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2016-12-26 17:41刘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优化

刘佳

[摘 要]运用动画歌曲作为律动的教学资料,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当学生听到熟悉的动画歌曲响起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键词]动画歌曲 音乐课堂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65

小学生喜爱看动画片,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画片中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插曲、片尾曲等更是情有独钟。动画歌曲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将它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可以满足学生现实的需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利用动画歌曲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一、优化主题,彰显音乐课堂魅力

每一首动画歌曲都有它的特定主题音乐。在某些具有鲜明主题思想、情绪基调和人物性格的影片的音乐中,常有一个旋律式、动机式或主导动机式的音乐核心,即主题音乐。伴随着剧中主要人物的出场,主题音乐以原型或原型的变化发展多次再现。除表现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性格,主题音乐还可以表现某一事物或某一观念,运用主题鲜明的动画歌曲,可使这些表现形象化。

如在教学《蓝皮鼠和大脸猫》时,我首先出示了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图片,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地进行律动表演,这种表演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接下来再和学生讨论其他一些动画歌曲,如《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狼》等,这些主题鲜明的歌曲使律动更加的形象化。

学生的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动画歌曲,为了促进学生将动画歌曲运用到律动中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收集这些动画歌曲。在以上课例片段中,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小动物类的动画歌曲将律动变得形象生动。

如在教学《动物狂欢节》组曲时,我单独抽取第二首组曲 “公鸡”和 “母鸡”,并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动画版本的演奏:钢琴和小提琴用同音反复和五度跳进组成的音调模仿母鸡的咯咯叫声,单簧管和钢琴在高音区模仿公鸡打鸣的音调,最后公鸡和母鸡的“叫声”相互交织,更增添了乐曲的热闹气氛。学生获得了清晰的情感体验,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惟妙惟肖地表演起他们心中的公鸡和母鸡。

《公鸡与母鸡》是一首管弦乐曲,小学生要深度解读“公鸡”和 “母鸡”,需要运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关于公鸡和母鸡的动画歌曲以及动画形象给律动插上了形象的翅膀。

二、讨论升华,促进音乐课堂最优化

如在教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通过师生交流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爸爸的故事,接着自然过渡到歌曲中来。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陪伴是给儿童最好的礼物,要永远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要使律动显性化,从内部来讲,就是教师“重述表征”的过程,对自己运用的动画歌曲不断进行审视和反思;从外部来讲,则需要学生通过家长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合理地选择优秀的动画歌曲进行律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来,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亮点进行提取升华,对学生的所想所言则要细心引导。学生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相互交流启发,选择的正确性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

三、迁移拓展,促进音乐课堂个性化

如在教学动画电影《宝莲灯》时,我对该电影几首主题曲、插曲、片尾曲——《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爱就一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音乐,我们学习了主人公沉香为了救出母亲,顽强不屈、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律动时,儿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悟表现出不同的肢体语言,在多次练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音乐课堂中,新的知识在讨论中形成并拓展、延伸、迁移。《宝莲灯》一课中,在讨论影片其他歌曲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提炼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和主题相关的知识,学会不断地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中分析自己对动画歌曲以及律动的了解。在周而复始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个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其教学过程需要更加系统、全面、清晰。知识的传授不单纯是课本上的,更重要的是和生活相联系,因为“艺术即生活”。当这种意识扎根于教师与学生的头脑时,才能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奠定小学音乐课堂的基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合理运用动画歌曲优化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我们为之不断的努力!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