,使分散式的课程内容进一步有序化、结构化,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为知识迁移应用奠定基础。

从过程与方法看,大观念是“统摄教与学过程的原则和方法”。在大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立足点,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和评价活动。对学生而言,大观念可以帮助他们在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关系、形成结构,把原先分散式的学习转变为整合性的学习,并指向深度学习。

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去感悟劳动的价值,体现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在劳动教育下形成的正确劳动观,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美妙,体会劳动情感,体现出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

(二)语文与劳动教育融合下的大项目式教学含义

“大项目”式教学与常规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不乏共同点,二者都是基于一定的课程标准,以小组合作方式对真实问题进行探究。但在本质上,“大项目”式教学又是区别于传统项目式教学的,项目式教学把单一学科知识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被动参与。“大项目”式教学把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知识结合到一個大项目中进行整体式教学,师生都是大项目式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在大项目学习中也能化被动为主动。

师生双方在“大项目”式教学中基于真实情境,共同学习,加深关于语文学科中“劳动”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在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劳动的无二美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劳动本身就是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关系,两者都服务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根本目的。

二、如何基于大观念进行“大项目式”融合教学

(一)以大观念为原点展开“大项目”式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而“大项目”式教学强调在真实的项目任务中实现语文知识与劳动教育的联结与运用。在“大项目”式教学的要求下,教学设计者要改变原来从单篇文本中提取劳动要素的做法,转而走向整合多种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大“项目式”教学。因此,教师的“大项目”式教学不能在教材单元设置的桎梏里,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和开发教材,以劳动教育这一主题为统领把握教学活动的主线,在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之间整合课文,重构单元开展“大项目”式教学活动。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五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的《刷子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金字塔》这三篇课文就适合教师打破单元限制进行“大项目”式教学。这三篇课文分属不同单元,体裁分别为微小说、名著片段、非连续性文本,在内容和表达上各具特色。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通过刻画独像和群像来体现劳动人民朴实、勤劳的性格特点,彰显劳动人民的精神和劳动的意义。通过整合这三篇课文开展的“大项目”式教学活动,可以透过语文教材,借助文字的力量让学生饱含感情地直面劳动人民,体悟劳动精神。这远比让学生在第七单元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时去回忆第五单元学过的《刷子李》更有教育意义,也更为震撼人心。

(二)以大观念为主旨构建“大项目”式教学框架

进行“大项目”式的教学设计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组的用意,教师需要基于大观念和劳动教育主旨,对所选各篇课文主题和内容进行提取与分析,生成小观念并构建“大项目”式教学框架。

仍以前文所述的三篇课文为例,课文《刷子李》对刷子李师傅刷墙进行了正侧两方面的描写,表现出劳动人民高超的劳动技艺,篇末借曹小三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讴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老舍先生用他京味十足的诙谐语言,把车夫祥子带到了学生面前,在祥子生动的外貌描写下,展现出的是以祥子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真实的精神风貌。《金字塔》一文中作者真正想赞美的,是金字塔下那群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的古埃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能才是建设金字塔的一砖一瓦。

通过融合这三篇课文,学生感受到课文背后的大主题——劳动人民。学生从“人”的角度畅游文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了对劳动人民个体乃至群体的认识,学生发现了劳动人民的共同特征 ;在体验劳动人民活动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对劳动人民的劳动内容和创意劳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框架建立起来后,劳动人民的大主题不再是空洞和陌生的,学生已经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明白了劳动的意义,并可以亲身践行劳动精神。

(三)以大观念为目标,制订“大项目”式教学任务

在设计“大项目”式教学任务时,既要考虑培养语文核心要素,也要充分融合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文本阅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遵循这样的思路,上文所选三篇课文可以被提炼为“我身边可爱的人”这一主题,以此作为“大项目”任务的核心要素。任务在形式上不作具体要求,但任务在内容上要向学生明确:“大项目”式教学需要与语文学科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联系,表现劳动者的独特之美。

布置任务后,教师组织“大项目”策划会,邀请学生团队分享项目构思、確立项目结果呈现形式。策划会上,教师作为倾听者在必要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做好协调、统筹、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工作,学生应成为策划会的重要参与者和活动制订者。拟将各团队项目汇总如下:

三、基于大观念的“大项目”式教学优势

(一)真实情境中的具身体验——团队协作体会劳动精神

真实情境中的“大项目”学习实现了劳动教育在认识、情感到实践的三方面的融合。《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其正式职能以外,教师将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3—5人为一组自主创建项目团队,探讨项目的内容、步骤,群策群力将其落地实施,最终产出项目成果。学生团队独立自主完成从策划到实施再到成果展示这一流程,其本身就是劳动的过程。学生也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智慧,做到了真实情境中具身体验。

在“我身边可爱的人”的项目中,第一小组学生从《刷子李》中得到灵感,以劳动者的双手为切入口,用镜头记录下身边人的双手,有食堂阿姨的、清洁工的、交警的……这一双双手或厚实有力、或布满老茧,但经历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无疑都会认为这些手是美丽的,也是高尚的。学生会发现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双手各具特点,并以此联想到劳动者的职业虽然不同,但正是这一双双平凡而又普通的劳动者的双手,汇聚成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为社会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学生在课题中真切地看到并且触碰到了一双双这样亲切的手,从而更能切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精神的伟大。

带着对劳动精神最朴素的理解与感受再次回到课文文本中,学生对文中刻画的劳动人民人物形象理解得将更加透彻。以后有机会在创作中对劳动人民进行描写时,那些文字也会因为曾经切身感受过而迸发出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二)致力于文本与时代接轨——深入新时代的创新劳动

统编本教材所选课文大部分为文学名家所作,篇篇经典且耐人寻味。但由于作者所处时代与当今社会较远,随之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课文中所描述的劳动者大多从事传统劳动行业,这些传统劳动方式在今天已难寻踪迹。同时,传统劳动有小本经营和劳动者“单打独斗”的特点,这与我国目前劳动者的劳动形式也大为不同。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和时代变迁带给了劳动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不少劳动者投身于新兴行业中,各职业之间也大多存在协作关系,劳动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合作和创新正在成为推动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就需要强化新时代条件下的劳动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劳动能力,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劳动成果质量。在培养劳动价值观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人力车夫这项职业已经绝迹,仅从文字中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骆驼祥子”们劳动的艰辛,在劳动教育中更多地融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便成了迫切需要。当下,快递送货员和外卖骑手是学生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劳动者。“我替叔叔上一天班”的项目内容就是让学生以外卖骑手的身份参与到外卖配送中,完整体验了从接单、等候制作、送货到最终完成订单的流程。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之后,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会多一份包容与尊重。除此之外,学生在劳动过程遇到的问题也会让他不断思考:送外卖是否有更为高效便捷的方式?是否可以改进骑手所驾驶非机动车的平衡性使运输过程中外卖汤汁不易泼洒出来?

这样的追问与思考是创新劳动的萌芽。在创新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度理解相关知识内涵,主动建构个性化的思维系统,甚至能够把突发奇想转变为实际发明创造,运用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上。学生自主的认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生成与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创造新意义的过程。

四、结语

基于大观念的“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在真实场景中体会劳动精神,促进新时代创意劳动生成。但“大项目”式教学本身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它将会花费学校、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也向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也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习惯与方法。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大项目式学习实践存在教师难以深入照顾到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20(11).

[2]顿继安,何彩霞. 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 基础教育课程,2019(1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郭元祥.知识的教育学立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

作者简介:陈茜,女,1998年生,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大观念学科渗透项目式教学
大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大观念统领下单元学习任务的开发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