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王洪新 梁仁青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历继续教育的变革,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迅速兴起,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基于信息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对传统的继续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1969年,英国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开放性大学;1996年,美国提出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行动纲领,并在1998年首次通过高等教育法修正案,使远程教育有了法律的保障[1]。欧美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分互认、学位等值制度,便于各类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在校际、系际和学习方式之间自由切换、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网络教育迅速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引领传统的继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行业迅速向信息化的方向演进。
网络教育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我国的继续教育是在历经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发展阶段之后,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发展而来[3]。1998年开启高校网络教育之旅,与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迅速组成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三驾马车”。网络教育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同时带动和引领传统的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逐步走向信息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也逐步把继续教育融合推向前台[4]。但实验难以落实、线上学习相对低效、监督监控薄弱等诸多原因导致网络教育在2021年急流勇退,不过其推动继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走向信息化的作用仍然在不断发酵。
我国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主要由各具特点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构成,是推动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建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表1)
表1 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的特点
成人高考优势在于线下学习的时效性,自学考试在于考试考核的严格化,网络教育在于服务的信息化。三类教育方式各具特色、优点突出、缺点明显,迫切需要整合出一种兼具各方优点的、更为科学的学习方式,扛起继续教育的历史重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教育已经虽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进程愈演愈烈,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网络教育与时俱进的支持服务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继续教育信息化日趋凸显,时代呼吁基于信息化并汇聚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优点于一身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浮出水面。
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历继续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顶层设计、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也对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诉求。2016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启动质量工程。十九大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总体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远景规划[5][6]。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旨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家的宏观框架内,突出品牌专业特色,推动优势资源共享,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7][8]。二十大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准确把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脉搏,确保办学质量,江南大学创新发展、率先垂范,并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成人教育网络化、“三教融合”和混合式学习调研。调研面向授课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用人单位,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25个专业,旨在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寻找前进策略。
1.在线调研500名继续教育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业年限主要集中在2—10年,队伍相对稳定且充满创新活力,合理的梯队和工作熟练度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稳定的师资保障。(详见图1)
图1 教师从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年限和熟悉程度
2.通过调研,教师普遍对混合式学习的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学生考核、过程监控和制度建设非常支持,并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详见图2)
图2 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满意度
3.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并对信息化进程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感到满意。(详见图3)
图3 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置、学习效果、立德树人和信息化的认识
4.大部分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能满足在职人员增长知识和提升素质的硬性刚需,“教与学”手段信息化将成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主流,混合式学习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详见图4)
图4 教师对混合式学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的总体认识
对于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多数教师给出了网络化的建设性意见,希望准确把握办学定位、把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学课件的周期性迭代更新,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和人才培养管理;加快信息化步伐,大力推广多端学习和推进学分互认;提高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远程与线下联合授课,机考与线下结合考核;继续加大智慧远程教育建设,完善平台功能,简化登录流程,服务更全面、更稳定、更便捷;加强过程监控,统计学生登录次数和累计有效学习时长,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结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入学成教化、过程网络化、考试自考化是有效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的未来举措。
1.1650份《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是高校丰富的优质资源共享和个性化交互式学习得以实现。(详见图5)
图5 学生选择混合式学习的原因
2.经过详细统计和具体分析,学生平均每周登录学习平台2—3次,每次学习时长1—2小时,学习平台熟悉度和利用率较高,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详见图6)
图6 学生对线上平台熟悉度和大作业、阶段考试完成情况
3.93%的学生对学制、修业年限和毕业条件熟悉或非常熟悉,说明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学习克服了时空局限,供给侧支持服务比较到位。(详见图 7)
图7 学生对学制、修业年限和毕业条件的熟悉度
4.通过主办高校的不懈努力,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学习信息化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考核方式比较满意,充分了解“学分互认”政策,为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和考核铺平了道路。(详见图8)
图8 学生对线上课程安排、课程考核方式和“学分互认”满意度
5.85%的学生关注了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微信、QQ、手机短信和APP等移动客户端接收通知、学习课程、在线作业、完成考核,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学习供给侧与需求侧无缝对接。(详见图9)
图9 学生对移动客户端的使用
6.87%以上的学生认为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线上学习为主导的混合式学习更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学习效率更高。(详见图10)
图10 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的总体认识
通过调研,大多数学生希望继续教育深入融合,优点汇聚的混合式学习更有利于继续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混合式学习94%以上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给出了优秀的评价,这充分肯定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详见图11)
图11 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评价
2.用人单位对混合式学习99%以上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给出了良好以上的评价。(详见图12)
图12 用人单位对学生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评价
3.用人单位对混合式学习99%以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工作业绩和创新能力给出了良好以上的评价。(详见图13)
图13 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工作业绩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4.通过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混合式学习的专业开设、人才培养和整体的满意度非常高。(详见图14)
图14 用人单位对混合式学习专业开设、人才培养和整体的满意度
5.用人单位给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详见图15)
图15 用人单位对混合式学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研,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增进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通过全面调研和深入了解国内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基于网络教育信息化的混合式学习优势凸显,更加契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顶层设计。
1.教师关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深度融合、资源共享等特性;学生关注学习的便利性和实效性;用人单位关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和人才质量。质量提升、效率提高和创新发展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2.混合式学习整合成人高考的入学管理、线下教学和实验兑现,整合自学考试的考试考核,整合网络教育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使顶层设计、教师建言、学生需求和市场导向得以实现,是有效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的可行性未来举措。(详见图16)
图16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型
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融入前瞻的教育理念、吸纳前驱的支持服务以及采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特质。推进嵌入式教学深度融合,尝试混合式学习优势叠加,力避资源浪费,兑现资源共享,提升育人层级。
4.虽然激进的革命性导致实验现实兑现和线下教学高效性难以监控的问题仍然无法回避,但基于信息化的线上教学仍然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影响下大显身手,网络教育创新发展的支持服务仍然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5.混合式学习实施“面授+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主干课程(学位课程)面授(或直播课)的方式,线上与线下并举,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并进,多措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举措。
6.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确保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