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摘 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必学的内容,其学科性质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活动,通过科学、有效、有趣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面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让学生能够学会技术动作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何让学生会学才是教与学结合下的最佳价值追求。笔者认为,教学中要依据学情等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出发点和前进目标,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得到自我需要的成长。
【关键词】跳绳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告诉我们,体育学科的教学要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情感体验中促进其全面成长。特别是要求我们要积极关注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用最有效的方法或手段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得到提升或受益。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笔者总结梳理后发现,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存在差异性的波浪趋势。如何在差异性无法调控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学习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学生在每一次的练习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享受挑战和超越自我带来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种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分层教学最主要的原理就是将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兴趣、性格特点进行相似的分组区别,教师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匹配的练习形式或手段,充分调动组内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小组内的学习具有竞争性,达到人人想展示、能展示和会展示的最佳效果,在完成预设目标的过程中敢于向新的目标迈进,让课堂充满强大的生命力。
一、分層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如何落实课标的理念,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学习力、基本运动能力、运动习惯、性格特点等进行不同层次或区域的划分,再根据各层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相应的层级上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自我发展的信心。
(一)满足发展需要,重视学习体验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或选择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这也是落实课标重要理念的体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提出,体育教学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能。但是,笔者从十多年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总结发现,目前很多课堂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练习,不愿意去思考,对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只是应付完成,没有学习的快乐或动力等情况。另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属于“接受者”,只是简单、机械式学习,练习中没有一点激情,导致课程处于“平静的水面”。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学需要实时反思到底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还是师生共同的原因。只有找到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或改进,才能取得教学的最大效益。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来看,开展分层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大胆、主动地参与练习,在练习中挑战自我,感受运动所带来的最大快乐。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体验、去对比练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使学生有主动参与、乐于练习的积极心理,使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的魅力。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在强调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前提下,我们要考虑学生此阶段的身体发育等情况,要认识到身体差异性所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心理上加以引导,用最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他们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他们从“不会”到“学会”,从“学会”到“会学”,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和享受体育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享受学习乐趣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先天的遗传。因此,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原始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6~12周岁的年龄段,还未形成自觉的身体锻炼的习惯,但是他们身体素质发展的可塑性很强,需要他人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小学课堂教学这种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实施分层教学,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态、体能特征等进行基础摸底与分析归类,视具体的情况而定,避免一刀切的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的放矢。
本文就一年级并脚跳短绳的教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层级,针对每一个层级设置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有最低学习目标,有最高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目标使学生有积极向前的学习动力,不会因为目标太高而主动放弃。对于那些基本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给他们量身定制初级目标,只要能“跳起来”就行,让他们从心理上不抵触、不畏惧、不害怕。随着“跳起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再给他们提出技术动作的要求,以此提高他们跳绳的成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重复的跳绳中获得“跳起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巧用分层,激发学习力
(一)满足自我发展,实现适应分层
如何在并脚跳短绳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力,用怎样的实际操作去实践,是需要我们思考的。笔者通过勤观察的方式详细地了解了一年级学生的基本跳绳能力以及在跳绳方面的技术不足等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层级分组,并认真记录了他们的原始跳绳成绩,以此来对比教学,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后有充分的提高和收获。
一分钟跳短绳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内容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10月份开始就要进行第一次的测试并上报数据。根据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刚入学的他们还未完全适应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对小学体育学习的内容也较为陌生。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年级新生的跳绳较好地教学、测试,并按时上报数据等,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还要提高跳绳的成绩,这给一线的体育教师和一年级新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笔者针对教学现状,在组织一年级新生并脚跳短绳练习中,首先通过学生自由的跳绳练习来仔细观察学生的摇绳基础、跳绳速度、跳绳节奏以及身体的协调情况等。通过整体的评估与分析将学生合理安排在不同层级的学习梯度上,大致分为4个层级:动作轻松且连续完成30个以上的、连续完成10个以上的(动作基本协调)、间断完成2~3次的(动作不稳定、身体配合不太协调)、一个也不会跳的。只要各层级的学生能重复地多练习,就能很容易地达到当前层级的目标值。这种激发学生学习力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级的练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突出学生主体,实现分层递进
分层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给每一个层级的学生设定其所能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都应该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果所有的学习目标还是“大一统”的情况,那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另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做,根本不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标理念,那学生分层也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分组学情、教学内容,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递进发展。一年级并脚跳短绳教学中,针对不会并脚跳短绳组的学生时,我们制定的目标是跳绳基本动作的练习,从徒手的协调练习开始,只要能够完成徒手的连续动作就可以到上一个层级组去尝试有绳的练习。针对可以连续跳10个以上的学生组时,我们主要是纠正他们动作的熟练及动作轻松,采用辅助器械的办法让他们越跳越多。针对连续并脚跳短绳达到30个以上的学生组时,我们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提高定时跳、定位跳、PK跳的成绩,提高跳绳的速度和增强体能。也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跳绳方法,提高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并脚跳短绳时更加有方向、更加有挑战的积极性、更有活力,让课堂学习充满欢声笑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分层教学是合适的,但是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着重从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教学评价构建等多方面开展有效的分层预设,不断探索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