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桂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然而计算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枯燥、抽象的算式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形,再在具体、形象的形中体会、理解、表达抽象的数,这样计算就变得生动、具体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起来了。在教学中,怎样利用数形结合,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开奶茶,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形结合,促进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一节有效的计算教学课,必须是学生理解了该计算的算理,掌握该计算的算法。芦咏莉博士说过:“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而计算教学中的算理的理解正是这许多东西中的一种,它是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只能让学生听得越来越糊涂;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摆一摆,或画一画、圈一圈等,才能把抽象的数与具体形象的图形沟通、联系在一起,“理”才能自然而然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才能真正地掌握计算方法。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例2时,在学生自学例题后,自主探索了“有56个胡萝卜,平均分给的4只小兔子,平均每只小兔子分到几个胡萝卜? ”学生们画出5捆小棒和6根小棒(即5个十和6个一)表示出56个萝卜,再用4个大圈表示4只小兔子;第一次分时,学生们把5捆小棒(即5个十)你一捆我一捆地分到4个大圈里,发现每个大圈得到1捆,也就是1个十,同时还发现这时还有1捆没有办法整捆地分;接着,学生们就把没有分的这1捆转化成10根,并把它们跟原来的6根小棒合在一起一共有16根(即16个一),就变成可以一根一根地分了;第二次分时,一根一根地分给每个大圈,每个大圈得到4根,也就是4个一;最后发现两次分得的结果合起来就是每只兔子所得的胡萝卜,1个十和4个一,就是14个。在分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在体会计算的顺序的过程,而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了十位上的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十位上的余数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所得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學生通过把抽象的“56÷4”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小棒图”,在具体地操作中,慢慢感悟计算的顺序,体会计算的道理;然后再借助形,帮助数(竖式)的形成;这种数与形的结合,使学生对计算的方法掌握得更扎实,对计算的算理理解得更透彻,从而使计算教学更加有效。
二、利用数形结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一旦学生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计算能力的获得以及提高,也是计算教学是否有效所要考虑的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得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从而提高计算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时,学生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4根小棒来计算9+4。在计算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一根一根地把全部的小棒数完;有的接着9根小棒往后数;有的接着4根小棒往后数;还有的学生从4根小棒中拿出1根给9凑成十,再加上3。这时我没有直接进行优化,而是让学生再继续摆小棒,算出9+5、9+8、9+3、9+7,在学生算的过程中,我提出:“在摆小棒中,怎样能最快地算出来?”从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与9凑十的方法,即摆得快,又算得快。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刚才摆的小棒图,并与算式进行对比,理解跟9凑成十的1从哪里来,接着还要加几?为什么?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简便的规律。
借助对图形的操作,让学生发现凑十的方法,再对比算式,掌握凑十的规律,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计算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
三、利用数形结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计算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计算正确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这也是一节计算教学课是否有效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在计算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呢?就是让学生借助一些形象、具体的“形”来表达自己在计算中的思考过程。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P46页“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在学生已经自学课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学案“一套书有13本,张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点子图:每行有13个点子表示一套有13本,一共有12行表示一共买了12套。学生们根据所提供的素材,通过圈一圈、写一写的方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以及思考的过程表示出来。在交流时,学生们都能结合自己圈的图以及所写的对应的算式进行汇报:我把12套书分成两部分,每份是6套,先算出1份是13×6=78,另一份也是78,就用78+78=156,所以13×12=156我是把12套书分成3部分,每份都是4套,先算出1份是13×4=52,再算出3份是52×3=156,所以13×12=156;我也是把12套书分成两部分,一份是10套,另一份是2套,先算出10套有多少本,用13×10=130,再算2套有多少本,用13×2=26,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12套的本数,用130+26=156,所以13×12=156。还有学生说:“老师,这办法还可以写成竖式。”我让一个学生在展示台下边指点子图和他写的竖式边汇报: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3得26,也就是先求2套书一共有26本,就是图上这两行的本数;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3得到13,因为这个1是表示1个十,得的13也是13个十,所以3要对着十位写,1要写在百位上,这一步是算出10套书一共有130本,也就是图上这10行的本数;最后把两次的乘积加起来,就得到12套书一共有156本。
学生借助形象的点子图,把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使整节课的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在计算教学中,以“形”助“数”,让计算的算理更清晰,算法更明了;以“形”助“数”,让计算中的一些规律更显现,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以“形”助“数”,让学生的思路表达得更清楚,数学思维更有逻辑性。总之,通过利用“数”与“形”的结合,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好地提高。正如华罗庚先生说的“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