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呢?
关键词:培养;调动;开发;引导;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兴趣推进学生自学能力形成
之所以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首要因素就是让学生喜欢语文,并且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自觉去探索事物,而且对周围观察更为细心,具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克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教学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因素,通过设置教学问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好奇心,这是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探索的积极因素,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药》这篇文章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题目上做起文章,如“文章的药的作用性?”“主人公吃了药之后病情好转了吗?”“故事的结局怎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在启发与讨论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文章的脉络,提升他们的自学效率。
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学的基本要素。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型”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做好课前预习。从某种层面来说,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推动力,因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课前预习中对教学内容有基本的掌握。第二,指导学生熟知自学步骤。一般情况下基本上通过“四步阅读法”来完成的,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了解文章大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读通读顺;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分清不同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发现文章中的重点部分,然后进行反复品读,掌握写作的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解开疑问,了解文章中心思想,深入浅出了解文章主旨。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读思结合,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自学,提高自学效率质量。
三、通过培养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给予学生自学信心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提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养成阅读习惯,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学习效果。自学习惯的形成是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训练,如普通话、课前阅读习惯,学生讲普通话也是自学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对提升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还有精彩对话,或是精华段落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行记录,或者撰写一些读后感,写出对文章阅读之后的感受,在不断累积过程中形成阅读习惯,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面不断拓宽,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基础,这对于自学能力的形成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良好素养,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因为学生年龄特点的关系,他们学习自主性相对较低,而提高他們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策略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通过自觉自主的自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所有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而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语
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当前最为关键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完善自学效果,提升他们自学的信心,改善课堂效率较低的现状。本文中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