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鸿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关键。目前,这门课程教学由于存在各种问题,导致教学成效与预期有差距,在引导学生方面所能发挥作用有限。故而,这门课程教学要积极进行改革,通过方法创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本文就是围绕这个讨论,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低原因,针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策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质量;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生为本,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全面发展。当前这门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与新课改目标还有差距,教学过于低效。基于这个,教师应加深对新课改认知,将其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方式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熏陶与教导中,具有优秀品质,同时形成法治观念,这样就能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成为有道德且守法公民。
1、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低原因
现阶段这门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着一定功利性,课堂中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并会划重点,要求学生在课后背诵,以便在课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固定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会扼杀学习兴趣,使其失去主动性,被动接受,从而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所学,缺乏践行的意识,带来一个后果就是提起道德与法治讲的头头是道,但是行动却没有做出改变,达不到帮助学生纠错目的;另外一个方面,学生认识不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价值,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一些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差,私底下反复背诵和做习题,实际上并未将其内化。这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是主体,课堂中自主分析与交流合作少,以浅层学习为主,感悟不深刻,净化心灵和培养优秀品质作用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影响法治观念提升[1]。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取全面发展,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缺少生活化一面,就着教材讲解和分析,与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
2、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2.1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清楚,无论学生懂得多少道理,不践行则毫无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让其通过学习,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明确作为合格公民要具备哪些美德,并要如何去遵纪守法,同时还要让其具有践行自觉性,在这些影响下自我约束,纠正错误思想和行为。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学才具有意义,质量会提高,也能满足新课改以人为本要求,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增强教学与生活联系,把教材中需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或者掌握内容,融入到生活化案例中,以唤醒其经验,激发自主分析和探讨交流热情,在过程中获取正确认识,促进优秀品质、法治观念、正确三观形成。教学中避免按部就班,只运用教材中案例,而是应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时代发展贴合生活化案例[2],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加深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化作用,同时增强其践行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生活化可选择发生热门事件,现在初中生每天都会上网,会关注这些事件,以此作为话题让学生讨论可激发参与兴趣,也能使其在自主分析和探讨中,具有正确道德与法治觀念。比如课堂中引入公交车让座纠纷,或者是公交车行驶中乘客殴打司机,抢夺方向盘事件。学生观看视频,对于这些人行为会感到愤怒。教师提问:这些行为对吗?仅仅是道德方面问题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状况会怎么做?学生会积极发言,说出看法,最后总结出这不仅是道德缺失,已经危害公共安全,应当受到法律制裁。通过此类事件为学生敲响警钟,起到教导作用,防止其在生活中做出同样行为。
2.2教学方式多样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提高质量,应当首先保证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这是学好课程,在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基础。创新教学方式,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并增强趣味性,学生还会对这门课有期待,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期间会身心合一,真正领悟道德与法治内涵。课程教学影响力变强,达到净化心灵,培养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社会责任感形成。道德与法治课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使其在积极讨论中发展思维,明辨是非。教学还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亲身实践中获取感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同时做到懂法和守法。教学中提出讨论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组织辩论会,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3]。多给学生讨论机会,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合作讨论。每个学生思维不同,看法就会有差异,分享与讨论中互相促进,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另外,教学重视实践,在知识学习后布置实践作业,培养践行意识。
比如在学习到和法治有关内容,教师要求学生模拟庭审,自由选择扮演角色,有法官、律师、被告、原告等,使其理清事件原委,增强法治意识,并在守法同时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又比如涉及感恩内容,要求学生谈论得到别人帮助应当怎么回报。有些学生会提到感恩父母,不能让其只说不做,要求学生将所要为父母做事情写出来,一个星期后了解其执行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极为重要,一个人只有德才兼备,才具有社会适应性。故而,课程教学要通过各种手段,以及强化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交流、探究,参与中形成优秀品质与法治观念,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月娥. 新课改下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下), 2019, 000(004):194.
[2]廖乃懋.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 2017, 000(066):96-96.
[3]周雪琴.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 教育界(7期):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