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玉
【摘 要】语文课堂中时常出现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设计高品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借助配套的《语文作业本》,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研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努力创设语言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进行评价反思与拓展延伸,就可以让学习真正发生,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深度研学;读写结合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虚假学习,看起来听得认真,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另一种是浅表学习,对比较有挑战的问题,不主动探究,而是等待别人给出现成答案。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语文作业本》以统编教材为中心,将教学要求结合在作业设计中,对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进行细化与可操作化,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抓手,也是面向广大学生的助学工具。充分利用好教材与《语文作业本》,就可以设计出高品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联系作业题型,确定研学方向
(一)删繁就简,聚焦核心目标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会有许多。在众多的目标中,教师需要确定核心的目标是什么。根据第一单元导读页的提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参照《北京的春节》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以及《语文作业本》中第四、五题的内容(具体题目见下文),可以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二)纵向延伸,明晰训练重点
立足整套教材,可以看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在“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要素的基础上做了延伸。显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分清内容主次的能力,因而本单元以及本课的能力训练重点应放在体会作者是“如何突出重点,把主要部分写具体”的。
(三)横向比较,确定学习任务
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再到单元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被分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循序渐进,逐步落实。因此,有必要对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进行统整安排(如表1),由此明确《北京的春节》一课需要重点学习的写作方法以及运用该方法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
二、紧扣作业主线,提供研学支架
(一)任务驱动,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可根据單元目标,选择《语文作业本》上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这个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使得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北京的春节》一课中,教师围绕训练重点,选择《语文作业本》第4题(如图1),让学生自学课文后进行内容的梳理与写法的感悟。
通过这一道题,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本课的详略安排,明确作者选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几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详细叙述,初步了解“选择主要内容,描写时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二)小组合作,开展集体探究
在学生自主研学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语文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归纳各自的研学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思考与发现,进一步感悟课文的表达特点。
《北京的春节》一课中,学生除了要明白材料安排得有详有略外,还要学习如何把详写部分写具体。结合《语文作业本》第5题,围绕“除夕真热闹”这一部分展开学习讨论,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多角度详写(如图2)。
通过这道练习题,学生明白作者是围绕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三个角度来具体呈现“除夕真热闹”的景象的,从而初步感知“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这一方法。
(三)阅读链接,学会比较分析
统编教材编写时有意改变以往阅读教学单篇化、知识学习碎片化的现状,让阅读从单篇走向群文、整本书,让学生摒弃简单记忆、孤立存储信息的学习方式。《北京的春节》课后“阅读链接”编排了斯妤的《除夕》。同样是写除夕,两位作家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老舍重点写的是大年三十晚上,而斯妤重点写的是腊月二十九围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斯妤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从而发现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这一天的很多事情:打扫卫生、蒸各种口味的年糕、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换新窗帘床单、做围炉年饭等。这样的拓展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的认识。
三、整合作业内容 ,提升研学能力
(一)举一反三,促进持续学习
在合作探究“除夕真热闹”这一部分的写法之后,教师放手让学生选择本课其余详写部分,尝试分析其他几个重要时间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写具体的。比如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孩子们放花炮、大家吃元宵等,这是围绕事情,进行多角度详写;大年初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孩子们逛庙会等,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对于“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这一方法,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整合作业,拓展研学空间
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翻开《语文作业本》,结合《腊八粥》第5题的第1小题(如图3)以及语文园地第6题的第1小题(如图4),进一步巩固“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这一方法。
《腊八粥》开头第一段从味美、料足、香浓三个角度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而《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则从分给孩子、分给大人、分给邻家三个方面详细地写了“分月饼”,重点表达月饼在童年生活中的重要性,家乡人对月饼的重视。
综合运用《语文作业本》上相关练习,经过自主研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这一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为后面的习作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评价、鉴赏等高阶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现内化迁移
了解和学习一种方法后,必须及时加以运用,才能真正掌握并形成能力。这种运用不仅仅体现在单元习作上,还体现在阅读课文后的小练笔和“初试身手”上,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
比如,学习了课文中“除夕真热闹”这一部分后,学生尝试完成《语文作业本》的最后一题(如图5),结合自己过春节的体验,尝试运用文中的多角度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经历。
这样的挑战性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开展语言实践,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走向深入,从而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四、组织作业评价,提升研学效果
(一)同伴评价,构建互学网络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同伴相互评价、相互激励非常重要。得到同伴的欣赏,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鼓励;而同伴提出的建议,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从而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做出改进。
本课中,教师可先根据重点训练目标确定评价的标准,再让学生按照标准进行相互评价。片段练习后,学生的评价围绕“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展开。
学生A:我点评的短文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在新年放烟火时温馨祥和的场景。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火比作绽开的花朵,写出了烟火升上天空时的壮观美丽,表现了新年热闹隆重的气氛。前文描写了爸爸不在旁边,为后文燃放烟火做铺垫。文章的结构安排得很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表现出作者对新年的期盼。
学生B:除夕大扫除写得很温馨,有详有略,不仅写了家人齐心协力扫地(详写),还写了自己陪小妹妹玩耍的情景(略写),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温情。
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评价鉴赏能力,可以说一举两得。同时,互相评价也给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表达的机会,人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与感受。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可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教师引领,提高思维深度
课文中,作者描写除夕的这段话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因此,在研究讨论《语文作业本》题目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张小组研学任务单,引导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本,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学生感悟到了不一样的描写角度,完成了任务单的填写(如表2)。
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对“多角度把重要部分写详细”这一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
(三)自我反思,发展审辩思维
同伴的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我有没有真正掌握这个方法?能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我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他们在认真吸取教师和同伴的建议后,对自己的片段练习做出合理的修改。下面是一位学生根据同伴的评价和自己的反思,修改后完成的《台州的春节》片段。前后一对比,进步很明显(横线部分为修改后添加的内容)。
腊月三十一大早,爸爸和叔叔们开始忙活起来,贴福字,贴春联,摆桌案,供茶水。忙完这些以后,一家人还要翻山越岭去山上祭祖,敬酒,烧纸钱,请祖宗保佑家里平安。然后就是一年中最热闹快乐的时候。一家人围坐桌旁,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吃奶奶家的年糕,有点糯,但咬下去Q弹Q弹的,嚼起来很有感觉。奶奶是最爱招呼大家吃年糕的,因为吃年糕寓意“年年高”,一般我们每个人都要吃几块年糕。
除夕还少不了红包,不过想拿红包还得先向长辈跪拜行礼。为了拿到大红包,跪下磕个头也乐意。最后一个环节是放关门炮,但我总是熬不到这个时间就睡着了。我想,家家户户鞭炮响起的时候,把整个除夕的夜晚都照得透亮透亮的,场景一定非常热闹与壮观……
要想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就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学习任务进行自主研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运用与课文配套的《语文作业本》,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有效地设计研学活动,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假学习现象,提升學生的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
[2]袁爱国.高阶思维与语文深度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7(11).
[3]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J].人民教育,2010(23).
[4]余琴.语文要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语文建设,2021(8).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3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