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潇斐
【摘 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音乐学科特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立足于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阐述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成效及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课堂观察平台来审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减少无效、低效的情境创设形式与内容,借此反思音乐教学,为探索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转型、实施精准教学、着力构建高效教学课堂、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高课堂音乐教育实效做好铺垫。
【关键词】情境创设 课堂观察 教学情境
通过课堂观察平台,笔者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观察课堂。当意识成习惯,课堂诊断效果便会明显提高;当研究成常态,精准教学研究才会硕果累累;课堂观察平台运用只有往深处走,往实处走,往教师心里走,才能真正服务师生成长。
一、不定式的教育,不定式的情境课堂
有一次,上课前笔者早早地来到教室,一名四年级学生高兴地跟笔者打招呼,并认真地询问:“徐老师,今天音乐课我们唱什么歌曲?”笔者笑着说:“音乐课并不仅仅是唱歌课,还要学习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包括课内的,也包括课外的,包括歌曲,也包括欣赏、创编、律动、小乐器演奏等知识。”
本校曾开展“蓝天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蓝天下充分感知所学内容,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笔者尝试着在学校的“采趣园”上一节室外音乐课。笔者把电子琴、竖笛、沙锤、三角铁、响板等乐器搬到了室外。随着“丰收之歌”的旋律响起,笔者带着学生们边跳边唱来到了“采趣园”。这节课笔者选择的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中的歌曲《打麦号子》。金秋时节,橘子挂满了枝头,金色的银杏果随风飘荡,班级承包的菜园长满了蔬菜,一派丰收景象。学生们看到这一现象,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劳动、丰收、快乐”这一主题。他们还用竖笛、打击乐共同演奏丰收的交响曲。接着,笔者让学生们去“采趣园”中寻找可以为音乐伴奏的物品,将其装在事先准备好的空瓶子里,为乐曲伴奏。学生们把小石子放在瓶子里,模仿打击乐器的节奏,有的捡起地上的树叶拍打,沙沙作响,还有的吹起了动听的口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劳动的快乐,笔者在课堂中安排了歌曲创编环节,让学生根据旋律配歌词,并以“采趣园”命名。学生们对自己创编的歌词很感兴趣,创编出了歌词:采趣园呀真呀真热闹,处处是丰收的景象,我们在这里歌唱,我们在这里跳舞,心情多欢畅!歌词体现了学生们的心声,他们的歌声也唱响了整个“采趣园”。学生根据旋律编配歌词,将演唱、演奏、律动形式融入音乐课,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让學生们乘着歌声的翅膀,畅游在和谐的音乐中。
“蓝天下的课堂”活动将学生上课的地点由教室转移到室外,在教室外拓展音乐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拓展了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当学生们看到熟悉的校园美景,就会触景生情。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特殊的音乐艺术实践,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看着他们跳啊、唱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笔者也好像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变得和他们一样快乐!
二、通过歌唱表演、创编音乐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情境
在《跳柴歌》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步骤来创设平等交流、互助合作的师生课堂。
第一,在上课前,笔者播放了黎族“竹竿舞”的视频,营造了动感活泼的氛围。黎族色彩鲜艳的服饰、舞蹈演员有力击打的明快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黎族音乐舞蹈的热情。“竹竿舞”要求参与度高,笔者适时询问学生:“你最想跟着它做些什么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想跳舞”。舞蹈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有一种随乐而歌、随乐而舞的冲动!
第二,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歌舞表演,并有美感地进行表演。学生们手拿竹竿,学着竹竿舞的基本舞步,师生们一起互动,层层递进,其乐融融。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黎族的歌舞文化,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合作。笔者请两名男生来持杆,教他们或蹲、或站、或坐,有节奏、有规律地碰击竹竿。邀请两名女生站在两根竹竿中间,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并且做着各种优美潇洒的动作。伴奏音乐响起,教师让学生分组编创动作,分别体验,舞蹈、运动与音乐的结合使学生心情愉悦、通力合作。
第三,在新歌教授的环节,笔者让学生自学歌曲,把握乐句的结构。本环节属于歌谱教唱,学生以自学为主,在了解了乐句结构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以及控制气息,准确地演唱歌曲。以学生自学为主,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演唱过程并做出判断,适当提示和纠正指导。
第四,以唱导唱,在学生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加入简单的身体动作。笔者把学生分成男女两个声部,歌声相同而动作不同,让学生聆听和体验不同动作产生的不同的音响效果,并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把握好歌曲中的情绪、情感,真正落实把歌曲唱好的要求。
三、情境教学让合唱教学化“烦”为奇,开出美妙的花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和改变教育方法,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新知识的习惯,形成学习、温习、练习的学习模式,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校曾开展“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从选曲、排练到走台,笔者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曲目选择上,有的班级选择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游击队歌》《大中国》等进行曲作品;有的班级选择了《同一首歌》《七子之歌》《歌声与微笑》等较为抒情的作品。学生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提前收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谱、服装、伴奏等,大到声音、表情、动作,小到衣服穿戴、袜子颜色等。在选择演唱形式时,还加入了表演唱、轮唱、重唱等演唱形式。这些合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民族自豪感。
合唱让学生学会安静、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分享、学会用规范来约束自己,使音乐课堂情境创设化繁为简,虽简犹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观察,量表先行。开发具有学科特点且便于操作的课堂观察表,是整个课堂观察的核心技术,也是关键突破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表来审视音乐课堂,明确课堂任务。音乐课堂纷繁复杂,通过观察量表进行分工与记录,让观察不是一个个分散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借助于课堂观察平台,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实例。
课堂观察平台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武器。突出“情境创设”,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及时纠错,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表1通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鞭策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再创造。表2情境创设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观察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践行“让学引思”,促进学生深度自主学习。表3情境觀察工具之于课堂观察平台,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有效吸收,将知识融于情境教学中,才能彰显活力和美感。音乐课堂应还原音乐课特有的本质,突出音乐学科的本体,体现音乐表现要素,呈现音乐性。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和研究音乐,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服务。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究新世界的热情,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思考、充满遐想、不断探究的音乐世界。
五、培育特色亮点创品牌,打造学校教育新名片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灵活运用课堂观察平台的能力。全面深化推进校本化是落实课堂观察平台的有效行动路径。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认识,积极利用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做好平台的实践工作。加强实效性,把课堂观察平台使用落到实处,使课堂观察平台能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科技改变生活,改变思维方式,也能改变教育模式,课堂观察平台的落地是一种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数据、计算机等技术,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育服务。通过课堂观察平台的使用和校本文化建设,将学校工作与课堂观察平台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堂观察平台、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和载体,和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无缝对接,把课堂观察平台真正用在提高课堂质量,放在“为人民满意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