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日芳
摘 要: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围绕着环境、城市生活、交通发展等方面进行,而这些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开展生活化教育教学也是目前初中地理教育工作的趋势。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以此来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渗入生活元素的教学策略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元素;初中地理教学
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单调、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需要,地理老师们必须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加以探究创新,以满足最新课程标准体系的施行需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不但可以让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使用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在新课改和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对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在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地理老师们必须从课堂方式上加以探究和革新。生活化课堂作为对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革新的有效尝试,能够使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习得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的策略
(一)教材语言生活化,以增强基础知识理解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指导。但就现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教材内容编排分析:为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课程中所包含多种多样的内容,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大有裨益,但也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而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所以,为了可以更好地契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注意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优化,适当的增加生活元素,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心理认知。
老师对教材的调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修改,修改课程教材中的与现实生活不相符的那一部分,對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知识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第二,添加,添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尤其是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第三,删除,删除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地理知识和内容,以便于推动课堂教学的进度。第四,编排,这就需要老师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从以上的四个方面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给与初中学生更好的教学引导。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讲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对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以期引导学生积极发问质疑,自主反思。知识和生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这就好比是汤和盐,唯有将两者以恰当的比例融合,才能够调出好口味。所以,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应该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这样才能更好的内化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一内容时,老师完全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出发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认识到影响气候变化的要素有哪些。这就是一种生活化的开启课堂教学的方法。
(三)勾勒生活画面,活化地理课堂
相对于无声的课程教材来说,人们的现实生活是立体丰富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勾勒出生活的场景和画面,给学生提供相对生动的探究平台,从而营造更宽广的地理教学空间,使学生体验地理和生活同在的快乐,并体验地理知识的魅力。
如,在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我们可以由学生自告奋勇出两组“表演嘉宾”,一组学生为同学们演绎北方地区的生活场景:马拉大车,溜冰,堆雪人,喝着胡辣汤或吆喝着"馒头,好吃的满头",有人表演练腿功……一组学生表演南方的生活场景:划船,游泳,吆喝"卖烧肉粽咯",还有人表演"拳法"。在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角色扮演中,老师带领大家更身临其境的分析比较自然环境对北方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习题设计生活化,感知地理魅力
课后练习在学习中起到的是积累经验和拓展学习的作用,不过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少老师都热衷于采用题海战术,这其实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对地理学习产生某种抵触心理。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方式,我们要在习题训练中增加更多的生活元素,使学生感受到现代地理教学的魅力所在。
如,当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化的习题,那就是“毛主席在《七律送瘟神》中提到‘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是不是具有科学依据?要是有,如何对其作出科学解释呢?”这是一个融入了日常生活元素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学生颇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在对老师的提问思考中,联系到了在地球的运动过程中,分为自转与公转两种形式。由于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所以"坐地日行八万里"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是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教学的魅力所在。
(五)让地理回归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加生活元素,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关键的是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对具体事例的探究中认识到生活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以便老师指导孩子们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去服务于实际生活,这就是对当前教育改革实质上的推动。
在这里,我们仍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为例,当学生们学习完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地球永不停歇的运行究竟影响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呢?而人们又怎样运用地球的运动特点来服务于生活中呢?”在这时,有同学提出人们在盖房子时最好是坐北朝南,因为这样可以最好的利用到太阳的照射功能,不仅有利于采光,而且还为了避风。这不就是地理知识真正回归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么?孩子们只有真实的、切身的体会到了地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才可以学到用地理知识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结语
从根本上来讲,地理学科中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只是经过理性的思维加工后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人文性质。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能够主动的创建生活化的课堂。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农志强. 生活元素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整合探究[J]. 2021.
[2]谢书平.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的策略探寻[J]. 2020.
[3]王晓梅.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的策略探寻[J]. 科学咨询, 2020(34):1.
[4]叶雪丽.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有效性策略[J]. 求知导刊, 20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