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学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互联网+”工作的推进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互联网+”教育是其中一种探索方向,即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一样的教学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带给教育事业的优势资源.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在国外许多高校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如MOOC教育平台的应用.国内对“互联网+”教育的探索尚处于前期实践阶段,其中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就要求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融合,满足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数学的教学思维,让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获得质的提升,强化高职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在当前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所涵盖的多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都具有关键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于数学课程的关注却呈现减弱趋势,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等规定与要求的变化上,如有的专业不开设数学课程,有的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删减,还有的专业将高职数学的学分降低,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契合,致使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效果也受到影响.
多数专业所开设的高职数学课程都将学分设置为3 分或4 分,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授课的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因此出现了教师过于侧重理论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性的情况.多数专业对于实践内容安排的课时比较少,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设实践教学课时.学生在长久接受并学习理论内容的前提下,其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逐渐减弱,还会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利于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国家教育部门对于高职教育曾提出过明确要求,即实践性教学学时应与理论性教学学时相均衡.但从高职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实践性教学学时的设置显然没有达到要求,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的达成.
高职数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多以合班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或板书、PPT 演示,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授课,从教育发展改革的角度来看,这些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且缺少创新性,对于当代学生而言吸引力较弱,因而教学效率也不高.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引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那么在低沉、缺乏新颖性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培养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呈现不佳的后果.
高职数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考勤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计算,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则以数学考试题为主,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等,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作答后进行打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计算后获得最终考核成绩.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多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等能力进行的,缺少对学生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等能力的考核评价,缺少创新性,这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产生一定阻碍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通过黑板(或者PPT 展示)传授给学生,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提问发言、黑板演算,时间也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方,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学氛围相对枯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而应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多种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的融合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图频、动画等具体化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将更多知识教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有效性,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多种教学模式是在传统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网络教学的,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将课堂优势和线上优势协同,打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且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保持持续性.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将高职数学教学推向创新发展方向,如教师可以在线预先直接发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了解学习内容,之后在正式教学课堂中则可以更快速地把握数学知识重点,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掌握所学内容,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回放课堂所学内容,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同时,多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梳理清晰的知识脉络,转变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从而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是由各个地区生源组成的,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数学知识基础方面存在差异性.因而,如果教师仅依赖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得不到针对且有效的指导,而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加大,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培养目标.而联合课堂教学与在线网络教学,教师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直接将学习任务、知识训练等内容以层次化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并给予学生更多可选择的教学资源,从而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进行预习和学习,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
多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教学的整体结构设计发生了变化,将结构顺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满足了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也促使教学质量随之提升.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将课程预习内容提前发布,让学生可以在线随时随地进行观看,预习新的数学知识,并从中明确未知问题.之后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反馈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有序教学并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一过程省去了课堂引入新课程的步骤,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为教学质量的强化提供保障.此外,此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互动性也越来越频繁,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更易于将知识做到高质量的传授,有效提升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个背景下,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因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数学教师不仅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开展高效学习,还应该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同时应该会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和线上教学网站.教师也不再局限于在课堂上会讲课,当“PPT 复读机”,还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打造专属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在线学习模式,并根据专业需求、教材内容为学生准备好充足、合理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学习.同时,教师应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思维,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实际需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得到有力巩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高职院校也需要对教师群体开展集中培训,讲解“互联网+”教育的多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熟练掌握在线教学的操作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课堂.
根据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数学教师为其创建相应的在线教学课程资源体系,用来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要:(1)根据教材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从互联网上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基础;(2)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适合其发展的教学资源体系,在其中明确高职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计划、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所设定的各种数学学习目标,也对学生明确课程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自主录制微课、教学视频以及手机线上学习App,将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使用,还可以利用数学软件(例如Matlab、Mathematica 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实体化和图像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在制订教学资源时将所讲解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还可以引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增加教学资源的趣味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1)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组织教学
课前,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发送给学生,并上传相应章节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学习参考,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并理解教师的课前引导内容,从基础层面获知新的教学内容,并根据预习从中找到自己不理解、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交流互动模块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究,也可以直接标注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平台获得信息,对所有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学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新知识,从而在后续课堂教学中迅速掌握所学内容.
课中,教师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同时结合线上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将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所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和分析,然后在课上为学生解答,接着继续讲解深层次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多样化的问题测验,将问题用电子白板呈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答题,向全班同学展示作答情况.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互动性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教师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将学习任务和作业推送给学生.学生也以在线方式进行作答.在线教育平台能够自行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并通过数据分析将所有学生以及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返送给教师.教师依据教学结果调整教学计划,重新合理规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式,以此让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借助教学App 引导进行教学
教学App 的应用与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功能类似,区别在于App 客户端可以直接下载到手机上,更易于学生的灵活使用.较为常用的App 有蓝墨云班课和雨课堂.根据高职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可选择合适的软件组织教学.学生提前下载好App 并进行注册登录,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分别通过资源模块、活动模块、通知模块和成员管理模块实现对课程的有效组织,如将各种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模块中供学生随时进行观看,将课程预习任务、小组探究任务等通过活动模块进行发布,全面掌控数学课程的组织开展.课上,教师让学生登录App 完成签到,签到口令可以任意设置为数字密码或手势密码,更易于完成精确的考勤考核.课堂提问可通过App 的随机抽取实现,学生回答后还可以获得课堂表现的经验值,为之后的课堂评价做铺垫.同时,课堂检测也可通过App 进行,教师将题目通过App 发布后,学生可进行在线作答,所回答的结果会自动匹配参考答案并评判正误,答题结果和评分情况与教师的后台管理系统相连接,教师由此可以获得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后续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优化.课后,教师通过App 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可将完成的作业以不同形式上传给教师.除了教师可以进行评价之外,其他学生也进行互评.教师经相应分析功能的统计获得学生提交作业的数量情况,并根据评价掌握学生的作业质量情况.根据作业结果,教师还能够了解到不同个体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学习情况,结合学生之前的课堂表现记录、作业情况记录了解其进步情况和真正的薄弱点,继而在App 个体推送功能的支持下对各个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进步,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高职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以考试为基本形式的评价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更多形式的评价,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此获得更全面的学生信息.教师应对学生在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视频观看情况、在线答题情况、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统一整合并分析,结合最终的考试结果,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在全方位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再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整体教学计划与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高职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的大力推进下,对高职数学原有教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融入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还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并提升教学质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数学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建在线课程资源,之后在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多种教学模式,同时做好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让高职学生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数学课程学习,深入掌握数学思维知识,并促使其将知识运用到专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