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珊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以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特色活动、班级生活、研学旅行、学生评价、心理团辅等不同层面来聚焦学生整体及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积极心理品质 德育途径
“德育为先”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与追求,这也凸显了德育在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否认的是,德行培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应该反思的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出现了什么问题?当前,德育工作实质上是泛化了内容和基本目标,学校德育成了“百纳箱”,凡是被各级、各部门或各系统认为重要的都被纳入学校德育的范畴。所以,学校德育活动成为行政活动取向的实践场域,学生没有成为实质的教育主体,泛化的德育概念不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整体的教育构建,德育工作走向随性和无效,这正是当前学校德育内在紧张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德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多元价值,从社会需要或形式需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资源。基于核心素养概念所提倡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心理所强调的挖掘学生心理优势,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我们要以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多元发展来重构学生的学校生活,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以德育为主要落实途径,探寻出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可行的德育路径。
一、优化德育活动,培育积极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德育除了指向学生的道德发展,也要指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感恩、求知力、领导力、合作力、创造力、洞察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入手,将其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优化德育活动。
(一)“三礼”教育,培育感恩、求知力
“三礼”即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开笔礼,通过庄重的仪式让学生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学习的开始,是走向成才的起点,以此激励学生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在学生人生的启蒙阶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成长礼,也叫“成童礼”,来源于周礼。每年可在中国传统感恩节这天为学生举办十岁成长礼,宣告进入少年时代。成长路上有父母的辛勤养育,有师长陪伴学习,在被爱的同时,也要学习付出爱。因此,成长礼上通过“了知孝义,孝悌诚敬”“少年习礼,立志报恩”等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要懂得感恩立志。
毕业礼,是在学生六年小学生活结束后举办的重要仪式。可以先在班会课上开展毕业礼特别策划活动,通过时空信箱,让学生书写“致毕业的一封信”“梦想计划书”等,封存后在毕业典礼那天开启,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教育学生立足今天,脚踏实地做好规划,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二)岗位建设,提升合作力、领导力
班级的“小岗位”建设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经历和独特的工作体验。根据班级不同需要,班主任设置不同的班级服务岗位或班级服务小队。在班级中明确职责要求,不仅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是对班级全体学生的行为要求。班干部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友好沟通、互帮互助。在阶段性的轮岗中,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体验,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加深认识,同时对别人的管理能更合理去看待、配合。每个人都是班级的领导者,同时又是集体中的合作者,整体协调,团结合作。
因此,在班级设立管理小岗位,一方面能满足班级的需要,让班级生活更加规范,事事有人做;另一方面能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班级中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升与人合作的能力与领导力。
(三)特色课程,激发创造力、洞察力
给你一张A4纸,你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能否将它挖一个洞,圈住一辆三轮车?或是将它立起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近年来,头脑奥林匹克、人工智能等课程走进校园,并成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特色社团。
这些课程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动手、动脑与团队合作中体验着快乐和收获,感受到知识的神奇与伟大。还可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举行擂台赛,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总之,学生通过特色课程的长期训练,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被问题表面所迷惑或限定,能够打开思维,多角度地剖析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洞察力,让他们敢于探索、善于创新。
二、構建多元途径,提升核心素养
褚宏启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当前,核心素养被置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多元的德育工作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班级生活,创新特色活动
班级是学校德育活动最基本的依托,可充分把班级德育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各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生活中展开贴近学生日常或更具有专题性质的教育活动。比如,以提升“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沐浴书香,向阳花开”班级读书会活动;以提升“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助残爱心义卖活动。各班积极挖掘班级教育资源,探索实践育人创新特色做法,构建班级与家庭相衔接的实践育人机制。
(二)研学旅行,体验行走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这些都是研学的真正含义。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不断拓展学识,在更为广阔的世界里,体验探究、培养能力,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要积极策划校本研学活动,拓展课堂外延,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学生教育中的融合作用,打造研学平台,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研中思、在研中学、在研中创。如:寒假期间可开展“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寒假深入生活,走街串巷,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践过程;也可根据本地特色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如规划闽南文化、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等“综合实践+主题教育研学”课程方案,把课程精心安排进每一个研学实践环节,落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核心素养。
(三)团辅活动,培育阳光少年
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定期组织团辅活动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升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在团辅活动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年段为单位开展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互协作和自我表达的机会。活动过程中的互相协作与支持,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可招募小组团体并定期开展团辅活动,这样的同质团体比较容易产生内聚力。小组团体历程可持续一学年,以更深入地开展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更具针对性。
(四)智慧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未关注个体差异,缺乏综合评价。所以,转变评价理念,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五育并举,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培养,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对此,可将学生评价制度与“智慧校园”紧密融合,积极构建“智能型”学生评价模式。如设立智慧校园的电子班牌,利用电子班牌将评价可视化、可操作化,将评价的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形象直观、活泼有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同时,应重视多元化的评价,提倡发展性评价,如请家长参与评价并给予支持,让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突出表现提出申请,具体可从做家务、尊老爱幼、自觉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申请。总之,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评的方式,能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了解当前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从提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切入点,通过优化德育活动,构建多元途径,有助于学校对德育工作进行整体的重构,提出变革的方向与路径,真正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寻出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可行的德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