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育与熏陶就成为重要的对策与方向。面对童心烂漫的小学生,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对于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玩乐中激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就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主要学科,但是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则成为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术之美,让学生得到愉悦的审美感受,真正达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的教学目的。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美术兴趣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调整教与学的地位和角色,通过语言交流、活动参与、情感沟通等方式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在友好互动的氛围中放下戒备心理,从而对美学学习才能更加轻松、高效。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以生活节日为主题的美术讲授时,不同的节日具有不同的文化形式,而且节日的氛围也不尽相同,比如傣族的泼水节:欢乐、热闹;清明节:哀伤,凄清;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而不同的节日氛围又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和烘托。比如,有的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就可以借用冷色调的颜料描绘清明时节“春雨纷纷,寄托哀思”的场景,而有的同学则可以用搜集到的色彩艳丽的包装纸制作花灯,以表示自己对元宵佳节的憧憬和喜爱。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图片、音乐或者视频片段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不同的节日氛围和场景,进而带领学生准确感受到生活中节日的特点,在浓厚的兴趣引导下,将对节日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这样的美术作品才更加有灵魂和特色。
二、开展美术活动,培养美术兴趣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对具体客观的事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此为方法,通过创设类型丰富的美术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种形式多样的美术主题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因此,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有效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运用在“班级美术创设主题活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美术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构思对活动内容进行策划和设计,或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活动主题进行创设。比如,在对班级标志进行创设时,班级标志设计时要富有新意和独特特性,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班级的文化和团结的氛围。学生在设计时,教师可以先给同学展示一些其他具有鲜明特点和艺术参考价值的标志,为学生讲解其设计的特点和灵感创作的来源以及想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认知与对班级的期望,创设富有个性化的标志。在这样的独特创设活动中,既能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有利于凝聚班内学生的团结之情。
三、有效联系生活,增进美术兴趣
只有与生活进行贴合,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才能反映出当今时代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也才能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运用在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当中。比如,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进行观察和描绘时,或者对自己喜爱的家庭宠物和动物进行素描时,或者对家人和朋友进行人物简画时,教师都可以先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其对人物和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学会从不同时间和角度进行观察和了解,然后要求学生以线描、色彩绘画等方式画出自己眼中的建筑布局图、人物神态图和动物花鸟图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观察和了解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够在以生活化的视角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创作兴趣。
四、完善评价机制,引导美术兴趣
美术作为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作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个人对外界事物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个性化观点和见解的重要艺术学科,在个性化发展的当下,每个学生都在内心世界深藏着一颗创作的心,而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美术作品能够赢得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以此为契机,着重完善教育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予以肯定和修改,在不断提升美术创作自信心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剪纸艺术”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之后,便可以引導学生对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剪纸创作,当学生创作完成后,请班内同学进行展示和分享。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自己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构思和灵感来源、在剪纸过程中掌握了哪些技巧、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还可以在哪方面继续提高等等。其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和传阅,要求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要对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提升的部分都做出明确的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同学的创作作品进行点评,并以激励式的评价方式为主,对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对其中的不足之处配合表扬的方式恰当地提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不断创作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对美术作品创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素养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需要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但是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要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层次为基础,从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因素影响下,引导学生在玩乐中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培养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罗雳华.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35):221.
[2]徐芬芳.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