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文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215)
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遍布了各个领域,而教育领域的应用相对比较慢.传统的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学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的,对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随着疫情的影响,各级学校都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活动,因此使得教育活动获得了新的发展途径,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互联网对于未来社会生活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育为出发点,研究与“互联网+”的融合,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社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和虚拟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也给教育和学习带来了新的发展与创新的契机.
从宏观上看,“互联网+”教育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还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对教学活动的限制,从而使随时随地学习变成可能.“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智能技术的结合,因此可以为学生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量、新颖程度以及可操作性上的优势给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也引发了各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开始共同研究新型的符合中国发展背景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从微观上看,“互联网+”教育推动了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变化.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困境与风险.因此,教师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对两者的融合进行研究和实践,从而实现教育水平的提升.
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从传统到WEB 1.0 的面对面教育,再到WEB 2.0 的互联网环境,使得教育模式和学习的方式更具有个性化和智能化,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活动中不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思维培养不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缺失等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当前对于“互联网+”教育融合的研究主要是从模式构建、探究探讨、教学改革探索、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展开的.
(1)模式构建方面.在模式构建方面,夏仕武提出了传统实体课堂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缺乏动力、综合素质培养不全面等问题.廖淑梅则是从资源开发、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学习评价以及总结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提出了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王晓林研究了“互联网+随机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了论证.
(2)探究探讨方面.何孟杰针对课堂教学数据失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管理系统.刘俊等人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了“互联网+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弥补了教学模式上的不足.
(3)教学改革探索方面.崔志珏提出了“互联网+”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包括课堂主体多元共治、教学载体多样共存以及课堂时空多点颠覆三个方面.刘骏飞针对“互联网+”提出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模式,从而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来结合当前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
(4)机遇和挑占方面.毕冉指出了“互联网+”教育可以通过对教育时间和空间的扩展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数据管理、信息采集以及分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阮家泉提出了智能手机等终端网络设备给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给传统课堂的思路创新和模式改革提供了资源.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是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阶段,因此需要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和改革,从而提升我国教育水平.
互联网是新兴事物.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相对单一性和局限性,互联网无疑是更具有吸引力的.互联网的新颖的方式和丰富的展现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视频教育、游戏教学、VR 仿真教学以及其他诸如创造性的编程教学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即可以使小学生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学习,还可以通过对难点的相关资源的检索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的课堂教授和教具的配合来完成的.尤其教师的创造力的限制以及教具制作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而采用互联网技术以及资源,教师可以获得视频、听觉以及试验性教学的综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游戏或者实验中获得数学知识和训练,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营造学习的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课堂教学情境教育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资源的利用,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动画、音效、图片、在线游戏互动等形式来更加轻松地营造情境,从而使情境教学更加丰富,也有效减少了教案的设计和准备的压力.
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利用教案模版,将课程的内容进行编写,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荐的素材来丰富教案的内容,从而将节省出来的时间充分利用到教学过程的观察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工作中,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容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诸如电子白板、教学课程课件、教学视频以及模拟练习教程等资源的利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并不需要等待教师写好板书或者分发学习资料.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阶段性学习任务达成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双赢.
互联网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资源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全球的资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了集中,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类能够更快地获得和应用资源.而教育资源同样是属于资源当中的一种,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可以扩大教学资源,并使教学过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虽然并不大,但是能够更快地获得教学所需要的资源,这无疑是对教学活动的重大支持.
教学资源的融合方面,包括了通信资源的提供.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音视频资源进行直接交流,从而提升沟通效率.在教学案例的提供方面,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章节的教学时,可以迅速通过学生的提问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金字塔”“交通指标牌”“雪山”和“灯罩”等实物的照片,并与教学内容进行比对,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进行“年、月、日”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三大天体运动的网络动画资源来展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太阳中心说的自然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反思.
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观的重要形式.而“互联网+”可以通过技术提供的方式使其与数学课堂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记忆.如教师在对“射线”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通过射线动态仿真的方式,将射线的特性非常形象地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将射线基于原点向某一方向无限延伸的动态深深地刻画在脑海当中.此外,教师在对“距离”应用题进行讲解时,采用动态模型的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操作动画模型的方式来了解距离计算的过程.以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模型的演示,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反思,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当然,该方式在进行“面积计算”课程教学时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互联网+”与教学方式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生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通过小学数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小学生通过获得授权的账号来登录教学库,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可以解锁更多的课程与相关的扩展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培养小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从而引导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用自我检索的资料和内容,来提出自己的分享主题,从而获得大家的鼓励与支持.这是精神激励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在不限定主题的情况下,小学生必须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内容并通过主动搜索资料和活动前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从而获得成就感,提升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教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构建利于交流的渠道.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先掌握互联网的相关技能并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从而循序渐进地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来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提供支持.教师需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激发学习的氛围,二是科学的导入互联网资源,三是充分与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课程讲解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认识圆的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必须了解圆心、半径、直径以及画圆的各种方法,从而使学生充分认知圆的特性.教师再借助互联网资源找到关于各大知识点的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和练习,结合动画、教学模型、在线练习和评价工具的使用,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授课内容的创新一直是教育活动的难题.教师创新的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如何能够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创新授课内容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玩”的天性,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鼓励式教学来配合授课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说创新授课内容可以从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开始,从而便于引导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垂线与平行线”课程为例,教师在借助互联网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依据这些图形特征,在教学模型中进行选择和组合,并结合距离测量、面积测量以及角的画法相关知识进行动态的展示,最后形成与之相近的画面.比如学生组合了一个平行线,那么画面中出现了一条无限长的火箭飞行轨迹;当学生组合成了一个三角形时,则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晾衣架、一顶草帽等,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而又形象.教师可以通过扩展的方式,将授课内容与距离计算、面积计算等内容进行结合,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
在针对小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循序渐进地传递给学生,并使其高效掌握,是教育活动的一大难题.所谓的高效,并不是小学生觉得快,而是需要依据个体的不同阶段以及知识储备的前提进行科学的教学,也就是说是以小学生个体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获得相应的指导,教师通过互联网工具对多类型课程的过程数据采集与课程分析模型进行比对,可以对学生个体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再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进行验证,从而找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状态.教师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化和形象化,即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又可以提供给教师一定的授课意见,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体化教育目标.如在进行“简易方程”课程的教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调研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在线调研,从而通过简短的时间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水平,从而选择相应难度的知识的教学.这种方式远比个体的提问来得更科学和高效,还可以兼顾全体学生的状态,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互联网+”的资源性以及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可以为小学生数学教学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从本次研究“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中可以得出,有效的融合可以增大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运用“互联网+”创新授课内容、使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形象化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