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的拓展环节设计

2022-04-08 21:57史骏娇
关键词:创编音乐课堂

史骏娇

摘要:音乐课堂中,拓展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小觑。教师应注重研究和設计拓展环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音乐审美。具体而言:引导对比,发挥关联作品的检测作用;鼓励创编,实现学以致用;紧握主线,激发情感共鸣。

关键词:音乐课堂;拓展环节;关联作品;创编;情感主线

完整的音乐课堂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授、拓展。在拓展环节,教师一般会通过补充关联作品,或者创编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等来为课堂画上句号。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音乐课设计了新颖的导入环节,也在细腻丰富的新授环节动了不少心思,却以一个匆忙的或是生搬硬套的拓展环节草草结尾,甚为遗憾。实际上,拓展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小觑,教师应注重研究和设计拓展环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音乐审美。

一、引导对比,发挥关联作品的检测作用

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唱完一首新歌或引领学生欣赏完一首器乐作品后,可以拓展关联作品。在学唱完一首中国民歌后,补充欣赏一首同地域、同风格的作品;在学唱完一首美国乡村民谣后,补充欣赏一首同类型的作品……这些都是有效的拓展环节设计。不过,教师还需要注意发挥关联作品的检测作用。

例如,教学《打枣》,教师在新授环节已经帮助学生理解了河北吹歌的风格特点是粗犷、豪放,是北方人爽朗性格的体现;也总结出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以唢呐吹奏为主,以打击乐为辅。到了拓展环节,教师补充了一首关联作品河北吹歌《小放驴》,引导学生欣赏之后,提问:两首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正确答案。但这个答案并不是学生通过对比两首作品,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而是对课堂上已经了解的河北吹歌的特点的复述而已。这样的拓展,效果甚微,价值不高。

就本课教学而言,可以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法:

第一种,在课堂起始阶段,教师先不提及河北吹歌这一概念,只教学《打枣》这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蕴含的情绪和风格,听辨和认识作品中的主要乐器。待学完作品后,再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河北吹歌;紧接着,引领他们拓展欣赏另一首河北吹歌《小放驴》,将两者进行对比,总结出河北吹歌在旋律风格和乐器编制上的特色。

第二种,教师可以在新授环节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出河北吹歌各方面的特点,再在拓展环节选择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多首作品——一首同为河北吹歌的《小放驴》,一首江南丝竹,一首广东丝竹,让学生从三首中选出与《打枣》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作品,并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同样是将《小放驴》作为拓展环节的关联作品,但只要稍稍调整方法,就能留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出原作品和关联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如此,有效发挥出关联作品的检测作用,让拓展环节不再形同虚设。

二、鼓励创编,实现学以致用

如果在一节音乐课的拓展环节,学生能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创编出新的旋律或是歌词,那就说明学生不仅掌握了新学知识,还能活学活用。若要拓展环节的创编有价值,体现出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获得了动态生成,教师就必须明确创编的目的,找准切入点,让创编与原作品紧密相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准新授歌曲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从这个知识点出发,去发散,去创作。

例如,《对鲜花》的歌词共有四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中的押韵之美,感受劳动人民的创作智慧。在拓展环节,教师以押韵手法这一新知识点为切口,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为歌曲创编出第五段和第六段的歌词。学生兴致勃勃,不一会儿便创作出“我说一个五,你对一个五,什么呢开花儿像小鼓?”“我说一个六,你对一个六,什么呢开花儿圆溜溜?”等歌词。从中可以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押韵的歌词创作手法,而且能准确地将新编歌词与原旋律一一对应演唱出来。在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之后,教师抓住契机,进一步引导他们体会到民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即兴创作。学生感受到民歌的淳朴之美,从而产生继续学习民歌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便是拓展环节紧密联系原作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最好体现。

又如,教学《掏洋芋》,教师通过教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前三个乐句之间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这一民歌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拓展环节,教师趁热打铁,以“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乐句,用“6 3 3”三个音为共同的开头,创作四句新旋律。创作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使用竖笛来辅助找音。有了这个具有固定音高的小乐器作为工具,学生的创作更加自如。当学生创作出好听的新旋律之后,教师同样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悟: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民歌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民歌的创作者。

以上两个课例中,教师将拓展环节设计为歌词和旋律的创编,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指导学生现学现用,巩固和强化了新知。

三、紧握主线,激发情感共鸣

教师教学歌曲时,只有牢牢抓住情感主线,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歌曲的深情。如教学歌曲《游子吟》时,要抓住亲情主线;教学歌曲《小伞花》时,要抓住友情主线。针对这类情感主线明确的歌曲,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入手,实现情感升华。

例如,教师教学《游子吟》,始终抓住亲情主线,引导学生想象和体会孩子即将离开母亲去遥远的地方闯荡,母亲和孩子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离别与不舍的情绪之中,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拓展环节,教师并没有再继续加工歌曲,而是告诉学生: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也有可能去别的城市读大学、工作,也有可能离开自己的母亲,所以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最后,教师让学生拿出纸笔,写下自己想为母亲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学生写“我想给妈妈捶捶背”,有的学生写“我想帮妈妈洗碗”,一节美好的音乐课在款款深情中结束了。

又如,教师教学《七子之歌》,把拓展环节设计得振奋人心。当学生以高涨饱满的情绪学唱完歌曲之后,教师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挨打”“吾辈少年当自强”的道理,随即播放《红旗颂》,让全体学生在音乐中朗诵《少年中国说》。一时间,学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直至课堂结束,学生激动的情绪还未平息。

上述拓展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教师没有继续对歌曲的演唱做再加工,而是把重点放在情感主线上,找到歌曲情感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需要注意的是,规范的框架和结构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堂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拓展环节应该服务于教学需要——必须存在时,充分设计和利用;可有可无时,及时收束,切忌画蛇添足。总之,课堂拓展环节不必拘泥于形式,需灵活机动,自由把握。

参考文献:

[1] 蒋蓝青.小学音乐课堂拓展环节教学分析与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2] 曾丹奇.“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对小学音乐课堂拓展教学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7(5).

[3] 陈华.音乐课堂拓展教学研究[J].教育评论,2016(4).

[4] 邵寅.追寻课堂拓展的有教无痕——对小学音乐课堂拓展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8).课例研究

猜你喜欢
创编音乐课堂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经典传承,知行合一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