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俊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教育辅导站西滩小学,甘肃 天祝 733206)
随着新一轮小学数学新课改,多元教学模式出现了大规模的发展.情境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符合小学生的强烈的形象思维特点,有利于学生从情境模型中了解问题.情境教学能将数学的具体问题和抽象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一种客观手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将情境教学与数学的主题内容相结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建立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剖析和论述,旨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引入或设置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实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情境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堂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选择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情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2.适合度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教学,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环境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适应.如果教师所创造的情境超过了小学生的理解范畴,那么,它就会丧失其教学的价值.
3.核心性
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而“情境”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要把数学知识点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数学的要点.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把握好情境的“度”,避免学生过多地陷入故事情节中.
首先,应遵循教学目的.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其目的是更好地开展数学教育.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必须遵循数学教学宗旨,并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初期,对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所创造的情境要与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熟悉,使他们能够在情境中举一反三,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应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正确识别,不含歧义地进行思考.再次,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要简明扼要,即把生活中某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之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发展程度相适应,以达到对学生的启发.最后,要保持问题意识.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解题的过程,教师要把数学问题融入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使他们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数学认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应该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探究问题所在,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运用学生已知的内容和素材,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但由于学生认知、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出现了许多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对新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对新的东西的领悟能力差,对新的数学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这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的困难和不确定,从而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有的教师把情境教学运用得很极端,即无论主次如何,都要把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过分强调情境教学的形式.但是,如果教师经常使用情境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抗拒,从而使情境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在教学实践和思考过程中,对“教育”的理性认识与主观需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尊重、爱护、关心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根据所学提出问题,并将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但现实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即使他们意识到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教学重心还是放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上.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并没有提问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仍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质疑与反思,这与新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教师的数学学科素养
许多数学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都是随机的、没有事先设定好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热情也不高.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教学,首先要有系统的、完整的数学知识,并能根据这些知识预先设定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提问;其次能够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取得一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者与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却是全身心投入到听讲、课堂练习、做作业等方面,没有多少时间来考虑在学习中应该提出哪些问题.许多学生都会觉得发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也缺少发问的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学校采用的是以分数来评判学生,这样的评估方式让学生忙着应付考试,而学校对教师的评估也是以学生的成绩表现为依据的.而问题的提出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反映了他们的新的观点和看法.在学生的提问中,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答案的多样性而不是单一的答案,而笔试则不一样,大多数的数学答案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学生的测验中缺少了问题的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发问.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意识和问题能力都比较薄弱.
问题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遵循的“线索”.纵观整个数学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特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数学的重要理论,都是通过对特定问题的研究而得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学不能脱离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点.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弱,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教师可以从数学问题中提取知识,引导他们进行认知,给他们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在过程中给予他们思路上的正确引导,让他们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要重视对数学问题的分类和对同一类数学问题、特征和解决方法的整理,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数学类别来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教师要重视问题间的联系,并建立问题的连贯模型,让学生可以用单元问题串来系统地学习该单元的数学知识,从而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数学思考空间和一套完整的数学认知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比如,在课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式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比如,“王婆婆希望用12 米的栅栏,把围墙围起来,想把花园围得更大,那我们应该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接下来,教师解释了正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90 度,四个边都是一样的.”教师在讲解了这个知识之后,向学生解释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明白长方形的面积是S=长×宽,而正方形的面积则是由边长的平方来表示的.在讲解了基本的计算公式后,教师让学生将其引入情境问题,并从中找出最适合的答案.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自己动手运算,进行对比.在多次试验之后,学生可以轻易地得出结论:18 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是最好的选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设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为了使情境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互动的情境,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这个情境中来,并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性的指导.比如,在“100 以内的加减法”中,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说出两个数字,让他们把数字加到一起.比如,一个学生说47,另一个说28,两个数字相加,就是47+28.首先,我们可以把47 看作40+7,把28 看作20+8;其次,让四名学生分别代表40、7、2 和8,并进行组合,得出40+20=60,8+7=15,最后,把60 和15 相加,得到75.最后,让学生归纳出二位数字和二位数字的运算方式,并结合一些习题,进行巩固.在这个个案中,教师首先用有趣的情境和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教学方法和方向的持续指导,使他们逐渐掌握问题的解题技巧,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数学知识较抽象,教师仅靠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实践情境”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数学教具,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通过动手重组、加工数学教具来认识数学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加强对数学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工具,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和他们所学的知识有关的教具,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数学的概念、公式、原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数学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优越性,并用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通过活学活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日常的数学问题,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学习欲望.比如,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创造以下的情境:“目前,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各类资料该如何统计?”首先,教师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口普查开始,接着向他们解释统计相关的知识.例如:“条形图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的数量,它可以根据条形图的高度来进行比较;而折线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饼状图可以显示出所占的比例.”在讲解完毕后,教师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资料,让他们认真地观察、分析,并指出其分布和处理的效果.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料的处理,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表的优势,灵活地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式,把一些看不懂的资料直接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建立评估系统,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制订教学方案.建立数学评估系统的方法有三个层次:学生自我评估、生生互评和教师评鉴.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能力等进行评估,使评估过程更加真实、客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还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评估模型,使其按一定的次序进行评估,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完整性.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有: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的优点和缺点.在生生互评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进行评估.这样的互评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怎样的,和自己的认识相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内容,建立一个评估情境,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同时保证了学生在评估中的全面素质.其次,在评估结束后,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组,针对不同的组别制订教学方案:学优生组,可以为这一组的同学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考;而中等生组,则针对这一组的学生制订了基本的课程,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拓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情境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加强学生的代入感,使他们在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的真谛.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性,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逐步建立数学认知系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