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英语作为在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起到大作用的一门学科,值得广大师生积极重视起来,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英语学习需要在小学奠基。英语学习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认识字母或者简单的文字输出,还需要通过对不同文本的分析,以达到思想品质的渗透并运用语言能力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学生如何进行深度学习以及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刘欣,江苏省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
深度学习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学习方式,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整体教学则是在单元整体目标内安排整体内容,形成完整的主题,以达到整个单元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在深度学习和整体教学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产生自我理解,以进行知识的架构;并通过自己主动学习,形成情境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以这样的方式,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方面的变革,改变学生落后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到深层的转变,建设“自主、活泼、高效”的课堂。
一、紧扣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深意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为例,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分别对应不同的独立主题,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对于交互情境的构建也具有积极作用,其问题在于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例如, Unit4主要学习的是道路安全的知识,而相邻的两个单元又没有任何关于道路安全的知识,可以说,两个相邻单元的内容相差千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的处理,做到整合优化,突出对教材的整体感悟,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感受以及理解英语知识,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此外,还要注意对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有整体的认知,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
(一)了解教学目标,明晰教学需求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Unit 4“Road safety”为例进行阐述。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
熟练掌握单元内功能话题,如红绿灯、停下与行走等;
情态动词must和其否定形式mustn't的用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过马路的安全意识。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这个单元中最为重要的句型有“How can you cross the road safety?/You must...”,教学难点主要是与问路相关的动词的用法,促使学生可以正确使用相关动词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利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单元教学目标体现相关的整体性。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主动归纳相关的名词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学习这个单元除了上述几个教学目标之外,还需要构建教学情景,鼓励学生进行对话练习,通过模拟在马路上行走的场景,帮助学生训练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掌握教学内容。
(二)分布达成目标,递进学习
教学这个单元的了解需要三个课时,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单元的总目标分解到各课时目标当中,这样不僅有利于达到目标,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一课时:教师阅读课本内容,翻译文章内容,并逐步扩展和渗透相关知识,例如行车不规范造成的安全事故等。
第二课时: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置情景,模拟学生A要前往自己的外公外婆家,要经过红绿灯路口,此时亮起红灯,询问学生是否应该经过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经过等,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
第三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讲述正确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告知学生要积极行动起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在总体框架确定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再构课时话题,寻求延伸支点
小学英语教材以单元来划分,单元之内又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不同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主题,可以合理科学地划分单元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小学英语单元式教学需要对整个小学课程各个单元有一定的统筹安排,依照相关的编写系统和编写方式,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相关的把握,使整个教学内容都能够连贯和统筹起来,满足整体的安排,实现多元化和统一化。
(一)再构课时话题,凸显板块功能
小学英语教材以单元来划分,单元又分成不同板块。教材的每个板块都有它独特的功能,比如词汇教学放在story time板块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相关的词汇,并且能够对词汇的音、形、义有准确的了解,从而对未来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对话教学(Fun time)是通过两人进行语言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情境的模仿中对学习有更深的了解,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句型融入真实的情境对话当中;语音教学(Sound time)是通过听、辨音等不同形式,总结字母组合在不同的单词或者句子中的发音规律,通过读写和故事教学的方式,开展综合性训练。
(二)寻求延伸支点,拓宽教学资源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基于个人理解进行知识的架构,创设真实的情境,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向讲得少讲得精,更多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自主攀登学习高峰。为了使各板块更为优化,教师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拓宽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look at the elephant”,学生回答“It has a long nose”。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教师作为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具体特征以及应该如何去描述动物的具体特征。对教材的挖掘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开放性话题,让学生尽自己的能力表述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基于教材板块的有效拓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收集大量的课外信息,找到动物名称之间的联系并且形成活泼有趣的chant,形式多样的语音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动物名称。还可以用有趣的绘本故事进行拓展,比如国外的畅销漫画书《你怎么这么好看》,让学生更有兴趣。
三、问题情境导向,形成知识迁移
为了深度学习得以实现,教师应该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浅度学习中体会到深层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和反思,从而形成对自己有效、对未来有用的学习途径。教师将需要掌握和传授的知识点作为设计内容,根据英语教学情况和教学设计目标,从根本上掌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进一步与学生分析沟通相关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上也应该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进行分析和教学,不然会影响到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问题情境导向,产生内驱力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3~6年级的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小学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对英语学习还保留着原始的兴趣,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自控能力相对而言更强,但是注意力也容易更加分散,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对英语产生厌烦感。在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已经趋于理性化,会担心出错而谨慎发言,在这种情况之下,需要根据六年级学生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问题和情境导向,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内驱力,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主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新颖而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主要内容是寻找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前,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Magic Box,让学生将各自的物品放到盒子中,课堂上以“Find Out The Owner”学生活动为依托,采取问题驱动策略,通过对相关句型、句式或者单词加以运用,比如“Is this your coat?”“Whose dress is this?”“Whose gloves are these?”,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对具体词句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加强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达成知识迁移,形成学习途径
知识迁移主要是通过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产生对另一个学习科目或者另一个相对单元内容的联系,然后对关联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创设新的语境,促成生活实际运用。
比如,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其主题在于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可以延伸出穿衣的相关知识。
我们可以将话题关联到体育课。在课前就用自由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想象在体育课上会穿什么或者别人穿了什么,达到扩展教学的目的,具体内容可如下:
T:Do you like PE classe? What do you want to wear or what can you wear in PE class?
S1:I want to wear T-shirts and pants,and I believe the teacher will let us to wear them.
S2:I think in PE class we can wear T-shirt and comfortable clothes, but we can't wear dress or skirt,because it is so dangerous for us.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情境教学与深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形成知识迁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课本知识,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更多不同的内容。
四、善用知识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导图,也就是构建思维导图,就通过图片和文字将知识内容以最清晰的形式得以表现,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概念整合能够使大脑得到充分的开发,也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是课前教师主动提供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还是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而自主建立思维导图,都是有助于学生对于整个单元的把握或者对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这个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Where will you g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What will you do there?
首先,通过提问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他们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框架。之后,在课上再进行统一的问答教学。通过对话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将预习时习得的词汇和句型加以运用。这种方法会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要好很多,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将不同的听说读写内容结合起来,使英语整体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虽然是一种高质量学习方式,可能会与现代的传统式教学相悖。但是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将实际应用中的场景融入教学当中。寓实际于课堂,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把握整体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注重各个课时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老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乐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让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惠萍.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新智慧,2020(19):68,70.
[2]王学鹏.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合写作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7):43-45.
[3]张晓玲.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4-5.
[4]张东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5):193.
399750058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